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净值回撤(净值大回撤收益反而涨)
2007年牛市中,上证指数年度最大回撤达到-21.16%,但是当年涨幅达到113.05%,也就是说,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并不意味着收益减少。那么,什么是净值?波动又是由什么造成的?投资者应如何理性看待?
净值波动不等于亏损
净值,即折后的价值,或变现的价值。净值型理财产品,指产品发行时未明确预期收益率,产品收益以净值的形式展示,根据产品的实际运作情况,享受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
举个例子:买理财产品时,买入时每份理财份额的初始净值是1元,在投资过程中,净值也在波动,比如变成0.9,而赎回的时候净值变成了1.04,那么收益就是赎回时的净值减去初始净值,换算成收益率就是4%,并且已经是减去大概0.4%左右的银行管理费。(假设当初投入10000元,则是赚到400元了。)
也就是说,中间的波动并不影响收益,是整个曲线中的一个阶段,在到期时才会真实展现产品的盈亏。由于资产价格总是在不断波动变化,净值波动本就是常态。比如,2009年市场最大回撤达到-23.15%,但当年涨幅接近80%;即使在2019、2020年的牛市行情中,市场也一度回撤到-15%左右。
为何理财产品收益是负的?
市场波动较大,很多投资者发出疑问,为何购买的理财产品昨天的收益是负的?以前好像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造成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的因素到底有哪些?
第一,“黑盒子”被打开,理财过程更透明。以往的理财产品不披露净值,所以在产品到期之前看不到产品的净值变化情况,现在监管要求对产品净值进行披露,所以会定期看到产品的净值表现。
比如,以前买理财就像把钱放到一个时间的黑盒子里,到期后收获本金和收益,持仓过程中钱的变化看不到。而现在,监管把这个盒子打开了,到期后除了能知道收益是多少,还能看到持仓过程中这笔钱的变化情况。
第二,“熨斗”被没收,“市值法”让人看到真实的市场情况。以往很多产品采用“摊余成本法”来计价,所以看不到产品在市场中的真实涨跌,而现在监管要求理财产品采用“市值法”定期披露净值,因而可以看到产品在市场上的实际表现。
假设购买了10000元1年期理财,收益率为3.65%,那么一年累计收益即10000*3.65%=365元。
①如果使用“摊余成本法”,累计收益会被平均分配到每一天,也就是每日收益为365元/365=1元。所以,看到的累计收益曲线是一条直线。
②如果使用“市价法”,每日收益不一定是1元,而是表现产品的真实涨跌情况,则累计收益可能会时高时低,时正时负,但最终收益还是365元。所以,累计收益曲线不再是一条直线。
这样看来,“摊余成本法”有点像是把“市值法”的那条曲线用“熨斗”熨平,而现在监管把这个熨斗“没收了”。
第三,产品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出现正常的涨跌现象。昨天或者说近期为什么会出现收益为负的情况,其实是因为近期债券市场整体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震荡,导致债券占比较大的一些净值型产品净值暂时表现不佳。
投资者在购买理财的时候,需关注产品说明书中介绍的投资范围。一般理财产品投资的资产相对稳健,会投到各类存款、债券及各种非标准化资产,也可能会配置少量权益类产品(股票、基金等)。
面对净值波动,投资者怎么办?
对于理财产品来说,资管新规虽然开启了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新阶段,但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稳健经营风格和风险管控能力并不会因此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简而言之,市场阶段震荡并不影响优质理财产品的长期配置价值,短暂的收益涨跌都只是一时的表现,无需太过纠结一日或者几日的净值波动,中长期看,机构对债券市场还是持乐观态度,因此,投资者不妨将投资时间线拉长,以时间换空间,获取收益。
巴菲特曾说,长期投资是有价值的,关键是能找到长期向上的资产。投资时重点关注的还是理财产品本身的价值,读懂“净值”,树立好长期理念,或许能在波动中见到“彩虹”。
(本文文字版权属招商银行所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在任何情况下,本文资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广告、要约、要约邀请,也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仅供交流使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