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簋铭文是什么字体(敬请正确解译利簋铭文)

敬请正确解译《利簋》铭文,跪求你们了,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利簋铭文是什么字体?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利簋铭文是什么字体(敬请正确解译利簋铭文)

利簋铭文是什么字体

敬请正确解译《利簋》铭文,跪求你们了!

  • 盛世出奇迹,苍天有大赏,1976年苍天为了报答人们对苦苦探寻三代历史的苦心,在陕西临潼零口镇,为我们送来了武王伐纣时间的青铜纪念品《利簋》,有了此物证,原本武王伐纣时间的千古之谜也就水落石出,不复存在,天意矣!

  • 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许多人兴奋之际,却没有对其再进步深刻研究,而是只把全部精力集中在“甲子日”头上,而轻视了文中的“辛未年”,更有甚者,竟有人据此创造了天文学上新名词“岁鼎”,并以此“岁鼎”考证出武王伐纣的确时间为:公元前1044年1月9日早上4.55分开始,再努一下,就可以精确到秒了。

  • 如此精确,工程却不采用他,也太可惜了,太不该该了,忘了他江晓原教授也是工程中的文考官之一。而另定武王伐纣为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让江先生白高兴!江教授在《回天》一书中言之确确,却与“工程”相矛盾,人们该信谁?是否像超市物有自选的自由?这也叫三千多年前的周武王为了难,我记得是“岁在鹑火”那年12月27日始出伐纣,次年“二月癸亥,夜阵牧野”,次日初四,甲子日晚夕,纣死商亡,斩首成功。

  • 对于伐纣,你们比我还急,不但要我提早36年,还打破我的原计划,强迫我提早一月,我的计划是要利用商周时间差,在殷历正月初三,商族人过元春节时,打他一个措手不及,不让纣王过一个太平年。

  • 你们还说在我军在黄河孟津渡口时,“正好天上有颗小流星落在武王的屋顶上”,幸好我不在家,否则伐纣不成功,历史将改。明确告诉你们,根本没有这回事,在孟津旁的王屋山上,只有老愚公的居所,他的心很大,想把王屋山移走,一代不成,还有子孙孙。你也不想想,孟津是纣王边防军胶鬲的守地,我怎么会在那建房立居所,万一哪天纣王不高兴,还能有我命?!

  • 严归正传。可以想像得出中国的历史学家张政烺老先生,当时见到《利簋》是多么地高兴,尤其是文中有甲子两字,激动之余,连忙作译:

  • 武王征啇,惟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末,王在阑师,赐有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 由于对《利簋》铭文的错误断句,他们创造了天文学上的新名词“岁鼎”,并以此证明当时天上正好有颗木星,也就是五行学上的五方星岁星,工程天文考证官江晓原教授,据“岁鼎”还考证出武王伐纣的精确时间为:公元前1044年1月9日早上4.55分开始。

  • 张先生说什么甲子日后第八天辛未日,周武王就急急急忙忙对有功者进行了赏赐!真是信口开河,以日误年,你们可知武主克商用了多少时间?就甲子日一天?纣王军队真是豆腐做的?依据《武成》,《世俘》,周人是用了四十多天才拿下殷商的!甲子日只是初战斩首成功而已,而甲子日的第八天辛未日,整个战局胜败未定,他就急忙赏赐吗?依据《利簋》铭文中的“軍閒”两字,周武王真正的赏赐是在战事结束之后,也就是经过四十多天后才才进行庆功受赏的。必须认清牧野之战,并不是“西周灭殷商的最后一战”,还有《史记》所谓的“甲戌(年)周公东征”灭殷之三年战争,病死的骆驼比马大,纣王的正规军不是嫩豆腐!

  • 可记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主席,军委封赏将帅军衔是在1955年,而非在1949年!

  • 那么铭文中的“辛未”两字”是指什么呢?老严学术才浅,只得请教先人国学大师历史界大名人王国维教授,毕竟他不但名高,而且才深,研究甲骨文、金文有许多年,积累了许多心得经验。他说:“古人文法多倒装,故先次月又次年。此种书法乃为殷周纪事之体”。《利簋》中甲子日在前,那么其后的辛未,当然是辛未年,也就是公元前1010年,此年确如大传之谓,岁在鹑火!

  • 王国维先生,依据他多年对商周礼器铭文得出的经验,商周时期的金文历法,是先日后年,尤如当今我们的文化与西方大不同,他们文法也是先日后年!我们的报警是119,他们是911!我们写信中国北京,他们是把北京置前,中国置后。所以利簋中的辛未是指伐纣年,而非赏赐日,只有伐纣年日,地址朝歌,参加人物,才是最重要,不可忘记!

