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练的是胸怀(塑形是太极拳的筑基功夫)
太极拳是以意领气、以气催形的复合型运动。学习太极拳就像学习中国书法一样,门槛虽低,精通却难,需要遵循规律,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训练。练习太极拳必须经过塑形、导气、求意三个阶段。塑形既是开端,又是结果。因为再深刻的道理也需要用外形来表现出来,只不过有的观众能看懂,有的看不懂而已。
作者剑照
什么是塑形?所谓塑形,是让拳架外形更加符合太极拳动作要领规范。它是通过老师传授、自我纠正两种方法实现的。传统上把老师亲手帮学生塑形叫“捏架子”,把学生自我塑形叫“盘架子”。
为什么要塑形?内气畅通,开合鼓荡是太极拳的中层功夫。在此阶段,内气在意识的引导下在体内有序地周流循环。初学者为了获得这种感觉,必须先在体内为内气修通一条渠道,修渠的过程就是塑形。换言之,塑形可让劲路对正,进而让内气整合周身各部件。塑形塑得越好,内气周流就越顺畅,内功就越强,这就是具有几十年太极功夫的老拳师还需继续塑形的原因之一。
吴颖锋
如何塑形?首先要把太极拳的动作要领烂熟于心,再根据这些要领反复检查自己。各式太极拳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但大同小异。太极拳对外形的基本要求是,身法中正、沉肩坠肘、含胸塌腰、屈膝松胯、圆裆抓地、头顶悬、目平视。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我总结了“太极拳动作要领六字诀”,即:裆要“圆”、腰要“端”、胸要“含”、臂要“延”、轴要“转”、脚要“捻”。这六个字从下到上、从静态到动态,简明扼要地说明了的太极拳动作要领,易学易记,朗朗上口。当然,不同的太极拳种之间存在着细节上的差别,需要在日后塑形时留心。比如陈式太极拳的掌形是“瓦拢掌”、“柳叶掌”,要求手指舒展且向后微微背去,大拇指根和小拇指根相合等。
塑形的初级阶段是老师“捏架子”。该阶段老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老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老师像个雕塑家,学生就像雕塑家手中的作品。大家都知道,泥塑家塑造之前,先要用钢筋搭个架子,然后再往上面绑草,敷泥,之后再捏大形,最后刻划神情。老师给学生捏架子时,步骤与泥塑类似,先把学生的骨架摆正,就像安装泥塑的钢架一样。这一关很重要,决定了整个大形,要倍加注意。然后调整各个关节的松紧程度,放松学生的肌肉,用语言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体内产生的微妙变化---那形成内气的萌芽。
塑形的另一种方式是自我“盘架子”,即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自我纠错。这个阶段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但是实践证明,学生往往不知道该怎样主宰自己,时常会有所反复,这几天收获蛮大,过几天又没了感觉。这种现象很正常,遇到后只有一句话“挺过去!”。这里给大家推荐几点自我纠正的好方法。一是对着镜子练,可以很快发现自己的问题,再结合老师的要求去纠正自己。很多人在刚刚跟着老师学拳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拳架蛮标准的,和老师的一样,一旦面对镜子,很快发现会很多问题。比方挺胸撅臀、挑肩架肘、跪膝等毛病最为常见。这是因为在跟着老师练习的时候,思想上认为自己已经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了,应该和老师的完全相同。第二,在所有的定势时,反复检查自己按照“太极拳六字诀”反复检查对照,是否做到了“沉肩坠肘、含胸塌腰、屈膝松胯、圆裆抓地、头顶悬、目平视”等要领。这些要领是相互关联着的,要同时体现在每一个拳势动作中。如果有一个要领没有做好,将会影响到其他动作要领的实现。例如挺胸就必然导致撅屁股。三、多拍录像,反复看,找差距。四,多上网看看名人影像,体会其中的味道。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每一位名人的拳都好;并非最有名的人每一个动作都好,需要辩证地看待。
常言说,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边法自修。开始学拳时,最值得做的是找到好老师----他是一位能把拳理讲清楚的老师。就像找大夫看病一样,要找就找专家门诊,因为专家很快会给你找到病因,对症下药,让你花钱少、痛苦少。如果你图便宜找了个庸医,结果花了你的钱,耽误了你的病,还让你受了疼,回头还得再来。所以找太极拳老师时宁可多花点钱,也要让好老师把你直接带到正确的路上,否则花了几年冤枉时间和金钱也搞不明白究竟。一般来说,经过名师两、三年捏架子,每天训练3~4小时,即可达到自己盘架子的程度。俗话说“三年一小成”也就是这个意思。
作者拳照
塑形三部曲第一部:塑造骨架:塑形首先要把人体上的各块骨头安装在合适的空间位置上。人体的骨骼如同框架高楼里浇筑的框架,它们在空间的排放位置决定了人体的整体结构。肌肉如同楼房的隔墙,是骨骼的附着物。如果骨架端正,则人体处于最省力的状态,肌肉才有可能放松,才能为内气通畅提供平台;如果骨骼搭建得不端正,则身体歪斜,就像倾斜的楼房一样,需要肌肉去拉扯而保持平衡,肌肉紧张而影响内气前行。所以塑形的第一步先要把骨骼搭建好。
什么样的形状才算好呢?按照运动生物力学的观点,圆裆、腰端、胸含、臂延、轴转、脚捻为最好,既能稳定自己,又能打击对方,攻防兼备,这是“太极拳动作要领六字诀”诞生的科学根据。圆裆会使下盘稳定而灵活,让两腿相互照应;含胸展臂会让两臂相互贯通;直腰松腰塌腰会让上下盘连接紧密。如此一来,上下连贯,左右呼应,则周身一家。
第二部:对正关节:关节存在于两块骨头之间,是骨头与骨头之间的连接物。完成第一步后,说明已经把各个骨头摆到了合适位置上,第二步要调节相邻两块骨头之间的连接物,即关节。使两块骨头摆顺,让内气顺畅地传递。一旦产生内气后,即可高效地从丹田传到四稍。
第三部:放松筋肉:筋肉是骨头上的附着物。搭建好框架主体后,接下来应该调整其附着物了。筋是肌肉和骨头之间的连接物,它和肌肉一样具有弹性。人体的劲力产生于筋肉的伸缩,其大小基本上是按照胡克定律来计算的。太极拳内气本质上是周身筋肉有序化的伸缩运动,从而使能量蠕动传输。欲使内气畅通,必先筋肉放松。放松之后,才能感受到“节节贯穿”、“行气如九曲珠”。
总之,塑形是太极拳修炼的基础,它能为内气行进提供通道。如果练习者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塑形,搭好结构、摆顺关节、放松筋肉,结合意识放松,心态豁达,则如此得来的太极拳架形宽大舒畅气度非凡、内气开合鼓荡酣畅淋漓。后加之世界观的修炼,必能达到天人合一的高深境界。
(作者吴颖锋系陕西省武术协会副秘书长,西安太极拳总会副会长,西安同一太极拳交流培训中心荣誉校长、总教练)
(注:此篇特为“中华太极拳杰出传承人颁奖大会”而作,因时间紧迫,挂一漏万,还望谅解。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我将在今后的著作中予以完善。)
(2011年8月10日于西安电视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