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黄河铁牛被捞出 唐朝70吨黄河铁牛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山西古蒲州城西门外的黄河东岸,有一座著名的渡口——蒲津渡。这是黄河以东连接都城长安的重要枢纽,河东盛产的盐、铁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长安。因为蒲津渡的重要作用,在唐朝的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下旨拆除蒲津渡老旧的竹索浮桥,重新建造了一座规模庞大的铁索浮桥。

唐朝黄河铁牛被捞出 唐朝70吨黄河铁牛(1)

为了建造这座宏伟的铁索浮桥,唐朝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光是建造浮桥所需的钢铁,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根据史书记载,建造蒲津桥所用的钢铁,占据了当时唐朝年产铁量的五分之四,其中绝大部分的钢铁,都是用在了固定铁索的桥墩上。

蒲津桥是一座“铁索连舟固定式曲浮桥”,修建浮桥的工匠们建造了八尊巨大的铁牛充当桥墩,用来固定连接两岸的铁索。这些铁牛重达30吨,底盘和铁柱重达40吨,整座铁牛的重量达到了惊人的70多吨。如此庞然大物,真不知道当时的工匠是如何建造出来的。在之后的数百年中,蒲津桥成为连接黄河两岸的重要桥梁。一直到黄河东移之后,蒲津桥才逐渐废弃,这八尊庞大无比的铁牛也随之沉入河底。

唐朝黄河铁牛被捞出 唐朝70吨黄河铁牛(2)

1988年,永济县博物馆决定发掘蒲津桥遗址,这些失落了数百年的铁牛才得以重见天日。博物馆的考古专家们经过长达1年多的勘探之后,最终在次年8月成功出土了黄河东岸的4尊铁牛。这4尊庞大的钢铁猛兽出土之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完美地诠释了大唐盛世的辉煌往事。

在黄河东岸出土的4尊铁牛每一尊都重达数十吨,随同出土的还有4尊铁人。这些铁牛的造型非常生动,身躯呈负重伏卧状,两眼圆睁,前腿作蹬状,后腿作蹲伏状,矫角、昂首,牛体矫健强壮,乃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真的是令人难以想象,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勤劳智慧的先民们就能够铸造出如此令人惊叹的瑰宝。

唐朝黄河铁牛被捞出 唐朝70吨黄河铁牛(3)

这几尊出土的铁牛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国宝,不但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还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是研究唐代桥梁交通、冶炼工艺和黄河治理的重要文物。不过,令人奇怪的是,自从这几尊重达70吨的唐朝“黄河铁牛”捞出后,一直露天存放在当初出土的地方。既然“黄河铁牛”如此珍贵,为何却露天摆放不保护?其实,专家们也是有苦难言,他们并不是不保护“黄河铁牛”,而是不敢采取保护措施。

虽然现代科技已经非常发达,文物保护采用的新技术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世界各地博物馆的文物专家们来说,铁质文物的保护依然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黄河铁牛”之所以在出土30余年后一直露天摆放在当初出土的地方,并不是专家们不想保护,而是专家们目前也不知道究竟该如何保护这些文物。因为如果采取的保护措施不正确的话,非但不能有效地保护文物,反而很有可能对文物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曾经矗立在沧州城外近千年的“镇海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唐朝黄河铁牛被捞出 唐朝70吨黄河铁牛(4)

公元953年,沧州城外建造了一座巨大的铁狮子,被称为“镇海吼”。这座巨大的铁狮子重达30吨,高5.4米,长6.2米,宽2.9米。自从被建成后,这座庞大的铁狮子一直矗立在沧州城外。在1961年的时候,“镇海吼”还被选为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这座庞大的“镇海吼”在清末时曾经被大风吹到,虽然后来被扶了起来,但是铁狮子的腹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因为铁狮子一直是露天存放,难免会受到一些风吹雨淋,所以在1956年的时候,当地的文物专家们为了保护铁狮子,在铁狮子的上面盖上了一座凉亭。但是这座凉亭搭建起来后,使得水汽难以蒸发,反而进一步加剧了铁狮子的锈蚀,最后只好把凉亭再次拆除。

唐朝黄河铁牛被捞出 唐朝70吨黄河铁牛(5)

到了1984年的时候,文物专家们再一次对铁狮子进行了保护,但是这一次的保护工作同样再一次地对铁狮子造成了损害。这一次专家们不打算给铁狮子搭凉亭,而是想要给铁狮子建造一个基座,以此来避免铁狮子浸泡在雨水中。可是在基座建成后,吊装铁狮子时却出现了意外。专家们在铁狮子腿部充填的硫磺锚固合剂,把铁狮子的腿给撑爆了。铁狮子的下巴、尾巴、左后足、右前足完全缺损,损伤处多达42处。

文物专家们想要保护“镇海吼”,但是却在无形中多次对铁狮子造成了伤害。到了1994年的时候,缺失了右前足和左后足的铁狮子已经摇摇欲坠。这一次专家们打算用钢管来对铁狮子进行加固,但是却意外造成了狮腿的再次损坏。不得已,专家们只好用了许多钢管,把铁狮子牢牢地固定在了地基上。

唐朝黄河铁牛被捞出 唐朝70吨黄河铁牛(6)

多了十几根钢管的支撑,铁狮子终于可以牢牢站稳了。只不过,铁狮子原本雄壮的四足变成了十几根丑陋的红色钢管,这样的造型多少令人觉得非常惋惜,甚至连沧州人都看不过去。于是在2009年,沧州宣布重新建造一尊铁狮子,作为沧州“狮城”的象征。

唐朝黄河铁牛被捞出 唐朝70吨黄河铁牛(7)

从铁狮子“镇海吼”的保护经历可以看出,铁质文物的保护确实是非常困难,稍不留心就会对文物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文物专家们的出发点是好的,都是想要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只不过,有时候难免好心办坏事,这么珍贵的一件文物就这样遭到了难以挽回的破坏,实在令人痛心。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文物专家们才不敢轻易对“黄河铁牛”采取保护措施。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露天存放下的“黄河铁牛”依然完好无损。也许,对于这些珍贵的文物来说,不保护就是最好的保护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