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燕燕赏析(十五国风邶风燕燕)

全文共1300字,约需3分钟


这是一首送人远嫁的诗。诗中的【寡人】是古代国君的自称,当是卫国的君主,【于归】的仲氏则是其二妹。本诗的性质是一首送别诗,对此古代学者无异议;至于送者和被送者是什么关系,则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毛序说这是春秋初年卫庄姜送妇妾的诗,郑笺认为这妇妾就是陈女戴妫。列女传母仪篇说这是卫定姜之子死后,定姜送其子妇归国的诗。清代魏源调和这两种说法,以为这是卫庄姜于卫恒公死后送恒公之妇大归于薛的诗。崔述读风偶识说,“余按此篇之吻,但有惜别之意,绝无感时悲遇之情。而诗称【之子于归】者,皆指的是女子嫁者言之,未闻有称大归为【于归】者,恐系卫女嫁于南国而其兄送之诗,绝不类庄姜、戴妫也。”他依据这诗的内容,分析其作者,语言甚是精确。又,闻一多根据第四章【仲氏任只】句,以为诗为任姓国君送妹妹出适于卫之作。按今存文献所载,任姓国都在卫之南,和第三章【远送于南】句牝牾。

诗经燕燕赏析(十五国风邶风燕燕)(1)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王士禛言燕燕之诗,为万古送别之祖。这首诗为后人称道,即在诗中描写了一个人的送别情境。朱熹言作者【譬如书工一般,真是写得他精神出】诗中对燕子飞行时毛羽、形态、声音的描写,生动形象,富于画意,但在诗中,只是起渲染情境的作用。真正传神写照的,全在前三章所叠咏的【瞻望弗及】一语,此诗的影响,主要也表现在这种情境不断的再现之中。如李白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均远绍此诗之意,而在诗的意境上作了进一步开拓,诗中情感显得更加真切,形象也更加鲜明。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鸟名,形似雀。于,句中助词,无意义。

差池,不齐一。之子,指被送的这个女子。于归,出嫁。

于,往。野,郊外。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颉颃,向上飞、向下飞。

将,送。按此句是倒装。 送她往远处去。

伫立,久立,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下上其音,王先谦集疏:鸟飞由下而上下上皆闻其鸣。音随身下上也。这章下上正和上章颉之颃之相对应。

南,指卫国的南边。于南,往南边去。远送于野,远送于南说明渐送渐远之意。

实,是。劳,指思念之劳。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仲氏,老二,二妹。古人多用伯、仲、叔、季为兄弟姐妹的行次。任,信任的意思。这句是说二妹可信任,只,语气助词。

塞,诚实。渊,深, 终,既。

淑,善良。慎,谨慎。

先君,死去的国君,指作者和其妹的父亲。勖,勉励。

诗经笔谈

做文案这么多年,我翻看了很多书籍和案例作品,从别人口中,也从自己的经验中得出,好的文案,就是要有画面感。也就是说,你为品牌或活动产品写一句文案,就简单的一句话,能牵引出读者受众的画面感。有了读者画面感的丰盈补充,你这句文案就算是上乘之作了。为什么要提到的我的工作呢?这就是这首诗给我的第一感觉-----画面感极强。

尤其是前三章,我脑中立马浮现出一幅场景,空旷的郊外小亭中,碧蓝天空中零星的燕子上下翻飞鸣叫,萧萧冷风中,长久树立着离别的人和送别的人,一送再送至边界最南处,终于停下了脚步。在万般不舍中,望着人逐渐远去并消失在视野之中,可仍然不愿意离去,凝望着远处的虚空,思念倾倒而来,瞬间涕如雨下,悲从中来。果然是离别诗之祖,简单几句,就勾勒出诗情画意般的离别之情。好不悲伤!这真的是一别三送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