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卫风歌 诗经国风卫风河广赏析

诗经国风卫风歌 诗经国风卫风河广赏析(1)

河广

先秦:佚名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诗经国风卫风歌 诗经国风卫风河广赏析(2)

译文

谁说黄河宽又广?一片苇筏就能航。谁说宋国很遥远?踮起脚尖就能望见。

谁说黄河广又宽?难以容纳小木船。谁说宋国很遥远?一个早晨就能到达。

诗经国风卫风歌 诗经国风卫风河广赏析(3)

注释

河:黄河。

苇:用芦苇编的筏子。杭:通“航”。

跂(qǐ):古通“企”,踮起脚尖。予:而。一说我。

曾:乃,竟。刀:通“舠(dāo)”,小船。曾不容刀,意为黄河窄,竟容不下一条小船。

崇朝(zhāo):终朝,自旦至食时。形容时间之短。

诗经国风卫风歌 诗经国风卫风河广赏析(4)

赏析

此诗仅仅八句,就概括地速写了一位游子思乡的形象,和他欲归不得的火急心境,栩栩如生。这得益于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此诗善用设问与夸大。在卫与宋国之间,横亘着雄壮无涯的黄河,此诗之开篇即从对黄河的独特设问发端——“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发源于“昆仑”的万里大河,在古人心目中本是“上应天汉”的壮浪奇川。当它从天泻落,如雷奔行,直闯华夏大地之际,更有“览百川之弘壮”、“纷鸿踊而腾鹜”之势。对这样一条大河,宣布否定 式的“谁谓河广”之问,简直无知得可笑。但是,诗中的主人公非但不以此问为忤,并且决然作出了傲视旷古的答复:“一苇杭之!”他竟要驾着一支苇筏,就将这横无际涯的大河飞越——想像之大 胆,因了“一苇”之夸大,而具有了惊天动地之力。

诗人不但运用设问与夸大的语言加以渲染,并且还以排比、迭章的形式来歌唱。经过这样反复问答的节奏,就把宋国不远、家乡易达而又思归不得的心里苦闷倾吐出来了。这首诗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 态,好像现在的顺口溜民歌相同,通俗易懂。但它有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宋国已然“近而易达”,那么,他为什么不回去呢?这当然有其客观环境的阻力存在,不过这是诗人难言之隐,诗中没有 明说算了。这种“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是会引人产生各种猜想和回味的。

诗经国风卫风歌 诗经国风卫风河广赏析(5)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应该是春秋时代侨居卫国的宋人表达自己返乡心境急迫的思乡诗作。此诗的主人公,按《毛诗序》旧说当是归于卫国的卫文公之妹宋襄公之母,由于思念儿子,又不可违礼往见,故有是诗之作;现代的研究者多不从此说,而定其为客旅在卫的宋人,急于归返父母之邦的思乡之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