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童心别样的六一儿童节(原创父子话六一)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情暖童心别样的六一儿童节(原创父子话六一)(1)

也说“六一”话童年

作者:原铁道兵六师 王崇森

昨天是“六一”儿童节。时在初夏,阳光明媚,气温宜人。二儿子今年已近不惑之年,写了篇日志《我的“六一”儿童节》挂在网上。小文不长,写了小学时期所过“六一”儿童节的几个片段,多为记叙,童趣十足,并附有两张他与小朋友们开心聚餐的照片,图文并茂。我看后,真为孩子们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童年、少年生活而高兴。同时,也使我这年近花甲已熬到爷爷份上的人感慨良多。昨天,老伴对我说,她买了几斤肉,过“六一”儿童节,要做些肉馅饼给孩子们吃。我说又辛苦你了,你这当奶奶的好厨艺就是为给孩子们做好吃的而练就的,你忙活吧,孩子们吃你做的馅儿饼肯定格外高兴。

我有两个儿子两个孙子一个孙女。儿子是80后,各有各的小家。儿子儿媳们事业有成,孙子孙女们天真可爱,健康活泼。一大家人老少三代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情暖童心别样的六一儿童节(原创父子话六一)(2)

“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现在对孩子们来讲,“六一”与春节就像孩子们说的同样隆重。中央领导人看望孩子们并向全国的小朋友慰问,祝贺节日。各级政府领导亦是如此,到学校、幼儿园送慰问品,送去党和政府对下一代的关怀,与孩子们同庆同乐。家长们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又是给孩子们买衣服买玩具,又是看孩子们的节目演出或带孩子们游玩,总之,怎么能让孩子们开心欢乐就怎么让孩子们过节日。这不,就连我快七十岁的老伴,“六一”这天一个人一大早就买来肉、面,剁馅和面,锅上灶下,烙了不少肉馅饼和麻叶焦饼,急急忙忙送到孩子们家中,这才坐下来歇歇脚,喝口水喘口气。心里坦然了,总算给孩子们过节送了点奶奶爷爷的一点心意。

“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我这奶奶爷爷辈的人,出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农村,童年、少年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让我们这个年龄段在农村长大的人记忆最深的是生活饥馑,饿!饿!!饿!!!只知道春节和中秋节是节,农村叫过年,过八月十五。其他还有什么节不节的,没谁有闲心在意。六十年代初上小学,我们小学生们也经常各自回家割草放羊帮大人干活去了。上学时断时续,童年、少年时代就这样打发过去了,至于这期间的“六一”儿童节怎么过的则全无记忆。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三个弟弟一个妹妹则出生在六十年代。我们家人口多,靠父母在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分口粮,工分达不到生产队的分粮平均数,就成了缺粮大户。

小时候正长身体,因吃不饱饭走路没劲,我走路的姿势左摇右晃,叔叔和姑姑这些大人们就叫我“十三晃”。肚子饿的很,则就想法寻吃的。只要听说生产队给牲畜铡麦秸饲草,一群孩子就赶紧跑去在扒开的麦秸堆里挑拣轧瘪的未成熟的青麦穗,里面有几粒秕麦粒。我扒呀翻呀拣呀,一穗半穗,一大晌终于拣到一把,拿在手里兴冲冲地回家让母亲用手搓搓,吹掉麦糠,在母亲手掌里只剩下一撮子,嚷着让母亲快点熬糊糊喝。秕麦粒是不成熟的麦粒,只有皮,没有淀粉,煮不开花,没粘性,成不了糊糊,只是胀大了一些,盛在碗里仍是清水,几粒麦粒在碗底晃荡。我饥不可耐,母亲用几个碗把麦水汤倒腾凉点,不烫嘴就喝了个水饱。现在人们早餐吃面包喝燕麦片粥,我常常想,这些东西无论怎么好吃好喝,岂能喝出我在儿童时代饥饿难耐时喝的那种秕麦汤的清香味道!

