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

前言

提到中国近代以来的高等学府,北大、清华这些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包括现如今,一旦有人考入这两所高等学府,那无疑会成为全家的焦点所在,更是一件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1)

图丨中国著名学府——北京大学

但凡事都有例外,有人就会认为这些所谓的高等学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全面,更加不屑于参加考试,甚至断然拒绝报考北大。

这个人,就是年仅25岁的毛泽东。

这其中的缘由,也和毛泽东当时的一位“老师”有关,他叫胡适。

毛泽东与“老师”胡适最初的友情

1918年,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平,他此行的目的是组织湖南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

那时的胡适已经从美国留学归来,在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的邀请下,来到北京大学担任文科教授。

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2)

图丨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由于当时世界上众多的思想、道路,在主动、被动中抵达中国,一时间让中国的进步青年学子感到了迷茫和彷徨。

就在这时,胡适在陈独秀先生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文章《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在这篇文章中,胡适开始向众人提倡白话文学观,将“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唯一宗旨。

就是这篇文章,在其对新文学革命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有他的局限性。

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3)

图丨年轻时期的胡适

不可否认的是,就是这篇文章的发表,让当时众多的进步青年,那早已迷茫和沉闷的心情为之一振。

也正是这篇文章,让本在北大默默教书的胡适,一时间名声大噪起来。

就连当时刚刚来到北大,担任图书馆管理员的毛泽东,都感到十分钦佩。

那一段时间里,胡适教授的课程是《中国哲学史》和《中国文学史》,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在胡适的讲解下变得生动有趣,很受学生欢迎。

作为一所开放式的大学,听课的同学就不会受限于本校的学生,一些别的学校的学生,包括像毛泽东那样勤工俭学的人,也都常常来旁听胡适讲课,间接地成为胡适的一名学生。

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4)

图丨毛泽东当年的画像

当时的毛泽东可以说特别崇拜胡适,甚至专门找到时任北大教授的杨昌济先生,也就是后来的岳父,请他帮自己引荐给胡适。

在特意的拜访中,毛泽东还向胡适请教并讨论了新文化、新思潮的问题。

这一切的工作,都是为了日后准备前往法国而准备的。

但到了临行之前,毛泽东却突然做出不去法国的决定,这一决定的做出,让所有人都感到不解和疑惑。

赴法国留学,这在当时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大事,其中的原因,很快地就公诸于世了。

原来毛泽东那时没有同进步学生一同出国的原因,是想留在国内研究中国自己的事情。

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5)

图丨胡适和毛泽东

当然,他也受到了胡适那篇文章的影响,也得到了胡适的肯定和支持。

在赴法留学事情之前,胡适甚至还给过毛泽东不小的帮助。

一九一九年四月,回到长沙的毛泽东成立了湖南学生联合会,开始领导进步学生进行爱国运动。

三个月后,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了《湘江评论》。

在离开北平之前,毛泽东就曾上门拜访过胡适,希望他能支持湖南学生的斗争运动。

胡适在《湘江评论》这份杂志上,看到毛泽东发表的《民众的大联合》长篇文章。

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6)

图丨毛泽东在长沙出版的《湘江评论》

后来,他在出版《每周评论》中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现在新出版的周报和小日报,数目很不少了……我们特别介绍我们新添的两个小兄弟,一个是长沙的《湘江评论》,一个是成都的《星期日》。”

“《湘江评论》的长处似乎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一篇重要文字”

那时候,一本刚出版不久的杂志,一篇新近发表的文章,能得到胡适这样的高度评价,绝对是出人意料的,其影响也十分广泛。

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7)

图丨胡适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

是胡适对毛泽东的肯定,也间接地影响了他在湖南发起的“驱张运动”的胜利。

事后毛泽东立即给胡适写了一封信,信中的大致内容是:

湘自张去,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将来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此颂教安。

从这封信件的大致内容上,我们就能推断出,当时毛泽东对胡适的尊敬和敬重。

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8)

图丨青年毛泽东

但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变化,信仰了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和坚持自由主义的胡适,在理念、道路不同的情况下,最终分道扬镳。

道不同不相为谋

在美国留学多年的胡适,他始终信奉实用主义,主张水滴石穿的改变,而他对于马克思主义始终处于反对的立场。

因为胡适从心底就不赞成“暴力革命”,他已经认定了国民党组建的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正统。

但奇怪的是,胡适又是一个反对一党专政的人,他从不参加政府委派的各项工作,这是因为他要保持个人独立和批评的自由。

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9)

图丨1921年7月,毛泽东去上海,参加了中共一大

在经历了十四年的艰苦抗战后,中华民族终于迎来盼望已久的胜利。

这时的胡适站在国民党的立场上,与董必武进行了彻夜长谈,主要内容就一条,劝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放下武器,单纯作为国家的第二大党参加国家的选举活动。

胡适当时曾写信给毛泽东:

润之先生:

顷见报载傅孟真兄转达吾兄问候胡适之之语,感念旧好,不胜驰念。

前夜与董必武兄深谈,弟恳切陈述鄙见,以为中共领袖诸公今日宜审察世界形势,爱惜中国前途,努力忘却过去,瞻望将来,痛下决心,放弃武力,准备为中国建立一个不靠武装的第二大政党。

公等若能有此决心,则国内十八年纠纷一朝解决,而公等廿余年之努力皆可不致因内战而完全消灭。

议看美国开国之初,节福生十余年和平奋斗,其手创之民主党遂于第四届选举取得政权。

又看英国工党五十年前仅得四万四千票,而和平奋斗之结果,今年得千二百万票,成为绝大多数党,此两事皆足供深思。

中共今日已成第二大党,若能持之以耐力毅力,将来和平发展,前途未可限量。

万不可以小不忍而自致毁灭!

