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上的惨案蕴含的逻辑内容 尼罗河上的惨案
文 | 李潇潇
《尼罗河上的惨案》正在热映,2月24日数据表现是猫眼8.1分,淘票票7.7分,豆瓣6分,网友的吐槽集中在人物塑造、情节、叙事节奏这几个方面。目前看来只能说,作为一部爆米花电影,勉强及格。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就是影视剧、舞台剧的改编热门。阿加莎创造了赫尔克里·波洛和简·马普尔两位名侦探,他们是跟福尔摩斯系列并驾齐驱的长寿老IP。先后有20多位演员饰演过留着标志性八字胡、优雅世故精明,颇具绅士风度的比利时大侦探波洛。
《东方快车谋杀案》剧照
2017年,资深舞台剧演员肯尼思·布拉纳自导自演《东方快车谋杀案》。此片成本5500万美元,全球收获票房3.52亿美元。商业上的成功带来了打造“阿加莎推理电影宇宙”的野心。阿加莎作品版权所有者阿加莎有限公司再次同肯尼思团队合作,拍出此次《尼罗河上的惨案》。
《尼罗河上的惨案》海报
故事发生在1937年,家财万贯的富家女琳内特从闺蜜手中抢走了男友西蒙,两人很快就步入了婚姻殿堂,并且远赴埃及度蜜月。包下一艘游轮,邀请亲朋好友畅游尼罗河。杰奎琳耿耿于怀,始终尾随这对新人。一个夜晚,琳内特被人枪杀在船上的卧室之中。而在侦探波洛破案的过程中,又有人神秘死去。
海上行驶的封闭邮轮,恋人情杀,上流社会纸醉金迷、虚伪浮夸,这个故事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有盖尔·加朵一众流量明星、精美服化道、“埃及风光大片”的华丽卖相,但大开大阖、夸张的舞台剧风格表演和演员调度却不免让人出戏。
不仅如此,《尼罗河上的惨案》原作的巧思也在电影剧本里被削弱了。小说开始,对十三个人物即将踏上旅程的心理状态和准备过程分别描述,给人一种角色之间没有特殊关联的误导,细节上却处处埋下伏笔。每个角色对琳内特隐藏的仇恨、不小心卖出的破绽都被波洛捕捉到。随着波洛的推理、假设、不断推倒重来,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慢慢浮出水面。
但是这一版电影中,开场不久角色之间就相互熟络。琳内特由嚣张跋扈变成了“傻白甜”,这种设置让行凶者的动机立不住。同样,凶杀案的关键情节点迟迟不出,缺少信息增量、拖慢节奏的同时,神秘和悬疑气氛也不复存在。
《尼罗河上的惨案》剧照
此外,纷繁复杂的线索头绪乃至重要人物都被编剧简化合并。仇恨资本主义的弗格森先生、考古学家等人物都消失了,一些戏剧张力也随之消失。雷斯上校与阿勒顿夫人的儿子本来是协助波洛破案的两个不同功能的人物,但被合并成了一个新角色——《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角色布克。原作中,作为波洛的临时搭档,雷斯上校有着梳理案情、为观众指点迷津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原本“侦探 助手”这样一个重要的侦探小说叙事程式在电影里被消解掉了。
推理不够,人设来凑。在这个版本中,波洛不再睿智沉稳,成了背负战争创伤、行事冲动的“老愤青”,加了很多感情戏。他会为以前的恋人黯然流泪,片尾还剃掉胡子走进女歌手的舞厅,“暗恋”变“明恋”。而这些爱情只停留在人物口头上,并不走心,显然是导演在给续集做铺垫。
这个版本还改变了护士鲍尔斯小姐的人设,把小说中科妮丽亚的经历移到她身上,同时把她和斯凯勒小姐改成一对恋人。
类似这样的改编见仁见智。有声音认为,强化爱情线,体现了阿加莎作品的女性视角,是一种成功的改编。另一些观众则认为,植入LGBT、种族议题只凸显了政治正确,放在情节里显得生硬突兀。
《尼罗河上的惨案》剧照
近年来的好莱坞明显创新乏力,特别是在社会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之下,对经典IP、大IP的重启、翻拍、续集、改编就成了好莱坞电影应对风险的稳妥方案。而动作、超级英雄、悬疑、惊悚、科幻、恐怖这几类,若与大IP重叠,更是好莱坞商业电影立项的项目首选。
经典IP有一定的原作粉丝基础,话题总有一定的讨论热度。除此之外,情节、人物经历了长时间的打磨,世界观相对成熟完整,可以直接“拿来”。这也造成了,观众往往对故事没有新鲜感。特别是《尼罗河上的惨案》这类悬疑电影来说,原本的推理、诡计、真相提前知晓,解谜的快感自然大大消解,翻拍较其他类型而言优势不大。
对受众而言,经典IP往往承载着美好的集体记忆和情怀。然而,同时要看到,粉丝红利不代表一本万利。《黑客帝国:矩阵重启》等商业电影口碑连续折戟,剧集这边,回归的《老友记》在平台排名也难掩持续下滑的趋势。
这些都说明,如果“情怀旧牌”打完了别无其他,那结果肯定是消耗好感、输多胜少。“阿加莎推理电影宇宙”再拍续集的话,如何“进化”IP让经典成为现代言说、寻求与观众深层次的情感连结,将是绕不开的问题。
文字:李潇潇
图片:豆瓣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