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1)

伦勃朗《戴帽的自画像》

伦勃朗·梵·莱茵,英文名: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俗称伦勃朗,出生于1606年7月15日,死于1669年10月4日。伦勃朗是17世纪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台湾把伦勃朗翻译为林布兰。伦勃朗早年跟从荷兰历史画家皮尔特·拉斯特曼学习绘画,1625年在家乡开设画室。伦勃朗作品题材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伦勃朗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画,300多幅蚀版画和2000多幅素描,以及100多幅自画像。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2)

伦勃朗《鸡心螺》

伦勃朗1606年生于荷兰莱顿的一个磨坊主家庭,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除伦勃朗外,他们还有8个孩子。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3)

伦勃朗《阿比塔公牛》

伦勃朗青年时期就已经声明鹊起,可以说是少年得志。14岁进入莱顿大学;17岁去阿姆斯特丹向历史画家拉斯特曼学画;1627年21岁时伦勃朗已经基本掌握油画、素描和蚀刻画的技巧并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回家乡自己开画室招徒作画,期间画了许多自画像;1631年伦勃朗离开莱顿去阿姆斯特丹,30年代就成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画家。伦勃朗的肖像画风格人物安排具有戏剧性,深深打动人心,伦勃朗以神话和宗教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供不应求。伦勃朗对戏剧很感兴趣,经常利用如同舞台高光的亮色描绘在阴暗背景下的人物。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4)

伦勃朗《库克的画像》

伦勃朗代表作之一:《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从1640年代开始,伦勃朗经常到乡村漫步和作画,创作了许多反映大自然的素描和版画,风格质朴。1661年是伦勃朗作画最多的一年,创作了包括素描、油画、版画在内的大量作品。1663年以后伦勃朗作画较少,此时他结交了许多中下阶层的市民,眼界更为开阔,技巧更为成熟,创造力达到顶峰。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5)

伦勃朗《摩西十诫》

伦勃朗生命中苦难的转折点是从他的名作《夜巡》开始的,在绘制《夜巡》的过程中,伦勃朗固执的想要打破当时的传统,他的这种做法在当时并不被世人所接受,从此以后,找他订画的人越来越少,画家的生活也逐渐变得潦倒。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6)

伦勃朗《拿书籍的男子肖像》

伦勃朗和他的妻子生有4个孩子,只有最小的一个孩子泰塔斯存活,但他妻子在生孩子后不久去世,伦勃朗和女仆韩德瑞克住在一起,女仆为他生了一个女儿,起名叫科尔内利亚,为此受到教会的谴责为“罪恶的生活”。由于伦勃朗为了画画经常采购大量的衣物和绘画工具,从不计较财产,所以很快就到了破产的边缘。1669年伦勃朗在贫病中去世,身边只有女儿陪伴,死后葬在西教堂一个无名墓地中。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7)

伦勃朗《修指甲的老妇》

伦勃朗的油画一贯采用“光暗”处理手法,即采用黑褐色或浅橄榄棕色为背景,将光线概括为一束束电筒光似的集中线,着重在画的主要部分。这种视觉效果,就好像画中人物是站在黑色舞台上,一束强光打在他的脸上。法国19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称伦勃朗为‘夜光虫’,还有人说他用黑暗绘就光明。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8)

伦勃朗《伦勃朗的儿子提图斯》

伦勃朗对光的使用令人印象深刻,他独到地运用明暗,他灵活地处理复杂画面中的明暗光线,用光线强化画中的主要部分,也让暗部去弱化和消融次要因素。伦勃朗这种魔术般的明暗处理构成了他的画风中强烈的戏剧性色彩,也形成了伦勃朗绘画的重要特色。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9)

伦勃朗《夜巡》赏析

《夜巡》是伦勃朗最著名也是最引起争议的一幅作品。创作于1642年,像《夜巡》这样的集体肖像画,在当时的荷兰绘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伦勃朗早就对这种陈旧俗套的标示方式感到不满,因此,伦勃朗接受订画时,就决心不把所有的人物都平等的排列在画面上,而尝试新的集体肖像画创作。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10)

伦勃朗《亚伯拉罕招待天使们》

例如此画中伦勃朗掌握了班宁·柯克上尉的民兵连出巡前一瞬间的战斗性效果,事实上,那时候民兵连已不具有军事作用,只是在庆典时盛装列队,烘托气氛而已,但若是创作出充满活力的画面,捕捉出巡的一瞬间是再合适不过了。面对光线的正是弗兰斯·班宁·柯克连长和威廉·凡·莱汀普克副官二人,其他队员都在阴影里,可以说是近乎于画面背景。画家伦勃朗还画了一个正对光线的小女孩,以和副官华美亮丽的衣着相对比,这个小女孩在画面上取得了色彩上的平衡,同时呼应连长和副官,起到映视两人荣誉的作用。但是,这种打破传统模式的崭新标示,很难让人们所理解。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11)

