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清渠活水来(问渠那得清如许)
■蒋士云章草五言联。
——蒋士云先生章草艺术
■陈伟清(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会员)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能延续上下五千年,靠的是薪火相传。承传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特点。山中有活水,方能润泽万方。
吾师蒋公士云善章草,为世人所知所尊。作品在国展与省展里都得到同道们很高的赞誉。提起当今广东章草,世人常蒋先生与莫仲予并称。但先生章草中的古韵更是广东书坛的一道风景线。
作为蒋公门下弟子,常有人问我对先生书法艺术的看法,我常以古雅二字答之。古,指传统书学里的精髓,雅,指中国人的审美情趣。这一观点我很早就提出,先生在世时,我与之谈过,先生亦认可,我并写在2008年出版的《蒋士云作品集》一书的序文里。
先生生于民国之初,生活于马来西亚槟城的华侨小康之家,自幼喜艺术。新中国成立后归国,于广州与秦咢生、吴子复等友善,1957年赴韶关市工作。抗战期间徐悲鸿等艺术家于槟城办展筹款时,与徐悲鸿等艺术家有交往。章草的学习受益于书法家崔大地客槟城时的教导。先生曾多次出示徐悲鸿、崔大地等艺术家于南洋时所赠作品及墨宝供我学习。
先生书法涉及众多,但以章草见长。如果说书法是条长河,那么,尔雅的章草只是长河中的一个飞快闪耀的流星。纵观书法史,章草始于秦汉之交的“急就”,成熟于东汉。两晋南北朝遗风尚浓,但随着以二王父子为代表的两晋风流人物的出现,今草及行书更体现他们的气质。入唐宋后章草已式微,尚存的高手多沦为经生。也许是唐的雄强奔放,宋的风流洒脱更合时宜。至元明,赵孟頫重启古风,但其章草已带楷意,离章草古意稍远。宋克重振于明。而清几绝。至清末民初起,又得于光大。
大凡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是在继承中发展,在传承中前行。先生曾告诫弟子们:虽说笔墨当随时代转,但学到古人妙处已不易,没有深厚的功力与博览,不要轻言创新。纵观先生章草亦然,他主要体现在谨守古法中有所提炼与拓展。其章草质朴、高雅。体现了一种浓厚的古典主义气息,又带有现代简洁之美。如明代家具的韵味。这种古质、简洁的优雅之美正是先生一生所追求,是扎根于传统学习中而后生的结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先生章草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早期(65岁前)规范、典雅、隽秀。明显带有皇象《急就章》、汉章帝《千字文》、元赵孟頫《千字文》、明宋克的规范、典雅、秀气的风貌。这是先生这时期章草风貌的主要特点。这一风貌也贯穿了先生的一生。
中期(65—80岁)老辣、灵动、简约。通过广泛研习,博取众长。尤其在对竹简木牍、敦煌残纸、陆机《平复帖》、索靖《月仪帖》王羲之《十七帖》等经典的广泛再研习,使作品趋于老辣,期间又吸收于右任标准草书的结构原理,字更形趋于简约。
晚期(80—93岁)古扑、沉着、痛快。随着岁月的沉淀与人生经历的丰富,先生书法整体趋于随性而内敛。用笔依然以中锋裹行为主,笔墨趋于饱满,笔画常出现笔短意长、以点代横竖、及常常有短而厚重的燕尾和沉着而厚重的短横。强调沉着而痛快,一挥而就的心情。这是他常常跟我说起的创作心态。结构看似随性,但往往经过心思熟虑,但都建立在前期规范、隽秀、老辣、简约的风格中,注重结构的合理与优美,体现一种平和、随性的古朴之气。
今年秋分是先生九年祭,以此短文为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