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位置在右边正常吗(心脏应长左边还是长右边)
奇妙的镜像人
1788年的一天,伦敦亨特医学院的学生们和往常一样,正在上解剖课,但是当他们用手术刀划开死者的胸腹时,却发现了一件令他们大为震惊的情况——这具尸体身体内的器官和正常人完全相反,他的肝脏不像别人一样长在身体右侧,而是长在身体左侧;他的心脏则位于胸腔右侧而非左侧。
学生们从来没见过这种情况,于是他们马上跑到了导师那里,想要问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而他们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导师,苏格兰的内科医师马修•百列也跟他们一样震惊。马修后来在自己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即使是那些著名的解剖学专家,也没几个人曾经见过这种非同寻常的情况。
百列医师将这种情况记录并发表了出来,这是人类第一次对这种特殊情况——内脏逆位,也就是后来我们说的镜像人,进行的详细描述,后来人们发现,这种情况大约在2万人中便会出现1例。百列医师认为,如果医生们可以找出这种奇怪症状出现的原因,我们或许就能发现我们的身体是如何区分左右的奥秘了。
然而,两个世纪过去了,这个谜题还在困扰着科学家们。直到最近,科学家们似乎才发现了一些头绪。
纤毛制造的生理结构
其实在生命诞生之初,我们的身体都是完全左右对称的。人体部位明显不对称情况,是在胚胎形成后大约6周时才开始出现的。首先表现出不对称性的器官就是心脏,刚开始时,它只是一个简单的管状物,随后它开始向左循环生长,并且开始形成左右迥然不同的生理结构,产生泵血所需要的心室和血管。与此同时,其他的器官也开始移动。胃和肝脏分别从中轴线开始做顺时针方向运动;大肠的右侧萌生出阑尾;右肺长出三个肺叶,左肺却只长出两个。
不过,在这些显著的、视觉可以察觉的变化之前,当早期胚胎看起来还是完全左右对称的时候,它就已经开始制造出了左右不同的蛋白质了。经过观察,科学家们在胚胎的中线上发现了一个微小的凹陷,凹陷上排列着成百上千的纤毛,这些纤毛很整齐地以逆时针方向不停地旋转着,而且纤毛也不是直直向上生长的,而是倾斜的、指向胚胎脚部的方向旋转。
为什么纤毛一定要倾斜生长呢?垂直的纤毛难道就不可以吗?的确,纤毛的倾斜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胚胎是生活在母亲的羊水中的,也就是说,是完全浸泡在一层薄薄的液体中的,其内部也充斥着液体。如果纤毛垂直地生长,那么它作用于自四面八方的力就都是相等的,这样一来胚胎内外的液体系统就会保持静止,而不产生任何流动了。而胚胎内倾斜的纤毛则像是一个搅拌器,它因受力不均而周而复始地自右向左旋转,驱动了胚胎内液体循环。
一旦胚胎内的液体开始流动,就会将产生心、肝、脾、肺、肾所需要的蛋白质带到特定的位置,最终使人体形成左右各异的生理结构。科学家尝试将老鼠胚胎体内的流体方向逆转,导致老鼠体内的器官也发生了逆转,器官位置与正常老鼠相反。这就是镜像身体的来历。
一些研究还表明,除了身体器官之外,纤毛的倾斜和旋转或许同样影响了大脑的发育与形成。我们早就知道,人类大脑的左右半球有着显而易见的区别:比如大脑右半球对于理解他人的心理活动至关重要,而左半球则与人的注意力息息相关。其他的脊椎动物也有左右半脑的区别,但是这种不平衡的起源一直都是一个谜。
在观察斑马鱼的胚胎时,科学家们发现,胚胎内液体循环影响到了大脑发育,使大脑发展成左右不同的两个部分,最终形成区别明显的左右半脑。但人类与其他脊椎动物的大脑是否是以类似的方式发展的,科学家还不能断定。
心脏不能乱长
人体的内脏逆位现象,虽然比较耸人听闻,但对人体却没有什么害处。如果不生病,不去医院,一个内脏逆位的患者可能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症状,他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的吃喝拉撒睡。这种逆位是相对安全的,因为患者体内的所有器官只是完全调换了个位置,就像是两个完备的工作团队,无论怎么互换会议室,都能有效快速地解决问题。而真正危险的则是内脏的不完全逆位,这就像是将两个团队的人物打散交叉放在不同的会议室中,彼此都不熟悉,不能很好地相互配合,这样干起活来自然容易出岔子了。
最糟糕的情况就是,所有的器官都排列正常,唯有心脏长错了位置,这种情况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几乎是致命的。另外,虽然心脏长在了身体左侧,心脏内部的结构——膜瓣和心室却长错了位置,这虽然不会立即致病,但是在之后的生活中总会带来危险隐患,需要很复杂的手术来使其内部结构重新排列。
而如果在婴儿的胚胎时期,科学家就能够对其控制左右结构的生理信号进行研究,那么,通过基因测试,便可以预测出胚胎患有隐性心脏缺陷或其他病症的可能性,便能在第一时间加以干涉治疗,将病症扼杀在摇篮之中。因此,不要将内脏逆位等现象当成“奇人异事”而一笑置之,科学研究正是基于对“怪现象”的不解,才不断向前发展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