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为什么还是贫穷(穷人为什么越来越穷)
人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先问大家三个问题。
如果有人提前告诉你,未来的你会生一场大病,要你多去医院检查身体,提前防范,你会定期给自己做全身检查吗?
如果有人提前告诉你知识可以改变命运,高三时的你,会努力学习吗?
如果一个月里只给你一百块钱,你会怎么用手中的一百块钱盈利到一千块钱?
答案可以写在下方的评论上。
此时的你应该会疑问,读书就读书,提什么问题?如果你因为疑问没有回答我以上三个问题,建议你再看一下问题,对其仔细回答一下,因为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正是检测你有没有穷人思维的关键。
在《贫穷的本质》一书中,麻省理工的经济学教授埃斯特迪弗洛和阿比吉特班纳吉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讲述了穷人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他们两个人为了寻找这个答案,走访了世界各地的底层人民,然后通过对他们的观察,发现穷人都会有自己特定的穷人思维,而这个思维正是导致他们无法摆脱贫穷的重要原因。
穷人思维有哪些呢?- 其一,穷人的目光太过短浅,思维总是只顾当前,看不到未来。
作者在寻访各个世界后发现,虽然发展中国家在教育政策上基本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政府也都很重视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但这并没有提升国家青少年的就学率,甚至这些国家贫穷地区的教育缺失反而越来越严重,通过调查他们发现,穷人家孩子的父母对于教育并不重视,在他们的观念里,教育并不能带给他们带来任何利益,孩子上完初中后,就可以出去找工作为家庭挣取一定的工钱。作者在寻访各个贫穷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基本上就像是模板,如果家里孩子很多,家里的老大就要出门寻找工作挣钱,女孩要在适当的年龄嫁出去,剩下年龄小的在学校里待着,等年龄到了,也会让他们出门挣钱。
但也有优秀的个例。2009年,作者在印度卡纳塔克邦的那甘纳吉村访问了一个家里有六个孩子的四十岁寡妇珊塔玛,她的丈夫在四年前因为急性阑尾炎死去了,没有保险,也没有抚恤金,家里的经济来源也没有了;不过这个家并没有因此而倒下,为了支持孩子上学她把自己家的地租了出去,自己出门干着临时工,用挣的这些钱满足他们一家人的需求。
她的大儿子在她的供养下,成功的在城镇雅吉尔上着大学,未来准备当老师,珊塔玛是精明的,她明白教育的价值,所以她愿意进行教育投资,但珊塔玛只能说是优秀的个例,其他穷人家庭的思想并没有珊塔玛的超前,他们的思想基本都还停滞在教育无用论上,对于他们来说,十几岁的孩子出门挣钱要比读书来得更有价值。
除去穷人们对于教育方面缺乏远见以外,有一个村子的故事更能够说明穷人们只顾当前的思维;作者在寻访摩洛哥的过程中,发现摩洛哥的一个小山村,因为地理位置偏远,村里的人们连最基础的温饱都无法得到保障。 经过一番调查后作者了解到,政府其实是下发了经济补助给这个小山的,但拿到经济补助后的穷人,并不会拿着钱去买食物,而是存起来买收音机和电视机,作者经过长期的观察得知,这个村里大概有四分之三的家庭里有收音机,而另外四分之一的家庭里有电视机。
这让作者非常的不解,就去询问了一个名叫欧查.姆巴克的当地村民。他接连两次问了欧查.姆巴克同一个问题:如果你有钱了,你会买什么?欧查.姆巴克两次都回答说:“买更多好吃的。”作者在询问欧查.姆巴克的时候,发现他的家里的也有一台电视机甚至连DVD播放机都有了。
于是作者又问他:“为什么没钱买食物,却有钱买这些东西呢?”欧查.姆巴克笑着回答道:“哦,电视机比食物更重要!”对于摩洛哥这里的人们来说,他们更注重能立马给他们带来喜悦感的物品,电视机和收音机会使他们的精神感受到愉悦,而他们追求食物,并不仅仅是为了吃饱,而是想要追求味蕾上的愉悦。
穷人的目光短浅不仅体现在以上两个方面,作者在调查的时候发现穷人们一般都很注重健康,但他们并不是注重廉价的预防而是注重高昂的保健治疗。对于他们来说,廉价的预防正是因为廉价所以并不能改善他们的健康,而高昂的保健治疗可以使他们的身体得到好转。在大部分穷人的思维里,廉价和低等是对等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街上买衣服时,看到了两个一模一样的衣服,他会认为,价格高的衣服,质量更好,摸起来更柔软。
