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智障儿童的教育问题(从幼儿园是否应当接收智障儿童想到蒙氏教育)

如何对待智障儿童的教育问题(从幼儿园是否应当接收智障儿童想到蒙氏教育)(1)

曾经在论坛上看到这样一个议题:幼儿园是否应当接收智障儿童?当时有一位园长在下面回复了她曾经的经历。

一位名叫健成的孩子,本来家人都期盼他能健康成长,一周岁的时候却被发现患上了先天性智障,根本无法治愈。她还深深地记得第一次在幼儿园见到他的样子,费力挪动的双腿略显蹒跚,呆滞的双眼在望向她时闪过一丝恐惧,这让她十分心疼。入园前几天,他表现得很安静,不哭也不闹,唯一需要特殊照顾的就是大小便。他根本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带班老师总是靠经验来判断他是否该入厕,然后小心地帮助他入厕。在她的呼吁下,全园的老师和孩子都对他照顾有加,他也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脸上渐渐有了笑容,甚至会清晰地喊出“老师”了。然而,五一期间,他家里却发生了变故,只能将他送到姥姥家。

二十天后,他重新回到幼儿园时,却一反平时的安静,哭闹不止,嘴里一直喊着:“找妈妈”。老师们又是哄,又是劝,又是搂,又是抱,可是使尽浑身解数也无济于事。由于老师们还要照顾班里其他孩子,在实在无计可施的时候,这位园长就把他领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对他进行单独照顾。

看着泪流满面的小家伙,园长却对他照顾有加:答应带他找妈妈,带他在园里散步,教他认识花草树木,用音乐安慰他,甚至哄他睡午觉。两天后,小家伙依赖上了这位园长,却拒绝回班级。为了让他重回到小朋友当中,这位园长带他和小朋友玩耍,搭积木、做游戏,然后借机离开。慢慢地,小家伙重新回到了自己的班级中。

看到这里不禁想到蒙氏教育的创始人,玛利亚蒙特梭利,当初她在罗马大学附属医院看到拿群智障儿童的时候,是不是同样心痛,同样想要去解救他们。于是,她想尽当时的医学所能够提出的办法,最终发现——药石无灵。可是她却有了意外的收获,她发现那些孩子们总喜欢抓东西,当她继续往下深究的时候,她发现了一个秘密:手是大脑的外显,可以通过锻炼孩子们的双手,改善他们的智力。于是,她试图通过特殊的观察方法,通过锻炼孩子们的大手,发展他们的智力。她的第一个儿童之家在贫民窟内成立,却引来了世界各地媒体的关注,因为她的教育成功了:几十个来自贫民窟的儿童,在她的特殊教育法之下,变得彬彬有礼,就像贵族家庭的孩子一样,甚至通过了当地的小学考试。

既然这个教育法能够提高孩子们的智商,那它是否能够用在正常儿童身上?带着这样的疑问,玛利亚蒙特梭利重新回到罗马大学,开展了她的研究。七年磨一剑,当她在理论上找到了可行的办法之后,便开始将她的教育方法在各地实施和推行。100多年后的今天,这套教育法已经风靡世界180多个国家,仅美国,就有8000 多所蒙特梭利教育机构,包括蒙特梭利教育幼儿园、蒙特梭利教育小学、中学和大学。以儿童为中心,给予孩子爱和自由,特殊的观察和引导方法,独特的教具等等,这些都是蒙特梭利女士留给后人的财富。

25年前,当跨世纪的创始人接触到这样的教育时,不禁为之所动:这正是中国的幼儿教育所缺失的。有多少家长正在用爱之名扼杀孩子的天性,有多少幼儿教师正在用严苛的教条泯灭孩子的天性,又有多少孩子的天赋因为家长和幼师的忽视而渐渐消失。于是,跨世纪创始人引入蒙特梭利教育,随后又广泛聘请中外幼教专家和蒙特梭利本土化一线教授,不断将蒙氏教育进行本土化,这才有了跨世纪独特的蒙氏教学法。

其实,今天的人们对于智障儿童都有着或多后少的歧视,刚一听说蒙氏教育原来是从智障儿童那里得来的,便大骂办园者,却不知蒙特梭利女士只是在这背后发现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甚至为了验证这种可能,她不惜放弃已有的成绩,重回大学,做了7年的研究,有所成就之后,才重新一点点验证和实施。可以说,蒙氏教育是蒙特梭利女士一生的成绩,而有些人却在肤浅地了解之后,却对此嗤之以鼻,真不知道底气何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