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和京东生鲜电商(大数据杀熟之网购电商平台)

阿里和京东生鲜电商(大数据杀熟之网购电商平台)(1)

3月27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了大数据“杀熟”的最新调查结果,其中,有56.92%的被调查者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

据调查,有56.92%的消费者经历过大数据“杀熟”,有44.14%的被调查者在网购时经历过大数据“杀熟”,被旅游平台大数据“杀熟”的有39.5%,被网约车平台大数据“杀熟”的有37.17%。

同时,被调查者认为网购平台、在线旅游和网约车等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最多,在线旅游高居榜首。

这些网购平台都曾“杀熟”?

曾有消费者“匿名”在3月13日向黑猫投诉平台反映,自己一直是京东的忠实用户,也开通了付费会员,但想参与京东优惠活动却始终提示“活动火爆”,哪怕自己半夜3点尝试也无法成功,而身边同事朋友参与几率为100%。

3月20日,微博网友小林巫师发文称,自己在京东买了Plus会员,发现开通会员后看到的京东价格和普通客户看到的不一样,存在“大数据杀熟”的嫌疑。

还有人爆料,天猫超市也会“杀熟”,自己经常用某账户买牛奶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账户登录后看到的牛奶价格比家人账户下看到的贵了约6块钱,而有些别的账户甚至通过链接都找不到该款牛奶。同样商品对不同人也有不同价格。

网友 @硬嫂-Anita 发文称,天猫也有大数据杀熟了。他用自己的手机和同事的手机分别登陆天猫某旗舰店,自己看见的显卡价格是2599元,同事的是2299元。

2018年,一名网友在水木社区发帖称:“我已经是网易考拉的老客户了,一时心血来潮,再注册一个小号,发现一款自营的电脑椅,名称是多功能人体工学转椅,用老号是显示1399的价格,但无货,不可以加入购物车。用小号显示是预售,可以加入购物车,还可以打八折。 ”

这些网购平台的基本套路为给新用户显示低价,给老用户甚至付费用户显示高价;对经常购买、购买力强的消费者调高价格等。

应对“杀熟”有哪些招儿?

关于如何应对大数据杀熟,许多网友都支了招:可以时不时清理网站cookies、下多种同类APP货比三家、借用同事亲朋的账号、卸载再重新下载软件、尝试更换城市地址、APP经常换着使用等。

亚马逊的第三方网站“camelcamelcamel.com”,可以让消费者进行价格追踪和比较,目前网上也有许多比价助手软件,不仅能避免被“杀熟”,还能识破商家在双11等购物节时“明降暗涨”的招数。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研究员赵占领则建议,在向客服投诉存在大数据“杀熟”前,首先要找到电商企业存在违法行为的确凿证据,然后再向客服投诉或者交涉,并针对客服反馈的说法寻找新的证据。在证据相对比较充分的情况下,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举报,要求依法调查和处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