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三个衷心希望牢牢印在农场人心里)

2018年9月25日,是一个七星农场所有干部职工难忘的日子。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刚过,来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走进了七星农场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

“就是在这里听我汇报农业的智能化、信息化的整体工作的。”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场长彭荣君站在物联网综合服务信息平台面前,回忆起向讲解时的情景。“我当时详细地为介绍了物联网项目的四大实用功能、三种数据来源以及三大方面的实际应用成果。”

当得知农场在农业信息化的道路上已经率先走了一步时,说了一声:“好!”

“这个场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

农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三个衷心希望牢牢印在农场人心里)(1)

2018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抵达黑龙江省开始考察。这是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了解粮食生产和收获情况。 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在农机中心一楼展品柜台旁边,边听介绍,边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这个场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想起这一幕,彭荣君感慨万千。

一言一语心相系,一枝一叶总关情。

彭荣君回忆,在听取自己汇报一段工作之后,关心地询问:“每户种多少地?”“每亩地能挣多少钱?”听到一家种植户最多一亩能挣700元时,很是欣慰。

彭荣君现场又为展示了用农场水稻生产的大米,并通过包装上的品牌印戳,当场扫描二维码分两级进入食品可追溯系统,360度观看水稻的生长环境,查询了水稻种植、检测、加工信息。

据介绍,目前,农场大田农业物联网整体建设已经完成200个监测点、20个小型气象站、20个地下水位监测装置以及3S技术应用,这些物联网设备能覆盖农场全部122万亩耕地。

“通过使用‘360度全景农产品追溯系统’,采用图片、视频、实时数据等多种形式,向消费者展示农场水稻种植和加工过程,并集成应用电子标签、条码、移动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等农产品和食品追溯系统,实现食品全程可追溯的全产业链模式。”彭荣君说。

“三个‘衷心希望’牢牢印在农场人心里”

农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三个衷心希望牢牢印在农场人心里)(2)

北大荒股份七星分公司总经理彭荣君在讲解大田农业物联网项目应用情况。(张元强 摄)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从原生态到高科技,借助科技的力量,黑龙江农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中国高分一号卫星会定期光顾七星农场的地号,将采集的数据传给农场信息中心。彭荣君说:“现在,农场利用大数据技术改变种植生产管理方式,进一步提升了信息化水平。”

2017年,建三江七星农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亿元,粮食总产量达13.6亿斤。粮食商品化率达98%。建场以来累计为国家贡献商品粮超过500亿斤。

在谈到北大荒的未来发展时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北大荒的土质要不断优化,不能退化;绿色发展要有可持续性,农业生产不能竭泽而渔。

“多年种植,肯定会造成土壤质量的下降。”彭荣君介绍,近年来,七星农场在保护耕地上也下了很大功夫,探索了测土配方施肥、测深施肥、大力开展秸秆还田等一系列措施,今后将在耕地保护上进行更加积极的探索。

“‘衷心希望农业进一步搞上去,衷心希望像建三江七星农场这样的地方,国有农场的现代化农业能够搞得更好、改革能搞得更好,也衷心希望农场的干部职工们生活得更好。’这是对我们的期盼,也是对我们的勉励。”彭荣军告诉记者,这三个“衷心希望”牢牢印在了每一个农场人的心里。

“在机械化基础上实现更好的智能化生产,是我们今后努力发展的方向。”彭荣君说,虽然农场已经迈出了一步,但未来的路还很长。下一步,他们将借助物联网平台扩大智能化范围,联接更多应用,真正实现用信息管理农业。

“中国饭碗装中国粮。”冬去春来,春耕复始,展望新年,彭荣君的话里满溢着豪情壮志,“我们将牢记的嘱托,按要求建好三个大基地,大力推进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