但其实,两件衣服是同样的牌子,同样的品质。穷人往往会因为自身认知不完全,而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同样由于他们对廉价预防的认知不正确,才导致他们病情的恶化,需要花费更高昂的费用进行治疗。
就像在现实生活中年轻的孩子们会劝告/年龄越来越大的父母去医院接受全身体检,检查自己的身体是否出了问题,很多父母面对这样的情况,都会认为体检的价格非常的高昂而不舍得去做全身体检,其实除去价格高昂外,父母还有一种心理,他们害怕体检后,发现自己的身体真的出现了大问题,所以他们不仅不接受检查,还会进行自我心理暗示:自己的身体没有问题。
其实,穷人们生病时是最可怕的,会花费大量的钱去治疗,从而致使本就贫穷的家庭越来越穷,甚至倾尽家产,都无法救回一个人的生命。就像作者在印尼的一个村庄,遇见的伊布艾姆塔特。她是一位竹篮织工的妻子,2008年夏天,她的丈夫因眼睛有点儿问题而不再工作。伊布没有办法,只好借了40万印度尼西亚盾,10万用来为她丈夫买药治病,30万用于在她丈夫恢复期间购买食品,他们每月要为贷款支付10%的利息。
然而,当作者与他们见面时,发现他们欠下的利息越来越多,已经积累到100万印度尼西亚盾。于是,放债人威胁说要拿走他们所有的东西。更糟糕的是,她的小儿子最近被诊断患了严重哮喘。由于这个家庭已经债台高筑,她已经拿不出钱为儿子买药治病了,她丈夫的病使他们陷入了贫穷,导致孩子的病没钱治,从而耽误了上学,他的未来也因此笼罩在贫穷的阴影之下。
简单地说,大多数的穷人认为把钱投资到教育,医疗上,并不一定会让自己未来更美好,所以他们不愿意省下一些钱,去做这些长远投资,他们也舍不得那些能给自己带来喜悦感的物品。
- 其二,穷人们的一些观念使得他们对一些事物带有偏见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穷人们虽然很注重身体健康,但他们并不会用少量的金钱主动预防疾病而是注重高昂的保健治疗。其实,穷人们对保健的认知并不是很清晰,他们只是认为高昂的东西会比廉价的东西要好很多,而且穷人在生病之后他们并不会认为是他们的预防做的不够,而是认为他们的抗生素打的不够。
因为这些穷人认为只有药物直接输送到自己的血液中,才会让自己的身体好转,于是,他们就会借钱去打抗生素。即使抗生素对治疗这种疾病没有任何效果,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大多数需要看医生的疾病都很难不治而愈,所以在打完一针抗生素之后,病人可能就会突然感觉好一点儿。他们就会因此而产生虚幻的联想:抗生素是能够治好他们的病的。
相反,如果将结果归因于无所作为,那就不太正常了。如果一位流感患者去看医生,医生什么也没做,病人后来感觉好转,那么他不仅不会感谢医生,而且以后生病还会换一位医生,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病情好转是自己幸运与那位医生没有关系。穷人大多都只是凭借着自己的偏见去盖棺定论一件事情。
除去对医生的偏见,穷人们也会对教育产生偏见,作者在调查中发现穷人家庭的父母一般会因为自己穷而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信心,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孩子可以通过学习攀到顶峰,而孩子也会在这样的打击下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从而导致孩子产生退学的心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若他们都对自己的孩子有偏见,孩子也会对自己有偏见。
- 其三,穷人接受的信息受到阻碍,从而使得他们并没有形成正确的经济观
作者在印尼的一个村里观察发现,穷人所能接受到的信息远比人们想象的要闭塞,也正因如此,穷人们得到信息的渠道只有左邻右舍,由于信息不发达,导致穷人们错误的经济观,以至于小额贷款出现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小额贷款可以缓解他们没钱的压力。
如果一个穷人的家庭里出现了需要钱的事情,他们会选择借钱,而这个借钱仅限于向亲戚借或者向朋友借,但穷人的亲戚和朋友一般也都是穷人,所以他们就会小额贷款,当然有人会问:穷人为什么不去银行借钱?