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10)

图丨在中国革命中完成成长的毛泽东

一封信,代表着胡适对当前政治形态近乎无知的程度,毛泽东看到万里外发来的电报,也是一笑了之。

当时的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建立了新中国之际,依然对旧情念念不忘,希望胡适能留在大陆,不要跟国民党一条路走到黑。

就连毛泽东也亲自表示,胡适可以继续担任北大校长,并兼任图书馆馆长一职,继续学以致用。

但此时的胡适只说了一句话:“人家,信我吗?”

最终胡适还是坐上国民党方面的飞机,飞往南京最后去了美国。

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11)

图丨胡适和蒋介石合影

在胡适离开中国大陆之后,内陆也开始了批判胡适的思想活动,尽管如此,毛泽东依旧对胡适给予了最大的关注和希望他回国的愿望。

而当时的胡适在面对记者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毛泽东不是我的学生,他当时只是在北大图书馆做事,按照毛泽东当时的水平,他考北大是考不上的。

这句话一说出口,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就连毛泽东本人都没想到,自己当年没有报考北大,如今竟然成为胡适攻击自己的“手段”。

所谓真金不怕火炼,毛泽东对于胡适的言论依旧没有做出过多的评价。

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12)

图丨毛泽东在大会上发言

但胡适的一番胡言乱语,却遭到了国内的极大反对,甚至有人翻出了当年毛泽东的好友罗章龙与主席之间的对话,并且得到了证实。

当年的那一段时间内,与毛泽东同行的好友罗章龙,经过考试成为北大哲学系的正式学生,但作为旁听生的毛泽东却不为所动。

罗章龙劝毛泽东也报考北大时,他拒绝了,罗章龙回忆:

那时,毛泽东并没有报考北大的意愿,甚至有一种“不屑”的态度。

这是因为毛泽东觉得北大的课程太陈旧,太腐朽,不值得浪费精力深入学习,在北大浪费时间。

到湖南去组织斗争,这是他当时认为比较值得去做的事。

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13)

图丨长征时期的毛泽东画像

从上述的话中我们就能看出,毛泽东当时在北大是在勤工俭学,参加各式各样的工作,但依旧没有拉下学习。

也就是在此期间,毛泽东阅读了大量书籍,并且旁听了北大的多门课程。

此时的毛泽东已经接触了马克思主义,他通过阅读《共产党主义宣言》,在那里看到了中国未来的道路和希望。

而当时的北大,还在进行纯粹的学术研究,早已脱离了实际的社会。

毛泽东不考北大,也显示了他当时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与众不同的个性。

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14)

图丨心胸开阔的毛泽东

他的选择,让中国历史可能少了一位杰出的学者,但却拥有了一位开天辟地的伟大革命家。

毛主席不计前嫌,依旧托人带信请胡适“回家”

事件发生后,胡适的不负责任的言论在中国大陆得到了进一步地升级,而对胡适的批评则日益高涨,尽管毛主席已经表示不介意。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仍然没有放弃做胡适的工作,希望他回到祖国。

胡适刚离开大陆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人民日报》就刊登了一封《给胡适的公开信》。

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15)

图丨正在做研究的胡适

胡适的老朋友、曾任北大教授的陈垣先生给胡适的一封信。

这是因为胡适在1948年底写给陈垣的信,希望他与自己一起南下,但陈垣还是选择留在大陆。

这封感人肺腑的信,依旧还是胡适感到不快,他还固执地以为,此时此刻的好友来信,已证明他已不再是一个真正的“自由人”。

甚至还在台湾的《自由中国》杂志上,公开发表了对《人民日报》的回应,坚持他自己的思想。

尽管如此,毛泽东依旧没有放弃通过各种渠道,来争取胡适的回归。

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16)

图丨晚年时期的胡适

毛泽东甚至亲口说道:“胡适提倡白话文,要给他记一功。”

在胡适的一意孤行下,“批胡”运动正式开始,但毛泽东依旧在各个大会上作出要求,批判是为了改正错误,不是在弄虚作假,所以必须要实事求是的批判胡适。

毛泽东原话这样说道:

胡适这个人也很顽固,我们托人带信给他,劝他回来,也不知道他到底贪恋什么。

批判嘛,总没有什么好话。

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应当实事求是……

到了后来,毛泽东专门去请胡适的老朋友周鲠生去做他的工作。

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17)

图丨一代伟人毛泽东

与此同时,当时著名的爱国记者周鲠生,也受到毛泽东的委托,让他帮自己劝劝胡适,劝他回大陆看一看。

曹聚仁在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最好能回北京看看,可以巡行全国,等先生看了之后再下断语如何?”

曹聚仁甚至说出“愿意陪着先生同行”的话语。

可这些肺腑之言,却在胡适眼中成为“教训”之意,将周鲠生、周鲠生等好友的好意,也随意地划分到“不自由”和“奉命”的区域内。

甚至到了最后,公开说道“我没有见过此人”。

胡适在美国待了八年之久,最终在一九五七年回到了祖国台湾,还在蒋介石的“安排”下,担任了“中央研究院”的院长。

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毛泽东在北大校园工作)(18)

图丨1961年,胡适和妻子江冬秀在医院治疗

一直到胡适晚年,他才主动放开心中多年的“结”,说道:“在共产党中,白话文写得最好的还是毛泽东啊。”

在回想起当年自己在记者面前说出那句话后,此时的胡适后悔不已。

向来以谦谦君子自称的他,竟然能说出那样一句话,这也被他自己认为是他说过的最没有绅士风度的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