“六一”儿童节,老伴忙活半天烙了不少肉馅饼和麻叶饼给孩子们送去了。烙肉馅饼是老伴的拿手厨艺,她想念儿子孙子们时,就烙肉馅饼给他们送去。这饼好吃,关键是要调好盘好馅。肉要五花肉,羊肉也可,自行切块剁碎,不用绞肉机绞。剁好肉馅,放入姜末、葱花、大料粉、香油、酱油等,先拌匀,然后朝一个方向搅,叫上劲,只待这馅在盆里成一体,粘度合适,香味溢出方可。面要用发面,面开好醒好,擀皮包馅,做成饼,在高压锅里烙。在锅里滴点油,火候要掌握好,翻两翻饼就焖熟了。饼表皮嫩黄,焦香,皮里边松软,馅香扑鼻,令人食欲大增,胃口大开。我那儿子孙子们都爱吃。孙子们去年吃大饼的照片,我大儿子挂在网上,孙子手托大饼吃的那个带劲让人垂涎。这是孩子们百吃不厌的饼。

情暖童心别样的六一儿童节(原创父子话六一)(3)

(作者孙子手拿奶奶特制的肉馅饼,可高兴啦!)

曾记得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一年,弟弟妹妹还尚未出生,我是长子又是长孙,大人们疼爱有加。那一年的初春,家家饥荒,上年种过红薯、胡萝卜的土地,人们不知用铁锨翻过多少遍,为挖出点未刨净埋土里的红薯、胡萝卜根来充饥,但往往是劳而无功。有一天,我饿的实在撑不住,只会向奶奶哭。奶奶心疼,可家中没有吃的。不能看着我饿死,只有向生产队求救。队长批准让仓库保管员将喂牲畜的茭草高粱(高粱的一种,壳厚,仁小,味涩,炒熟当牲畜的饲料,拌草里让牲畜快吃草。此高粱就是农村将穗子脱掉粒加工成刷帚的那种)秤给了半瓢,奶奶赶快到家炒焦,在村头碾上轧碎端回家,连碎壳皮带面一起倒在面盆里,浇点水拌拌拍成小饼放锅里烙,小饼两面烙黄就熟了,奶奶赶紧盛出来,不待冷凉,也不怕烫嘴,不怕高粱壳扎喉咙,我就只往嘴里填,随便嚼几下就往肚里咽。真是狼吞虎咽,不一会,几个小饼一扫而光。奶奶问我啥味道,当时也不知真味道,饿极了只说香,一个“香”字替代了许多滋味。奶奶吧唧着嘴,眼里含着泪水,一直在看我这个长孙要饿倒的“十三晃”的吃相……

去年,看到我那两个孙子吃他奶奶烙的肉馅饼的照片,我想起了我奶奶在我快饿死的时候给我烙茭草面饼吃的景象。都是饼,究竟谁的味道好?都是吃,究竟谁吃的香呢?我的泪水满面。

“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中期,是我两个儿子过“六一”儿童节的时期。家属和孩子随我兵转工在洛阳安家后,孩子在洛阳铁十五局子弟小学中学读书。知道“六一”儿童节孩子们要放假过节日,家中要买点衣服、玩具等礼物送给孩子们,还要改善生活什么的。也是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小时候饿怕的缘故吧,我们家给孩子们过“六一”儿童节多是给孩子们改善生活做点好吃的,买衣服和玩具的次数少,也不允许他们自己买玩具,怕贪玩影响学习。记得有一次,我发现大儿子手里拿着一个火柴盒大小的汽车玩具玩,也不知是捡的还是玩小朋友的,不问三七二十一,从孩子手里夺过来从四楼顺窗户就扔了出去。孩子哭了半夜,他妈怎么哄都不睡,说是楼下同学让他玩的。孩子委屈,几天不与我说话,他妈还和我生了一场气。现在想来,真是愧对了孩子。两个孩子上小学中学,学校离家有两三公里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风霜雪雨,起早摸黑,我们做父母的只管他们吃饱穿暖,可从未接送过他们上下学。但这也使得他们俩后来长得身材魁武,体魄健壮,意志坚强。

情暖童心别样的六一儿童节(原创父子话六一)(4)

