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礼仪差别(中西方礼仪差在哪儿)

说起中西方礼仪的差异,先讲一个真实的事儿。一位英国人到中国朋友家里作客,热情的女主人做了一桌子丰盛的菜肴,饭桌上笑着对这位远道而来的英国朋友说:“我厨艺一般,随便做了几个家常菜,您凑合着吃哈。”这位英国人就安慰她说:“没关系,这次没做好,下次还有机会。”您看,明明是这位女主人礼貌性的谦虚,说客套话,没成想这老外当真了,还反过来安慰她,满拧。

中华礼仪是内外兼修的“和”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儒、释、道文化的融合。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自身的修为,积极入世,主动创造。佛教重来世,认为人的烦恼皆是由自己造成的,要力戒贪、嗔、痴,尊重人的心性。道家讲究的是顺势而为,不干预他人,宁静淡泊名利。

虽然这三种主流文化各有千秋,但它们有着共同的精神主张:比如“谨言慎行”、“反躬自省”,时时检点自己的言行得失。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体现的就是这种精神。传承了这样的文化血脉,中国人身上大多有内敛、沉静之气,有谦逊的美德,就是我们常说的君子的儒雅风度。

《品位致胜》

东西方礼仪差别(中西方礼仪差在哪儿)(1)

《中华礼仪教程》

西方礼仪是平等的“相互尊重”文化

在西方传统中,人们习惯称其文化为“基督教文化”或“基督教文明”,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大家都是上帝的子民,就应该是平等、独立的。所以,西方人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在乎自己的感受。

就拿称谓和语言交流方式来说吧,在长辈或领导上司面前,中国人称呼对方绝对不可能直呼其名,有反对的意见和想法,也往往不会直接顶撞和反驳。而西方人则不同,他们可以对长辈和上司直呼其名,直接向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冒犯。

东西方礼仪差别(中西方礼仪差在哪儿)(2)

中华礼仪重尊卑,西方礼仪重细节

中华礼仪讲究长幼、尊卑,还拿吃饭这件事来说,饭桌上如果长辈、上司不动筷子夹菜,晚辈下属就不好先吃。西方人则不同,他们更关注一些细节,比如仪态是否优雅,主客之间见面谁应该先伸手握手、落座时从椅子的哪侧入座合适、刀叉、勺子怎么用才算是有教养。注重细节的这些习惯,甚至也运用到了工作和经营管理中,细节决定成败,就是他们的口头禅。西方人身上的绅士风度、淑女气质,多半也是因为对这些细节的严格恪守和自律培养起来的。

礼仪是行为规范,是文明、高级的行为。不同文化背景下,风俗不同,人们的言行举止自然有差异,没有好坏对错之分,也无需盲目崇拜,咱们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入乡随俗就好。

原创: 王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