众所周知,银行贷款一般只借给有一定资产的人,因为如果借贷人不能如期的还钱,银行就会扣下他们抵押的资产,对于穷人来说,他们并没有什么资产的,银行如果借给穷人,他们就没有利益可得,假设穷人没能如期还钱,银行就会有一大笔亏损。
而小额贷款是有人专门给穷人设立的贷款,那么肯定有人会问:“小额贷款就不会亏损吗?”答案是:“不会。”因为小额贷款相当于如今我们口中所说的高利贷,他们借给穷人一小部分钱,就能得到巨额的利润,即便穷人没有如期将钱全部还完,穷人之前还的钱也已经带给了他们很大的收益。对于借钱的穷人来说,他们是因为家中有事,迫不得已之下才贷款的,但贷款之后的高额利息会使他们陷入还钱的恶性循环中,在这样的压迫下他们会越来越穷,越来越不能翻身。
那些从“无”到“有”的人在《贫穷的本质》这一书中,作者通过穷人对食品、医学、教育的看法,向我们明确了什么叫穷人思维,也在书中说出了没有上述穷人思维的穷人,是如何发家致富,从“0”到“1”从“无”到“有”的。
- 来自安得拉邦的贡士尔市的穷人
发家致富的第一个穷人来自安得拉邦的贡士尔市,她通过收集垃圾并分类,成功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刚开始,她只是一个处于印度经济社会最底层的穷人,每天的工作只是收垃圾。她向贷款公司借了第一笔钱,然后用这笔钱还清了从一个放债人那里借的钱。她每天收完垃圾后,就会把她收来的垃圾卖给专门收垃圾的公司,当她发现垃圾回收公司,总会把收来的垃圾进行分类,然后找到含有残留铁和钨的废旧灯泡、塑料制品、肥料有机物等垃圾转手卖给其他回收公司后。
她想到她可以自己着手分类含有残留铁和钨的垃圾来赚取更多的钱,果然没过多久他就靠着这些钱还清了款公司的钱,为了更好的收集垃圾,她用剩余的钱买了一辆手推车。因为回收的垃圾越来越多,再加上还要为收来的垃圾进行分类,她便让天天在家无事可做的丈夫来帮她的忙,她的钱也开始越赚越多了。她想起最初收购她垃圾的那个公司,她觉得如果她再借来一笔贷款开一家收购公司,一定能赚到更多的钱。于是,在获得第三笔贷款之后,她和她的丈夫就开始从别人那里收购垃圾。慢慢的,她的业务也做越广,他赚的钱也越来越多。
- 适时抓住商机
第二个人物并没有借助小额贷款,她单纯的借助自己所学的东西发现商机,最后做到从无到有。徐爱华,来自浙江绍兴,她从小就很聪明,但因为家里很穷,没有钱供她上学,但是,村里人都觉得徐爱华不上学很是可惜,便决定送她去当地的一家时装设计学院学习一年。村里认为,徐爱华日后,定能在改革开放初期成立的乡镇企业中担任领导。
但是,当她接受完培训回到家时,当地的村民却因为她的年纪小而对她带领乡镇企业有所顾忌,因此只能无聊的在家里待着,过了几天,徐爱华在家太无聊了,不愿在家里闲着的他,想要出门找工作,但她的父母实在是太穷了,并不能帮助她些什么。
她并没有因此而丧气,反而鼓励自己从小事做起,她从其他村民家里借来了一个扩音器,在村里大喊着,她可以教小女孩做衣服,只收取15元学费。经过几个星期的不懈努力,她招收到了100 名学生,拿着收来的1500元学费,她低价买来了一台二手缝纫机,还有当地国有工厂的一些多余的布料,学员到位了,做服装的工具也到位了,她便开始潜心教学,在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她留下了8名最优秀的学生。
徐爱华用赚取来的钱在家里开了一家服装店,留下的8名学生就在她的服装店里做女工,她们的工作是给当地工厂的工人制作工作服。慢慢的,生意越来越好再加上她手下的女工也越来越多,家里的面积就显得越来越小,她便从村政府租来的一栋楼作为她们工作的地方。到了1991年,她赚来的钱可以用来买六十台缝纫机,又过了八年的时间,她的资产已经逐步地开始稳定增长了,甚至她的客户也已经从国内延伸到国外了。
你呢?有穷人思维吗?再次回到开头的三个问题,如果有人提前告诉你,未来的你会生一场大病,要你多去医院检查身体,提前防范,你会定期给自己做全身检查吗?这个问题是因为看了书中大量对穷人思维的描述,让我想起了身边那些喜欢熬夜却从不做体检的人,如今中国社会保障相对是完善的,并不像这本书中说的那个地方一样,没有足够的社会保障,我希望看到这个问题的每个人都要时刻记得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也希望上年龄的人们抛开“穷人思维”主动去检查身体。
如果重新回到高三,你会努力学习吗?中国的教育资源相对完善,而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出了社会才发现,高考竟然是我们人生中最公平的一次对决,以前,老师总是说着:“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现在想想这话一点也不假,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因为有句话叫:“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的国家会在我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富强,我们的生活也会随着国家的繁荣,变得更加美好。
如果一个月里只给你一百块钱,你会怎么用手中的一百块钱盈利到一千块钱?而这个问题,是这里面最接近让你从贫穷走向富有的问题,《贫穷的本质》这本书里是有成功的例子的,成功需要抓住时机,需要用你聪明的脑子去寻找赚钱的方法。
书中作者在接触过穷人的生活后,感慨到:穷人所陷入的困境与我们其他人的困扰似乎是一样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的确,我们并不贫穷,受过良好的教育,见多识广,但我们与穷人的差别其实很小,因为我们的认识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少得多。我们的真正优势在于,很多东西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的。
我们住在有自来水的房子里,不用想着每天早晨往水里加消毒剂。下水道自行运转,我们甚至不知道是怎样运转的。我们大都相信医生会尽力为我们服务,公立医院会.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让孩子接种疫苗。即使我们出于某种原因没给孩子接种疫苗,他们可能也会安全无恙,因为其他所有人都接种过了。
我们大多数人都无须担心是否有下一顿饭吃。换句话说,我们几乎用不着自己有限的自控及决断能力,而穷人则需要不断运用这种能力。我们应该认识到,谁也没有那么明智、耐心或博学到能够为自己的健康做出正确的决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