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的发展史(桑蚕)

丝绸的发展史(桑蚕)(1)

关于桑蚕的故事,从未断过,中国人对于桑蚕文化的喜爱仿若刻在了骨子里。女子采桑养蚕丝织的场景,出现在诗歌里,唱词里,水墨画里。(艺术新青年yishuxinqingnian)

丝绸的发展史(桑蚕)(2)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桑蚕农耕,本就是中国人田园牧歌生活里最美的日常。悠悠五千年,岁月如梭,但桑蚕丝织却从未在生活中走远。

丝绸的发展史(桑蚕)(3)

上古时代的美丽传说,虽不足作为养蚕缫丝制衣起源的论据,但大抵可以推测出我国桑蚕文化发轫之早。

丝绸的发展史(桑蚕)(4)

最早的桑蚕实证是1926年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约公元前3500年的半个蚕茧。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与青铜器上,也出现了蚕纹雕刻或蚕桑丝帛相关的文字记载,凡此种种,皆为中国先民早期桑蚕活动的见证。

丝绸的发展史(桑蚕)(5)

自先民们在远古时代发现桑蚕伊始,从野蚕到家蚕的驯养,原始纺织机的出现,桑蚕丝织慢慢融入到普罗大众的生活中,而桑蚕文化也如命中注定般与玉文化、龙文化一样最终都糅在了中华民族的血液里。

丝绸的发展史(桑蚕)(6)

男耕女织的生活,在千年的轮回中,依旧鲜活,让人怦然心动。夏末时节,女人们的生活也随着天气的升温渐渐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在艳阳下伺弄着将要成熟的水稻,而女人们则一边给箩筐一箩筐的蚕茧缫丝、纺织,一边招呼着孩子去家门口摘些新抽的桑树叶来喂蚕房里的蚕宝宝。

丝绸的发展史(桑蚕)(7)

在古代,女子的一生总跟桑蚕丝织脱不了关系。于她们而言,桑蚕是着他人对自己能力的肯定,而丝织绸缎则是女子们最美好的情思的寄托物。

丝绸的发展史(桑蚕)(8)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女子美如罗敷,不独好琴棋书画,且尤爱桑蚕,可见桑蚕丝织文化实乃古代女子心中的重要之事也!

岁月拂不去的技艺

绫、罗、绸、缎、锦、绡、绢、纱,一缕蚕丝编织起整个“衣冠中华”,再华丽柔美的丝绸其实都不过来自于那一颗颗洁白无瑕的蚕茧。

丝绸的发展史(桑蚕)(9)

悠悠五千年,时光荏苒,服饰文化千变万化,而丝绸的记忆却从未因为岁月的流逝而褪色,苏绣、南京云锦、湘绣,每一种丝织技艺都在时光的消逝中行走着、传承着,历久弥新。

丝绸的发展史(桑蚕)(10)

苏绣(江南水乡地方特色)

丝绸的发展史(桑蚕)(11)

(湘绣)

中国的丝织技艺五花八门,各种流派总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独门秘技。丝织技艺纷繁复杂,但基本过程也无外乎择茧、缫丝、织造、印染、刺绣几道工序。

缫丝

丝绸的发展史(桑蚕)(12)

“连村煮茧香,解事谁家娘。盈盈意媚灶,拍拍手探汤”,早在唐宋时期,缫丝技艺便已在民间广为使用。

丝绸的发展史(桑蚕)(13)

热气腾腾的水气慢慢升起,一个个洁白的蚕茧在木桶里上上下下跳动,不过一会,小蚕茧们便慢慢开始饱满起来,仿佛一个个胖小子在溪边凫水玩耍。

丝绸的发展史(桑蚕)(14)

一轮木制的手工缫丝车连着水里的蚕茧,随着女人手里的动作,不时地转动着,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一根根白色的细丝便慢慢从蚕茧身上剥离,一瞬间,眼前便被长丝环绕,只见其在手工车的丝盘上飞梭穿插,很快呈现出整齐的三捆。(艺术新青年yishuxinqingnian)