伦勃朗《一百荷兰盾的版画》

据说,这种画面处理惹怒了民兵连队员,并未获得应有的好评。姑且不论是否为事实,但这种完全摆脱传统平面式的集体肖像画的画面具有了动感和空间感,展现了一幕雄伟壮丽的情景。画家伦勃朗在描绘确实存在的人物肖像同时,也创造出从其自身产生的战斗性及全新而独特的绘画艺术世界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12)

伦勃朗《伊弗雷姆·伯纳斯,犹太医生》

一般认为《夜巡》是描写民兵连夜半出巡、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所以《夜巡》这个名字已为人们普遍接受,然而,它的正式名称应该是《班宁·柯克上尉的民兵连》、描绘的不是夜间而是白天的景况。但由于伦勃朗强调光影明暗的画风,使这幅画完成之初给人以暗淡的印象,后为保存画面又涂上了多层凡尼斯,但多数的凡尼斯经过久远的年代后都会变质、变深,甚至影响到下层画面的色彩,再加上灰色沾染,使画面更加灰暗。因此,不知从何时起,原本是白天场景的画面,竟然误认为是黑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修复、清洗,才确认画面的景况是白天,但因为这幅画长期是以《夜巡》而闻名,就一直延用至今。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13)

伦勃朗《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赏析

油画《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描绘得是当时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最负盛名的外科医生扬·杜尔普博士。曾经研究过人像学的伦勃朗,准确的捕捉到雇主杜尔普博士的微妙表情,让他十分满意。由于这幅《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肖像画的成功,使得伦勃朗在阿姆斯特丹一举成名,并确立了其在画界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油画《杜尔博士的解剖课》是伦勃朗的早期画作,画中人物为阿姆斯特丹外科医生行会成员。当时流行的这种群像画往往是人物的罗列,缺少艺术构思。伦勃朗却与众不同,他把这幅群像处理为既有一定的情节,又让每个人的肖像能够清晰展现,使作品更富于表现力。主要人物杜尔教授在画幅右边,他一边解剖尸体,一边认真地讲解着,其他人凝神察看和聆听着。光线的集中运用是伦勃朗艺术的重要特点,左边射来的一束光照亮了杜尔教授和尸体,衬着深暗的背景,使主要情节十分突出。其他人的头部也在光线的照射下比较明亮,突出表现了他们的肖像特征。这种人物的安排和光线的运用,在当时都是颇有新意的创造。这件作品使伦勃朗获得了普遍的声誉。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14)

伦勃朗《戴金盔的男子》赏析

《戴金盔的男子》这件肖像画曾经被认为是伦勃朗的传世名作,红极一时。作品中的模特是伦勃朗的哥哥,金盔是伦勃朗描绘的重点,而人物被他隐在阴影之中,伦勃朗采用近乎雕塑般的厚涂技法,把金盔的质地描绘的铮铮作响,令人叹为观止。 后来,虽然一群研究者对这幅画进行了艰苦的调查分析。他们最后的结论是这幅画和伦勃朗毫无关系,致使人们开始淡忘它的存在。但它依然被美术馆所陈列,因为它确实一件优秀的作品。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15)

伦勃朗《达娜厄》赏析

《达娜厄》现存于俄罗斯圣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馆。

达娜厄是画家最喜欢表现的希腊神话题材,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流派,画家创造的达娜厄艺术形象传达的美学观念和蕴含的思想感情是不相同的。

希腊神话中的达娜厄被父王囚禁,天神宙斯从这里经过,爱上了被囚的达娜厄。有趣的是,画家伦勃朗把偷情的宙斯画成了自己,这反映了画家对美好理想的憧景。

伦勃朗的《达娜厄》画中的达娜厄是一位成熟的荷兰妇人,达娜厄企盼着宙斯的到来,表现出一种对幸福的憧景与渴望。画中人是以伦勃朗的夫人作模特创作的,既真实又有美学意义。达娜厄的裸体,被画家描绘得温柔又饱满。伦勃朗运用了一种火一般的暖光聚于达娜厄整个形象。

伦勃朗笔下的达娜厄与别的画家不同,达娜厄形象呈现出极为鲜明的蓬勃朝气和对未来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向往。她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体现了画家伦勃朗所处的时代精神和独特的审美理想。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16)

伦勃朗《扮作花神的沙斯姬亚》赏析

《扮作花神的沙斯姬亚》是伦勃朗1634年创作的布面油画,画中的主人公是伦勃朗深爱的妻子——沙斯姬亚。

沙斯姬亚是阿姆斯特丹市最具有实力的画商范·厄伊伦比格的侄女,她有着荷兰女子特有的透明肌肤。褐色的头发,深绿色的眼睛和如花似玉的美貌。她的父亲曾经几度担任荷兰北部菲仕兰最大城的瓦登市市长,是上流社会的名媛。她那清纯、优雅的气质,更为其美貌增添了光彩。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17)

