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枉过正哲学理论(矫枉可以过正)
“矫枉过正”,意思是指把弯的东西扳正,却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出自南朝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在这里是个贬义词。
但是,我觉得在学生的教育中,某些情况下可以适度的“矫枉过正”。
比如说,我所教的班上有这么三、四位同学,上课废话特别多。说的绝大多数都是和学习无关的话,或者说是接老师的“话把”。对这种情况,我几乎每节课都批评,都教育。但是因为这样不好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了,或者有的老师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他们根本就没有改变的苗头和意识。而且,仅仅就是这三四位同学的个人行为,就搅的整个班学习气氛特别浮躁,全班都是嗡嗡嘤嘤。
可是,应该怎么办呢?教育吧,一是不听,即使他们想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也控制不了自己啊!所以,我想对待这样的同学,不妨“矫枉过正”一些。我给他们的要求是:上课闭嘴,不要说话,也不要回答问题。有不懂得问题课下问,课上不要问。可能有人就产生疑问了,这不是抹杀孩子的天性吗?不让他们课上发表意见不是很残忍吗?
我想,一方面我们不能只考虑个别几个同学的“权利”(姑且把说废话称为他们的“权利”吧),更应该为全班同学着想。只有在一个安静的、积极的、有纪律的班级中,孩子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实现更快的成长;第二:对于这几位同学,我只是课上“矫枉过正”了一点,课下他们很快就会恢复自己的“活力”,不要低估他们面对挫折的能力。
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使他们更加快速的纠正自己不良的学习习惯;如果我们循序渐进的、较为温和的处理,那恐怕不会有什么实质的效果!
一棵小树苗长歪了,我想把它扳正,我用一根绳子是把它刚好拉正就行了,还是把它拉的反过来歪一点点,为此,我专门找了一棵小树苗试了试。结果是刚好拉正的那棵小树苗在我剪断绳子之后,还是会有点歪,只是歪的比以前好,而被我反向拉歪了一点的那棵小树,剪断绳子之后反而变得笔直了。
孩子就像小树苗。因为孩子也有弹性,当你希望她七点起床的时候,弹性会让她总是迟一点点,当你想改正他一些坏习惯的时候,你一定要有一个严厉的措施。就像矫枉过正的意思一样: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又产生了新的错误。重要的就是限度两个字,简单的扳正就是达到了限度吗?会不会扳正了一旦松手又弹回去一点点?多扳一点就是超过了限度吗,会不会松手之后刚好就正了呢?
因此,我觉得我们并不能简单的用正没正来判断这个限度,我们应该根据最终的效果来判断。
如果你给孩子讲了道理,他就听话的改正了,那就达到了限度,不需要我们再去扳一下。如果你非要再去扳,那么肯定会适得其反,让孩子觉得你啰嗦,甚至产生反感产生叛逆等等。这样的矫枉过正是不可取的。
如果你给孩子讲了道理,他还是没改,或者改了一点点没有完全改好,那就是没有达到限度,还需要扳一扳。如果你即讲了道理,又严厉的批评教育了他,他还是我行我素,那是不是就应该多扳一扳。这样的矫枉过正又何尝不可呢?
总之,孩子的教育是大问题,我们都在这条道路上不断的探索,包括教育家们,包括千千万万兢兢业业的老师们,也包括我,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