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写作需要注意什么(关于人物写作以及相关训练诸问题)

人物写作需要注意什么(关于人物写作以及相关训练诸问题)(1)

第一版

第二版

人物写作需要注意什么(关于人物写作以及相关训练诸问题)(2)

人物写作需要注意什么(关于人物写作以及相关训练诸问题)(3)

第三版

第四版

人物写作需要注意什么(关于人物写作以及相关训练诸问题)(4)

Z君:

昨天看到即将于明日上市的《三联生活周刊》第50期(封面标明12月12日出版)。看了《裴艳玲:我的戏比我更重要》一文。我当时就想推荐给你看,并想给你写封信说说推荐你看的理由。

我清楚我陪你训练的重点锁定在图像叙事。既然是叙事,是要讲故事的,则写作及其写作能力殊为关键。写作能力的基础是认识能力,而认识能力高下的核心指标是对人性的把握。人物写作一则要求对所写的人物的人性认识深度,二则要求基于人性认识深度的合适而圆润的人性表现。而图像叙事中的图像,肯定不仅仅是自然图像,还有人物图像。这是一般性理由。

至于更具体些的理由,则我认为这篇人物(我不知现在把这类文章叫什么,依然叫人物通讯?新闻学界、期刊理论界是否对此有过专门的研究或者基于某些研究的说辞)写得很好。昨天我初读之下,我自认我写不出来(不说我的专业领域不在此,只就写作技法而言,我也难以企及稳重起承转合的娴熟与流畅)。为了今天给你写这封信,我又把这文章读了一遍,当然,类似昨天的激动是没有了,甚至也冒出了是否值得推荐给你看的疑问。但细想后,还是觉得要推荐给你。

写人物最难。难在写出个性,捕捉个性,要详尽占有有关人物的材料,表现个性则要在捕捉到的个性的基础上把人物的灵魂(精神气以文字语言,或者说图像语言或者说两者结合)表现出来。该文的导引语(这个名词概念待斟酌)第二段中说:“行内人常把她和当年的梅兰芳相提并论:如果梅兰芳是把女人演透了的男人,那裴艳玲就是把男人演透了的女人。”我以为这是所写人物对象的个性所在,捕捉到这一个性这人物的写作应该说可以八九不离十了。

写人物自然要写人物关系。那人物关系,尤其是人物的现实关系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可以言职业关系与非职业关系?而职业关系中,人物与哪些人围绕哪些事发生了哪些职业关系。这诚然是要细致清理的,清理了人物职业关系之后可以看根据事件或人物地位等对人物关系做价值判断,判断人物关系与该人物分析研究的价值,从而决定其人物关系研究的选择(轻重缓急)。在清理人物职业关系时,要注意人物交往中非职业工作的细节。写人物要写细节,没有细节,人物立不起来。选细节时,在我看来又有两种细节,其是职业工作细节:在与人发生职业交往时发生的与职业工作有关的细节;其二是性情细节:在与人发生职业交往时发生的与职业工作无关但较真实,更真切地反映人物性情的细节。

就这篇“裴艳玲”而言,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几组哪几个以裴为中心的人物关系,又是怎么展开的(展开的文章节点,展开的文字篇幅,展开的方式——是插入?是补叙?是顺手牵羊式地一笔带过?等等)

刚才还提及细节,文中写了哪些细节,你对所写细节怎么看——对突出人物个性有何作用?这些细节分别放在文章哪些节点上?为了提示我今后的记忆恢复,我想我要在这里留下点话痕:这文章有几个细节于我印象深刻,使我对裴艳玲个性的感知深刻;且这几个细节放得还真在“节骨眼”上,所以我认为作者是高手。

这篇文章,四页中配了四张图片。图文处理相得益彰。我甚至猜想,你如果不是拿到这期印刷版的杂志,你甚至难以体会这图片的韵致。图片选择的精心与图片安排的匠心。期刊版面设计,中外刊人已摸索三四百年,应该说已经成熟了。而数字期刊的版面设计我总以为是尚未迈出步伐,只开始起步的(这一点或许有误,好在你我内部通信)。

看《三联生活周刊》已成为我每周的必修课,正如要与你等硕士生交流、上课。所以我想把读刊时的思考及时与你们分享。如能对你们的学习有所助益,则是我很高兴的。套俗话说是一虾两吃,至于套用经济学类概念,是用价值链延伸好,还是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好,我不知道。

我知道你现在跟我读硕士有点压力,但压力不单单是我给你的。我给你的那部分只是传递到我身上的那部分经压缩化解后再传给你。这传递过程很直接,但量和质我想还是有点差异。而压力的直接源泉是你父亲:他对你寄予厚望,他惊动好些人要我带你。帮你这样分析,无他:一、告你别因此恨我;二、设法有效排遣释放压力。适度压力于成才很有作用,我凭个人经验这么认为。

就此打住。颂

学安!

李频

2011.12.11

人物写作需要注意什么(关于人物写作以及相关训练诸问题)(5)

责任编辑:周小莉

作者简介

人物写作需要注意什么(关于人物写作以及相关训练诸问题)(6)

李频 :1962年生,湖南新化县人。现任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编辑出版理论、期刊史论、出版专业阅读理论等。主要著作有《龙世辉的编辑生涯》《编辑家茅盾评传》《期刊策划导论》《大众期刊运作》《出版:人学絮语》《中国期刊史(第4卷,1978~2015)》《期刊:连续出版的逻辑》等;主编《茅盾研究和我》《中国期刊产业发展报告:NO.1市场分析与方法求索》《中国期刊发展报告:NO.2区域发展与类群分析》《共和国期刊60年》《弘征:人与书》等。

出版六家

——出版人的小家——

出版六家公众号的所有内容,均为原创。

未经许可,请勿使用。

欢迎合作、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