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胜湿丸的方解(羌活胜湿汤二类方脾胃论)

羌活胜湿汤 二类方 《脾胃论》,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羌活胜湿丸的方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羌活胜湿丸的方解(羌活胜湿汤二类方脾胃论)

羌活胜湿丸的方解

羌活胜湿汤 二类方 《脾胃论》

李东垣的羌活胜湿汤,也是临床的常用方。

主证证候特点

风湿在表的痺证。头痛、身重、腰膝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

风湿在表是由外邪引起。风湿侵犯体表,太阳首当其冲。造成这种风湿犯表这个原因呢,或者汗出当风,或者久居湿地,跟环境、气候、人的起居有一定关系。造成了风湿侵袭肌表,客犯经络,这个很重要。风湿侵犯,可以有侵犯体表皮毛为主,可以有客犯经络,经脉为主的。

羌活胜湿汤它强调的,主治证候主要是侵犯肌表。反映在侵犯人体经脉、肌肉、骨节。临床表现因为外来风湿,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头痛、身重、腰膝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这是一种由外邪引起的痺证。头痛,腰背疼痛。这个都属于风邪侵袭肌肉、经络、骨节所造成的。它偏于上半部为主。因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它是一种用于外来风湿侵犯客表的一种新病为多,新病不是旧病,上半身为主。至于身体沉重是挟湿,风邪挟湿。风湿的特点。苔白偏于寒证,风湿偏于寒,脉浮是反映出有表证,一定的表证。

从羌活胜湿汤的主治证候来看,外来风寒湿,风湿偏寒。风寒湿引起的头身疼痛,沉重。甚至于到腰背疼痛不能转侧。骨节经络风湿阻滞较重,和我们前面解表剂所学习的,九味羌活汤很类似。为什么呢?外来风寒湿仍然是外邪来侵犯肌表为主。那临床证候表现上有什么差别呢?这是在临床运用这两个方,理解这两个方病机上应当比较,学习当中的一个重点问题。

九味羌活汤

羌活胜湿汤

病机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表里同病

风湿在表所致头痛、头重。

临床表现

强调外感,邪犯皮毛,风寒挟湿

同时可以侵犯到肌肉、经脉、骨节

可以身体酸楚疼痛

体表表证比较突出

恶寒 发热 无汗(这组表证比较突出)

虽然是外来的风湿,也是偏寒的。风寒湿侵犯肌表。它突出的反映在侵犯到肌肉、经脉、骨节,造成以头痛、身重,腰背疼痛,难以转侧,这组痺症状为主。而相对的寒热表证不一定显著。

