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代购店生存难吗(代销店的一些情况)

人们常说的“代销点(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式的存在,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如何产生、发展、消亡的,又遗留下哪些问题等,现作以简要介绍。

解放初期,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农民购买力不断增加,基层供销社的网点与农民供销需求不相适应。为解决这一矛盾,1958年初,根据政策要求,在县联社的指导下,各基层社与各大队联手,开办供销部,作为国家委托大队开办的商业。

乡镇代购店生存难吗(代销店的一些情况)(1)

大队供销部的组建方式为:人员由大队挑选,房子由大队筹备,基层供销社拨付给必要的生活必需品作为铺底资金,配备有度量衡等经营用具,货款实行交款补货制,人员劳动报酬,按购销额2.5%-3%计取。供销部执行商业政策和商品盘点、计划统计制度,受大队部和基层供销社双重领导,业务活动以供销社指导为主。

1961年,国家恢复供销社体制后,改称大队供销部为代购代销店,基本上维持了原有经营状况。1977年后,各公社、基层社对代销店存在的赊销商品、挪用资金、账外经营、贪污私分等问题进行了整顿,撤换了一批不称职的双代员。

为加强对双代店的管理、促进其正常的业务经营,供销社调整了对双代店的管理政策,一是与大队管委会签订合同,社、队双方共同加强对双代店管理;二是双代店的经营手续费归大队支配;三是双代店人员的报酬由大队统筹解决;四是双代店的增设、撤销、合并需经县社同意。

乡镇代购店生存难吗(代销店的一些情况)(2)

1981年前后,为加强对双代店的管理,基层社配备双代工作专干,县联社一个月召开一次例会,年终评比表彰随着基层社进行。

改革开放初期,基层供销社对自身的门店实行了承包经营,对于双代店也采取了相应的承包经营措施,即按占用资金的1.5%-2%上交经营利润,其经营费用、损耗及人员工资等自行负责。

其后,在经营中,一部分双代店因各种原因关停,大部分双代店转为个体经营,与基层社脱离业务关系。其中的原因有:一是基层社本身经营形势的下滑,渠道的丧失,已经不能满足双代店经营需求;二是农村市场的放开,使得双代店与其他个体经济一样,能取得充足的货源;三是双代店脱离基层社的指导并没有什么损失可言,其与基层社没有人员、资产上的隶属关系。

乡镇代购店生存难吗(代销店的一些情况)(3)

双代店的产生、发展、消亡,是由其历史条件决定的,有其贡献的一面,但遗留下来的问题却令人深思:一是一部分双代店占用基层社的资金化作泡影了;二是双代店人员的身份及待遇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三是整个农村供销渠道丧失殆尽,尤其是农产品、废旧物资购销渠道再也无法恢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