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县文化惠民(文化惠民暖人心)
百花扎根沃土才能绚烂芬芳,文艺服务人民方能掌声雷动,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桓台县文化惠民?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桓台县文化惠民
百花扎根沃土才能绚烂芬芳,文艺服务人民方能掌声雷动。
随着全市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扶贫路上,一个个精准扶贫、勤劳脱贫的故事不断上演。把扶贫故事搬上舞台,以文艺演出助推脱贫攻坚,让贫困群众真正挺起精神脊梁,乐享“文化小康”。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院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围绕“脱贫攻坚扶志扶智”主题,精心创排剧目,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实现“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目前,我市举办“一元剧场”千余场,全市12个剧团400多名演职人员参与演出,将中华优秀传统经典剧目和现实题材剧目奉献给广大群众,惠及群众百余万人次,歌颂了真善美,弘扬了社会正能量,有效引领了社会风尚,极大推动了社会和谐发展。
文化惠民暖人心
——我市“一元剧场”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渭南日报 记者 史王萍
高亢的秦腔唱起来,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扶贫的脚步快起来,脱贫的笑脸露出来……如今,全市“一元剧场”助力脱贫攻坚文艺演出正在秦东大地如火如荼地进行。通过“一元剧场”文化惠民演出,把传统经典、现实题材、非遗歌舞、小戏小品等文化盛餐送到华山脚下、渭河两岸,送到边远乡村农民群众的身边,让贫困地区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营造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文艺为民 演出乐民
“一元剧场”场场爆满戏曲文化大餐让群众过足瘾
2018年4月18日晚7时许,在渭南儿童剧院“一元剧场”2018非遗传承人优秀传统剧目演出现场,由非遗传承人党美丽、胡香串、刘秀丽、赵超峰等主演的优秀秦腔传统剧目《对银杯》震撼上演,现场掌声雷动。
“秦腔非遗传承人的舞台艺术形象,代表渭南秦腔演艺界的最高水平,我每晚都来看,确实演得好,看到动情之处,我都落泪了。”坐在第三排看戏的何先生说。何先生是东北人,来渭南几十年了,对秦腔戏情有独钟。他说:“秦腔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无论是演员的着装造型,还是唱腔韵味、故事情节,感觉特别有味道。”
剧院里的演出让市民过足了戏隐,在广大乡村的农民群众,也可以看到“一元剧场”的精彩演出。
近年来,为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助推全市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一元剧场”内容形式不断创新拓展,即演出地域由城市向乡村拓展,进镇入村演出,实现了农村演出全覆盖。这也让“一元剧场”有了更广阔的天地,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演出内容由传统经典向现实题材综艺节目拓展,以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文化需求。参与演出的院团积极复排剧目,使老戏出新意,经典更精彩。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筹措资金,创排现实题材剧目,为民书写,为民抒情,为民抒怀。截至目前,全市复排、新创排了《家园》《天女》《关中往事》《洽川人家》《桥弯弯月圆圆》《枣花香》《李仪祉》等10多部新剧目和《银镯鉴》《清风亭》等20余部经典剧目,扶贫扶智的小戏小品60余部,先后深入全市1919个行政村进行演出。
演出主体由市秦腔剧团拓展到县级剧团。“一元剧场”演出不仅仅由市秦腔剧团和临渭区剧团承担,全市各县(市、区)国有文艺院团全部参与,同时鼓励演出水平高、节目质量好的院团到渭南中心城区和周边县(市、区)交流演出。每年计划组织戏曲类演出800场、综艺类演出160场,全面丰富演出内容,实现“一元剧场”演出全覆盖。
创新是“一元剧场”的生命源泉,不断拓展创新是保证“一元剧场”长演不衰的关键。如今的“一元剧场”每场演出节目精彩纷呈,亮点频现,高潮迭起,在给予观众美妙视听享受的同时,也让群众在笑声中感受惠民政策的温暖。
走村入户 座谈交流
节目灵感源于群众 原始素材取自生活
为什么节目能够如此深入人心,让观众拍手称快?又是什么点燃了文艺工作者的激情,让观众纷纷点赞?