伦勃朗《安德洛墨达》

伦勃朗初次见到沙斯姬亚,就被她迷住了,沙斯姬亚也对寄宿在叔父家的年轻画家颇具好感,每次她到叔父家,都感受得到他的温情……不久,沙斯姬亚对伦勃朗的兴趣转为爱情,于是,在俩人相遇的数月后便订婚了。这年,伦勃朗二十七岁,沙斯姬亚二十一岁。

画中的沙斯姬亚身着贴身的金色长袍,头戴盛开的鲜花,伦勃朗把爱妻装扮成古罗马的花神,精心描绘了环绕着鲜花的柔光。长袍上美丽的金银刺绣、花瓣和闪闪发光的宝石……仿佛把妻子的生命永远留存在画布上,让人永远记得她的年轻美貌。

画家伦勃朗在这幅油画中将新婚妻子描绘成古代罗马女神弗洛拉,这是画家二十八岁婚后所创作的油画作品,弗洛拉也是暗示多生子女的女神。一般认为,她左手的姿势表示两人想有孩子的愿望,整幅油画洋溢着画家伦勃朗沉浸新婚幸福之中的愉快心情。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18)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19)

主图: 伦勃朗自画像 1660年 画布油画 114*94厘米 伦敦肯伍德公馆藏伦勃朗左手握著

伦勃朗自画像 赏析

伦勃朗左手握著调色板与画笔,右手插在腰间,一副不修边幅的样子,露出他的贫穷与寒酸。胖胖的身材,缠著头巾,只有一对眼睛还在炯炯有神,他好象在思考著什么,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冷冷地伫立在画架前。背景被淡化了,突出了画家的上半身,象一座塔一样巍然不动,在他身上只有艺术的生命永恒地维系著他。在这一幅自画像上,画家用简约、阔大的笔触,去表达他的内心情感,表情的严肃,正是他忍受著日益加剧的生活重压的外在反映。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20)

配图 伦勃朗《自画像》

在这幅画像中,伦勃朗狠注意脸部的内在气质,并著意于其中蕴涵著的内在语言。画中的伦勃朗;他那双眼睛是一个饱经风霜、体察世态炎凉、理解人生本质、看透一切的眼睛;既看到社会和人生美好,又看到虚伪和丑恶的一双充满人类智慧的眼睛。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21)

配图 伦勃朗《自画像》

伦勃朗终身都在研究自己的脸,研究它的特点、表情、痛苦,以及它的皮肤和头发的不同纹理,还把它放在不同的姿势、头巾、衣服和光线条件下来考察,他观察这张脸上的变化,从在年轻时丑化或美化他自己,到他取得国际声望时把自己画成浪子或文艺复兴的朝臣,再到他成熟时亲人的丧失与哀伤在脸上留下印记,即使在这时,他坚强的性格仍使他继续自我分析,他对着镜子,观察由破产、忧愁和过早的衰老引起的后果。在上面这幅油画中,我们看见他大约五十四岁,正在给自己作画,左手拿着画板、画笔和画杆。他以一种近乎威严的表情,从他所在的画室里向我们这个世界看,显然,只要他还能作画还能创造,他的人的尊严就不会泯灭。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22)

伦勃朗《预言者安娜(伦勃朗的母亲)》

伦勃朗对一切场面都能作敏锐而人性的处理,这概括在他对镜子里自己形象的认识和理解中。重笔描绘的形象尽管没有富丽触目的衣饰和雄伟壮大的背景,却仍旧如碑石般不朽。他的头极富立体感,后面是浅色的墙壁,显得格外突出;墙上有两个大圆,也许是代表天图和地图。尽管有生活中的一切,他的创造力甚至比从前更强,他的自尊心丝毫不见衰弱。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23)

伦勃朗《自画像》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24)

伦勃朗《阿玛利亚·冯·索姆斯的肖像》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25)

伦勃朗《扮成使徒保罗的自画像》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26)

伦勃朗《被波堤乏之妻指责的约瑟》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27)

伦勃朗《沉思的哲人》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28)

伦勃朗《朝拜的贤士》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29)

伦勃朗《阿加莎·巴斯的肖像》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30)

伦勃朗《戴着面纱的萨斯基亚》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31)

伦勃朗《窗边的女孩》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32)

伦勃朗《赫雷米亚斯德克尔的肖像》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33)

伦勃朗《海耶·冯·克雷伯格的肖像》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34)

伦勃朗《被解下十字架的基督_1》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35)

伦勃朗《被解下十字架的基督_2》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36)

伦勃朗《苏珊娜洗浴》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37)

伦勃朗《沐浴的苏珊娜与偷窥的长老》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38)

伦勃朗《石桥》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39)

伦勃朗《死去的孔雀》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40)

伦勃朗《微笑着的萨斯基亚》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41)

伦勃朗《威胁岳父的西姆松》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42)

伦勃朗《在河里洗澡的亨德里克》

写实油画伦勃朗(学赏画11)(43)

伦勃朗《与天使摔跤的雅各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