九味羌活汤还有邪热内蕴,除了外来风寒湿邪,还有内热,可以反映出口苦,口渴,所以方中还配伍生地、黄芩,针对这个内热。

外来风寒湿,风湿偏寒,引起头身疼痛,沉重。甚至于腰背疼痛不能转侧。骨节经络风湿阻滞较重,但没有内热。

辛温解表剂的一个时方,祛风胜湿止痛

祛风燥湿

九味羌活汤所体现出来的治法和功用,祛风胜湿止痛是它的特点。外来的风湿为主,引起的头痛、肩背重痛,疼痛为主。

功用

祛风胜湿止痛。

羌活

祛风胜湿止痛,入太阳经

独活

祛风湿止痛,入少阴经

防风

走十二经,祛风胜湿止痛很好

蒿本

治巅顶头痛也能祛风寒止痛,止痛力量较好,

川芎

治头痛,既祛风止痛,又活血止痛

蔓荆子

治头痛

使

甘草

调和药性,缓和药性

配伍来讲,羌活独活并用,羌活善祛风胜湿止痛,止痛力量很好,它主要入太阳经,独活入少阴经,它作用层次较深,也能祛风湿止痛,入少阴经主要侧重于治疗下半身,联用是可以祛除一身的风寒湿邪。自从魏晋以来,开始用羌活后,羌活用得非常多,羌防剂就开始占领了治疗风寒风湿半边舞台了。改变了以往只是麻桂剂的这个情况,防风、蒿本作为臣药,防风,说它走十二经,祛风胜湿止痛很好。和羌活联用,也示一个常用的配伍组合。因为它是风中之润剂,是风药,祛风胜湿止痛而不燥。君臣药这四味联用,在散风胜湿止痛上力量较好。川芎是治头痛要药。我们在治风剂的川芎茶调散里边,曾经重点讨论过这个药,川芎治头痛,不仅能治疗外邪引起的头痛,也能治疗其他类型的头痛。特别包括血瘀头痛这些,川芎既能祛风止痛,它辛散可以祛风止痛,同时也有活血止痛作用。在这方里用它,既增强止痛作用,又体现了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一种协同作用。增强全方止痛作用,特别止头痛。蔓荆子也是常用的治头痛的药物。全方因羌独活联用,蒿本、川芎,使全方辛散温燥,止痛力量较强,有甘草能够缓和调和全方。避免这种辛散太过。使药兼佐药的含义。

从羌活胜湿汤组成来看,祛风胜湿止痛力量相当强。这里我们提到九味羌活汤,和羌活胜湿汤比较,前面讲了。用药比较,九味羌活汤在止痛力量上,没有羌活胜湿汤集中,特别是头身疼痛。羌活胜湿汤治头痛力量还相当强,而且九味羌活汤是外有风寒湿邪阻滞,内有蕴热,所以它还有生地、黄耆。羌活胜湿汤纯属辛散,温燥之品为主。所以临床运用要考虑到这一点。

临床运用

辨证要点

头身腰背重痛为主,苔白,脉浮。

使用基本依据是以风湿疼痛为主的。苔白,脉浮,有一些外邪引起。

随证加减

考虑到这方纯属温燥之品,如果外来风湿之邪,阻滞在经络,骨节化热,局部发热,甚至于红肿,兼有热像,那要加黄芩、黄柏、知母这些,既能制约那些止痛药的温燥,又能解除郁热。

如果湿重,要增加燥湿力量,燥湿辛散水气,加苍朮、细辛。细辛本身也能治少阴头痛。

附方: 蠲痺汤《杨氏家藏方》

组成

当归、羌活、姜黄、黄耆、白芍、防风、甘草、生姜。

功用

益气和营,祛风胜湿。

主治

风寒湿邪闭阻经络之证,肩项臂痛,举动艰难,手足麻木。

蠲痺汤也是临床常用的一个方,它有益气和营,祛风胜湿的功效。所以仍然用于风寒湿邪痺阻经络,导致肩、项、手臂疼痛,或者疼痛到活动不利,往往内在本身就有风寒湿邪阻滞,又有外邪引动,这种情况实际上临床居多一些,由于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利,平常有出现手足麻木,这些也有一种气血营卫不和的表现。由于气血营卫亏虚不足,不和,常容易手足麻木。一但风湿邪阻滞加重,甚至于肩项臂痛,举动艰难,这个和前面的羌活胜湿汤比较,邪盛、邪实,有一定的正虚,正气失调,所以组成当中,蠲痺汤也是用羌活、防风作为散风寒湿止痛,这个是治法上一致的,祛风胜湿。同时在这个基础上,这方里有当归用来养血,当归、白芍可以养血,黄耆可以益气。补益气血,可以调和营卫,用姜黄可以通经活血止痛,用甘草调和药性。

蠲痺汤不仅考虑到祛邪,也考虑到调正,不仅考虑到风湿,也考虑到风湿影响络脉,血络、经络不通,所以考虑面比较全,是邪正兼顾的一个方。常用于痺证,风寒湿邪痺阻经络,气血营卫又不和的这类病变,所以它益气和营,祛风胜湿。这是羌活胜湿汤的一个附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