丝绸的发展史(桑蚕)(15)

在过去,女人们便是依靠这些最原始的工艺,最简单的缫丝工具,把一个个紧紧缠绕的茧变成了那一捆捆白丝线。

丝绸的发展史(桑蚕)(16)

织造

缫丝之后,女人们便有条不紊地开始了下一个工序——织造。外行人总是爱小看丝织技艺,更有人笑称丝织不过按照经纬线,将蚕丝线成型罢了。殊不知,这看似简单的丝织过程,却被织女们演绎地千变万化,简单的白丝线在织女的素手下,走出一种种独特的针法。

丝绸的发展史(桑蚕)(17)

丝绸的发展史(桑蚕)(18)

绫罗绸缎,便是依着不同的织造工艺制造出来,虽然同源,却各有秋千。

绫,质地细薄,光泽甚好,汉代散花绫可与刺绣比美。

罗,质地刚柔滑爽,夏日上身立感凉爽透气。

绸,经纬交错紧密,质地密实,耐用性极好。

缎,表面光滑明亮,精致细腻,正反面有明显差别。

唐宋时期,民间织造已十分纯熟,江南一带更是家家户户植桑养蚕织造。如同《东城杂记》中描写的一样,“杭东城,机杼之声比户相闻”。

丝绸的发展史(桑蚕)(19)

印染

色泽洁白的坯绸经精炼之后,便进入染色阶段。绫罗绸缎的五颜六色、异彩纷呈,离不开女子们在染色和印花上的奇思妙想,而古代的多数染料都取于植物,青取蓝草,红自茜草,黄源栀子,紫由紫草。

丝绸的发展史(桑蚕)(20)

将丝织放入染液中浸染或涂染,再借助明矾、铁浆、草木灰等媒染加固,晾晒后,各色的绸缎便已完成。

丝绸的发展史(桑蚕)(21)

古往今来,女子们常常为那些极具东方神韵的服饰着迷,那些服饰透露出的雍容高贵的绸缎质感,呈现着含蓄优雅的服饰色调,有着神秘迷人的印花图案。但归根究底,凡此种种,都得益于手艺人的创造。

丝绸的发展史(桑蚕)(22)

刺绣

古时女子总有着一双善女红的巧手。普通人家的少女,年少时便开始帮助母亲做些针线活,添补家用。而养在深闺的大家闺秀,也常常刺绣吟诗以排遣。

丝绸的发展史(桑蚕)(23)

而刺绣也常常与少女的情思、部族文化、地方特色,缠绕在一起。“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少女时期的情怀,总寄托在那一绢寄于心上人的手帕上。在土族,女子自小便学习盘绣,盘绣复杂巧妙,融合着土族古老的文化内涵,但其工艺绣法仅在母女间相传,严禁外传。

丝绸的发展史(桑蚕)(24)

在历史的传承中,刺绣在中华史上早已一枝独秀,甚至成为千古绝唱。在当下,各式绣法百家争鸣。

丝绸的发展史(桑蚕)(25)

苏绣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极具江南地方特色。

丝绸的发展史(桑蚕)(26)

粤绣针法丰富,把针线起落、丝理走向、排列疏密等都用于强化图像表现力。

丝绸的发展史(桑蚕)(27)

蜀绣用线工整厚重,设色典雅,线法光亮、紧密柔和,题材多吉庆寓意。

丝绸的发展史(桑蚕)(28)

细密的丝线经纬纵横,把大自然的馈赠和先民们的伟大智慧紧紧地交织在一起,络绎不绝,代代相传。

丝绸的发展史(桑蚕)(29)

几千年来,桑蚕文化无疑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国人的骨髓血液中,同时也逐渐成为中华大地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媒介。在经历时光的打磨优化后,田园生产的淳朴质感与现代时尚感并存,绽放出新的光彩。

(艺术新青年yishuxinqingnian)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