(作者两个孙子都是三好学生)

如今孙子孙女们的玩具琳琅满目,种类繁多,不知玩什么的好。衣服更是未旧更新,积多成箱。孙子上学前班时,要不他爸妈小车接送,要不他姥姥姥爷自行车接送,也是路上车多人多,怕不安全的缘故,反正没让孙子自己单行过。现在,一群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衣、食、住、行,学、玩、教、养,条件是十分优厚,环境是十分优越。现在的孩子过“六一”儿童节,与他们的爸爸妈妈、与他们的奶奶爷爷那时比,是天壤之别,是越来越好。

我们出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人,看到了80后的孩子及他们孩子们的幸福生活和节日的快乐!

社会在不断进步,国家在繁荣富强,时代不同,文明小康时代的孩子们,你们从小就赶上了好时光!

“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也带给我太多的感叹和记忆!

我的“六一”儿童节

作者:原铁道兵六师铁二代 王光晨

我的六一,只停留在小学的阶段,随着步入初中,六一也就随之而去,就像身边的人一样,在旁边时不觉珍惜,一旦离开却又思念的不行。

六一,大概是我们那个时代的孩子们除过年外,最受欢迎的节日,虽然不会有压岁钱、新衣服之类的东西,但总会有雪糕、糖果、零食这些平时家长们不主张我们享受到东西,有时候是学校给,有时候是家长给点,虽说不是很丰盛,但足以使我们一整天都欢欣雀跃。那种满足感和高兴劲随着步入成年却再也没有体会过。

情暖童心别样的六一儿童节(原创父子话六一)(5)

正因为六一像过年一样,小学六年的六一,有几年我依然记得很清楚。二年级的六一,我被批准为少先队员,站在旗杆前面,当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响起的时候,我眼泪立马就出来了,只是觉得我这个普通话都不会说的农村小子能被大家接受认可,我太高兴了,喜极而泣。我还记得给我系红领巾的是我楼上的赵慧芳姐姐,那时候觉得她是那么的温柔漂亮,由于她是我哥哥的同学,有一段我甚至幻想她能成为我嫂子。当然我梦想的这个“嫂子”也随着时光烟消云散。

三年级的六一,多少占了点哥哥光,哥哥那时已经上了初中,每天放学都要走很远的路,尤其是大热天。六一那天,妈妈批发了两箱雪糕,有奶油雪糕和娃娃头。下午还专门带着对门曹伟来品尝。三年级也应该是我小学时光最开心的,那一年暑假我跟着爸爸、哥哥去了北京旅游,第一次吃了肯德基的炸鸡、甜筒。那一年我还跟我现在的媳妇擦身而过,如果我知道我们会有今天,我肯定让我爸爸请她吃炸鸡,亦或者把吃完甜筒的手往她花裙子上擦擦。

四年级的六一,看到电影《鸡毛信》。

五年级的六一,我已经是小号手了,并跟着同学一起参加汇报演出。

六年级的六一,格外沉重,这意味着再过一个月我们就永远离开这个学校。在参加完学校的活动、吃完学校发的雪糕,跟着朱晓童和一众同班哥们到了大院外的一个小酒店聚餐。后来我们还起哄,撺掇他邀请过来了班里的“班花”。在吃完蛋糕后,我们强烈要求二人合影,而害羞的二人迟迟不见行动,我就拽着班花,其他人拽着小朱,挤在了一张沙发上,留下了跟班花的珍贵合影。那张留有二人害羞的表情和一脸坏笑的我们的合影照至今还保留在老家的相册,永远珍藏。

情暖童心别样的六一儿童节(原创父子话六一)(6)

(作者儿子年幼时六一儿童节吃肉馅饼照片)

有人说回忆留给弱者,强者是不屑于诉说自己的过去,而我看来,回忆就是珍藏在抽屉里那张老照片,它真实的记录了我们纯真的过去,亦或懵懂无知的可笑经历,但谁又没有过呢,只是你敢不敢面对或者诉说罢了

编辑:朗朗乾坤 2020.6.2

来源:新华号 威武铁道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