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寒衣时的句子(散文-送寒衣)

散文-送寒衣

文、风河子

送寒衣时的句子(散文-送寒衣)(1)

农历十月初一,为故去的亲人烧些纸钱,让他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有钱买新棉衣,即是送寒衣。这是老风俗,旧传统。其实,时至今日,有很多传统我们都丢弃了。有些是无人传承,有些是有意弃之,而有些,怕是想要继承却又不得法吧。但是,像这些旧时令的风俗礼节,却不曾远去。大概是,人活着总是有牵挂。想着活着的亲朋好友,又更无法忘记逝去的人,才牢记这些传统吧。

昨日在小弟家聚餐,分别时,母亲特意嘱咐我,给你姑奶奶明天烧纸送寒衣的事情,你要亲自去。我就不烧了。你是女孩子,要懂得这些,她又最疼你,你要每年都烧。就算等我和你爸都不在了,没人提醒你,也要记得这档子事。我连连点头答应。

姑奶奶去世多少年了。我没敢细算过。仿佛她从来没离开过我。因为我总是隔三岔五的梦到她。有时是梦见她健康时的样子,有时是生病时躺在床上,但不管什么模样,她总是冲着我笑,偶尔还会像个孩童似的拍着巴掌笑。我问过姑奶奶身边很多的亲人,你们有梦到过她吗?无一例外,都是在摇头。我想,也许我是她养大的第一个孩子,投入的心血最多,也最亲,所以,才会最放不下吧。

人常说,一个女人倘若不生孩子就不圆满。虽然我不认同这样极端的说法。但做了母亲后那份独有的幸福和担忧双重掺杂的情感,令我重新认知了这句话。可是,对于姑奶奶,她是圆满的吗?她生过三个儿女。但最大也活不过十岁。早早夭折的孩子,对于一位母亲来说,如何能够承受?何况这样的打击还是不断地重复着。没人知道姑奶奶是怎样挺过来的。也不知道她流了多少泪水,才能在人前仍旧乐观坚强。

时间虽能冲刷一切,但要真正忘记一位逝去的慈祥善良的长者,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何况,常常有人提起她的好。母亲说起姑奶奶总是赞不绝口。我出生是八零年代初期,父母是双职工。父亲是上山下乡来到这里,无亲无故。母亲家又有两位姐姐先后生子,姥姥无瑕分身前来照顾初为人母的母亲。若不是雪夜里,姑奶奶从老家赶过来,我连尿布都不敢换,别说抱你了。母亲曾无数次说起这句话。就这样,瘦小的姑奶奶还来不及掸干净身上的落雪,便抱起了刚出生三天的我,这一抱就抱到了我上小学。

记忆里的姑奶奶是不知道累的。虽是小脚,但走路快又稳,做起事情很麻利。蒸着馒头照料着推车里的我,还能一边能把炉子生着。老太太爱干净,从来没让我穿过尿湿的裤子,即便是冬天在没有暖气的日子里,也每天不耐其烦地拆洗尿脏的棉裤。晚上洗好,裹在炉子四周,半夜棉裤布片烘干了,她再起床絮上棉花,一针一线缝起来。母亲说,那年代,没尿不湿,谁家孩子身上没有怪味。但唯独你身上没有。

姑奶奶针线活做的好。她送给我的小花布,我珍藏在柜子里。偶尔拿出来看看,摸一摸就又收起来。她做这块小花布的时候说,等她死后,给我留个念想。你说这老太太多坏,知道自己快走了,还不能让我忘了她,苍天可鉴,我怎敢怎能忘了她。

我不会做针线活,这姑奶奶是知道的。以前她总说我,这么笨,针都不会拿,嫁到婆家,看看婆婆不笑话你。知道她是担心我。姑奶奶,放心吧,我现在过的很幸福。今冬我无法亲手做寒衣,就多烧点纸钱,您看着买吧。活着的时候,您就最臭美。衣服款式都要最新潮的,花样也要最艳的。在那边也别苦着自己,看上哪件就买哪件,别不舍得。常想着我念着我,多到我梦里来。让我能够回到小时候,您那张竹床上;回到那些年的暑天,您摇着大蒲扇,给我抓着后背唱着儿歌,哄我入睡的日子里……

编辑:王海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