市青年秦腔剧团团长韩民主告诉记者,正是因为这些节目是在立足专业戏曲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坚持主动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所有节目灵感源于群众,原始素材均取自于生活,说的都是老百姓身边的事情,演绎的都是脱贫攻坚路上实实在在的帮扶事迹。
原来,为了把脱贫攻坚相关工作搬上文化舞台,市青年秦腔剧团所有演职人员积极深入基层,走村入户,座谈交流。在与扶贫工作队、村上第一书记、贫困户交谈走访中,迸发出一串串艺术的火花。
“烂杆变大款”“贷了款,盖大棚,资金不愁,果园丰收,客商断园,收入倍增”“包联干部比我们的亲人还亲”“党支部 基地 龙头企业,‘三变改革’圆了我们的致富梦”……连续的深入交流座谈中,他们总能听到群众最朴实的语言。
话糙理不糙,群众表现出来的感情才是最真挚的情感。就是这些“实在话”感动了创作人员,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激情。从鲜活的现实生活取材,临渭区编排的小品《包联帮扶》《懒汉脱贫》等每场演出都深受群众欢迎。
《包联帮扶》中,即将要摘掉贫困户“帽子”的王福生拉着亲戚的手,兴奋地说:“现在的政策可好了,帮扶干部给咱爸在骨科医院治好了病,费用合疗全报销。给咱妈办了残疾证,帮咱娃申请到了每年2500元的助学金,手把手教我做电商卖山货。还让我在信用社里贷了两万元,在羊肚菌合作社入了股……”
《懒汉脱贫》中,扶贫干部千方百计引导“懒汉”刘黑娃发展产业,并为他争取了一只羊。可是干部刚走,一向有“等、靠、要”思想的他就把羊杀掉吃了。回访得知后,扶贫干部又失望又焦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做他的思想工作,还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酒给他过生日。被扶贫干部真情感动了的刘黑娃眼泛泪花,语气坚定地表态:“党这么好的政策,我绝对不能再辜负了,我一定改变懒毛病!”
……
像这些来源于群众生活的节目不胜枚举。华州区剧团的《情醉少华山》,富平阿宫剧团《石川河畔幸福树》,大荔县剧团的《谁不夸咱大荔瓜果香》,澄城县剧团的快板《扶贫》,白水剧团的快板《精准扶贫奔小康》,华阴市迷胡剧团的《致富花开》《搬迁》,合阳新蕾剧团的线腔现代戏《金水弯弯》……2018年以来,全市共创排43部扶贫剧目,已进驻299个贫困村,演出445场次。
以文载道 以文聚力
拔除思想“穷气” 扶起困难群众的“精气神”
人穷不能穷精神,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物质脱贫首先要精神脱贫,从思想上拔掉“穷根”。全市不断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让这些优秀的文艺演出浸润人心,扶起困难群众的“精气神”。
位于秦岭北麓的临渭区曹峪村,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该村党支部书记杜永红告诉记者,国家实施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在家乡取得了很大成效,老百姓的生活有了盼头。但同时,一些不好的现象依然存在。比如,在确定建档立卡户时,有的人开着小车到政府门前,抢着要当贫困户;有的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使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负担更重。
对此,该村第一书记顾余安也深有体会。他说:“脱贫攻坚要更加重视精神的力量,以民风建设推动精准脱贫。要坚决清除不良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尚,把精准扶贫与道德扶贫、文化扶贫相结合。当知道剧团要来演出,我们就要求多演出一些脱贫攻坚的节目,让群众在笑声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群众真正可以感受到脱贫攻坚为民服务的政策。一次次演出就是一个个加油站,为帮扶干部和贫困群众在脱贫路上加油打气,切实让群众感受到扶贫政策的优惠以及文化的快乐。”演艺集团著名秦腔演员胡香串感慨道。
在演出现场,乡亲们一边看着节目一边思考着,心里都有了一本明白账,清楚地知道了区上的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8个“政策大红包”,更明白了“脱贫还要靠自己,积极主动动起来”的重要性。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进一步加大脱贫攻坚宣传力度,临渭区在全区81个贫困村进行专场文艺汇演,充分发挥文化艺术直观易懂、寓教于乐的作用,鼓舞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
无独有偶,澄城、华阴、合阳等县(市、区)都以打赢脱贫攻坚战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为主题,先后举办了“渭水情·洽川梦”“频阳展新姿最美石川河”等形式多样的文化展演活动,每场演出观众达千余人,让群众真正地享受到专业院团带来的精神文化盛宴。
据统计,截至2018年11月底,我市2018年“一元剧场”文化惠民演出深入农村基层演出1552场次,总演出场次为2289场次,累计受惠群众137.38万人次。
文化给力,艺术提神,“一元剧场”在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渭南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发挥着巨大作用,更为全市追赶超越和脱贫攻坚奔小康提供了有力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