  • 你们也不想想,青铜礼器利簋,是个极具重大深远历史意义的纪念品,可以有日而无克商年,无克商地址吗?难道新中国的成立,只有十月一日重要,北京,一九四九年就不重要,没有一九二一年,能知今年是党庆百周年吗?

  • 老祖宗不傻,不要看低古人的智慧,马王堆的蝉衣,还有越王剑已打我们脸,给了我们清醒剂!

  • 此《利簋》铭文翻译解释错 不只是一、二两处,而是有多处。,

  • 一,不应以日误年,将辛未年,当辛未日。

  • 二,不应将所谓“甲子朝岁”,创造出所谓的”岁鼎”,发明了天文学上的新名词!

  • 三,铭文中“王在軍閒“被明显错误地被译成了:王在阑师!

  • 开門见月而成繁体字閒,金文中“閒”字两扇大門你们看不见?内中还有一金文“月”字,也很清楚!王在軍閒,成了什么?閒是简体字闲,年轻人大多不识古文繁体字,阑师什么意思?狗屁不通!王在军闲,是指战事之后!金文中,王在軍閒,军闲两字写得何其明,根本与阑字无关,什么阑师,狗屁!阑有门框,軍有屋顶,门框可以当屋顶吗?

  • 铭文中没有师字,只有繁体字“師”字的一半,是为启字,开启、开始的意思。

  • 四,关于纪年用词,《尔雅》曰:“尧舜用载,夏用岁,商用祀,周用王年,”

  • 因而《利簋》中根本不存在“岁”字,既无岁字,也就不存在“岁鼎”一说。那么当今所认为的“岁”字,又是什么字?根据六书,此是朝歌的歌字!朝歌何地?殷商京师,今名首都!

  • 今人不忘新中国成立在首都北京,古人也不傻,不忘在改朝换代的纪念品上刻上朝歌!

  • 五.再就是关于“簋”的读音,而今读鬼或毁,都是错的,正确的读法,应是读殷商的殷音!

  • 六.原本断句应是:武王征商,唯甲子(日),(其地)朝歌,(商)鼎(被)克,夙愿有商,(岁在)辛未,王在軍閒,启赐有事利金,用作怀公尊彝!

  • 七.文中是懐公,而非檀公!

  • 我请转告工程的一些参与者,也是是责任人,不要盛名其下,其实难符!他们应对《利簋》铭文的胡思乱解译承担责任,公开认错!正因为他们的误解,不但严重误导了“工程”,造成了它的失败,而且使武王伐纣年之谜,本可在利簋出现之1976年就该水落石出,而拖到至今未解决!硬是延迟了四十多年!

  • 工程的参与者,深受刘歆等人欺骗,至今末醒,而将星辰误时辰,是将两者等,,胡说什么“岁星在鹑火之次”,也真是太可怜!原先的《大传》中,有“岁星”两字吗?只有“岁在鹑火”!所谓“岁星在鹑火之次”,分明是刘歆与韦昭两人的发明专利,不信可去查《永乐大典》或《宋书.符瑞志》!

  • 所谓的岁,就是当今所谓的年,是指时间,而非指星辰!尧舜用载,夏用岁,商用祀,周用王年,连这最起码知识都不懂,还搞什么工程?人们见面常问,今年你几岁啦?可能有人会听不懂,是因为他们把“年”与”岁”对立起来了,当成了不同概念,认为:年是年,岁是岁,岁是指“岁星”,也就是木星!

  • 什么“岁星纪年法”,纯是“背父叛君”的刘歆胡搞,是因他们误解了吕不韦的“凡周867年”,是将周人等同于周朝,不知此867年不是指周朝历史,而是有克商前周人古公、季历、文王、武王共四世立基,与克商后周朝两大部分历史,指自公元前1123年至周失九鼎的公元前256年的历史256 867=1123,1123-1009=114,刘歆将周朝虚增114年,为了轧平此假账,把西周王年搞得一团糟,张冠李戴有之,而把鲁厉公三十七年当成周厉王三十七年,又把寿年当政年,战国时楚相春申君黄歇说周穆王在位20年,而史记说穆王在位55年!更好的的是刘歆自我解嘲曰:“岁星每114年超一辰。”后来人们一查,木星好像不是114年,而应是87年!他这一胡搞,而使太初原本为丙子年,而错成丁丑,经过许多年后才改正。还使日食出现月底晦日,而不是月初一朔日,月也不按时在月中望日出现,而提早一、二天出现!

  • 该吃午饭了,下次再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