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对余华的评价(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

用了一个星期,看完了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全书不到19万字余华平实的语言,让跳跃的叙事也充满吸引力,让人不自觉地读下去,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马未都对余华的评价?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马未都对余华的评价(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

马未都对余华的评价

用了一个星期,看完了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全书不到19万字。余华平实的语言,让跳跃的叙事也充满吸引力,让人不自觉地读下去。

如果说历史是大人物的舞台,那小说则是平凡人的传记。相比于王侯将相,也许小说里的人物更能带给我们人生的感触。读小说读的就是众生相,就是不同的真切的人生,而这样的人生也许就真切地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余华的作品,我读了两部,除此之外还有《活着》,或许我应该按照顺序来读,不过先读了《活着》之后再读《呼喊》,倒不至于让自己陷入苦难的悲伤。

死亡和苦难,是这两部作品里出现最多的场景。《呼喊》是在回忆和展现苦难,而《活着》则是与苦难和解。毫无疑问,所有的苦难都是由所处的历史环境所造成的,然而作者却无意讽刺什么,更从不去抱怨什么,而是把大环境当做故事发生必须的背景来陈述。作者关注的是人生之于苦难的态度,并表达了生命的脆弱与韧性。

苦难是人生的磨石,我们今天的模样都是由我们的经历所雕琢而成。而我们对于苦难是否会发生其实能做得及其有限,但是我们能掌控的是面对苦难的态度。处在21世纪的我们,对于苦难的体会可能只停留在祖父或祖母的三言两语的描述中,很难真切地去体会,而余华的小说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可能。在此之前,我都很难想像,人竟然可以承受如此的苦难,因为一开始读《活着》时,读到有庆的去世,我先是怀疑,不会真就这样死了吧,后面是难以置信,竟然真就这样死了?!最后读到那条洒满了盐的路,感到了窒息。

现在回过头来读《呼喊》,对于里面的死亡和苦难,我反而平静了。回过头来回望自己的生活,想到自己生活中竟然被些许不如意而折磨,实在是太幼稚。我已经是如此的幸运,而因为一点小事就焦头烂额,实在是有愧,我所遭受的困难与书中任何一个人的苦难相比都不值一提。我又觉得生活,变得活泼了起来。生活的本质就是苦难,而我又是如此的幸运,又有什么是值得惆怅的呢?

与人生和解,与苦难和解,是我从余华作品中得到的最大的力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