为什么论语能流传到现在(为什么说论语能成为经典著作)
自汉至清两千年,《论语》等书是读书人求仕做官的必修课本,成了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思想言行基础,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伦理道德渗透到政教体制、民间习俗和心理习惯中。可以说是在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zōu yì)(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只有12700余字,简明扼要,但内涵却很丰富,在治学、从政修身养性乃重友之道等方面,孔子都有深刻的见解。概括地说,它对后人的启发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首先,《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如果说《论语》有什么思想能够统率全书的话,那就是“仁”。《论语》中“仁”字出现过104次,什么是“仁”? 孔子并没有给“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他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孔子很重视周礼,即周代的礼节仪式、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动荡局势下,他希望社会和个体都能以“礼”为根本。有赖于对“礼”的施行。在《颜渊》篇,他提出“克己复礼为仁”。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当然,“仁”绝不只是个人的修养问题”它也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因此,孔子进一步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怎样才能达到这种“仁”呢?孔子认为用句话来说,就是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不把自己不想要的强加给别人。 总之,《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 、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认真阅读、仔细品味。据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赵普出任宰相时,有人说他只读过《论语》,宋太宗问他是否如此,赵普并不隐瞒,并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于是,“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就流传开来。它从个侧面反映出《论语》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