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的这10部电影也很值得一看 影帝黄渤主演的这3部电影最有暗意
黄渤,不但具有专业的表演素质,在他身上更散发着来自内心的真实与质朴。他曾经做过歌手、节目主持人和舞蹈编导,后来又经过了专业的配音学习,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在主演《上车,走吧》获得了2000年年度的金鸡奖最佳电视电影奖,黄渤更凭片中的出色演出,受到了业内人士及广大观众对其演技的认可,也从那时候开始,观众开始注意他。后面主演的电影基本都受到票房和口碑的双重好评。
《斗牛》黄渤封帝之作,一人一牛撑起的一部电影, 中国首部意义黑色电影
《斗牛》是中国首部战争喜剧片,影片以一种“黑色幽默”的表现方式,把那个战争年代的人性尴尬和悲惨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影片以记忆般的黑白色调贯穿于故事的始终,在色彩的处理和主题的表现上与之前姜文的《鬼子来了》存在着较大的一致性。导演透过“喜剧”的外在言行,以个体人物的命运探究一个民族的时代根基,压抑与沉闷的历史环境折射出的是一个危难民族的苍凉和苦衷。
色彩的单调不仅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疲劳,同时也暗含着那个时代人们思想的单纯和精神世界和匮乏。影片开头灰暗的色调,空荡荡的村庄,以及牛二(黄渤饰)带着恐惧的呼喊声,与后来回忆中热火朝天的村庄和喧闹的村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对比在影片中多次出现。牛儿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了浓厚的质朴和妥协,他作为那个年代千千万万个农民的缩影,在性格和心理上具有较强的典型性。他为了完成一种使命,竭尽全力去保护“八路牛”,他把这头牛看成是九儿(闫妮饰),看成自己心里一直装着的一个让他很难接近的女人,牛儿把人与牛的情感疏离渐渐地拉近,甚至过度到彼此的不相离弃,这就让我们更少的去体现战争带来的悲惨。,《斗牛》用小农意识曲径通幽的玩了一把市民理念的宣泄。《斗牛》通片看下来,黄渤的个人表演风格已臻完善——表演理论我不懂,反正我喜欢黄渤的表演——几乎是黄渤一个人撑起了整部《斗牛》,已然有点老汤在《荒岛余生》里的意思了。而与牛的若干场对手戏,黄渤的表演也十分出彩,比起威尔•史密斯在《我是传奇》里跟那条德国牧羊犬的忸怩,黄渤足够做他的表演老师。
作为农耕文明的象征,牛与农民的紧密关系不言而喻,虽然《斗牛》里把中国牛替换成了一头荷兰奶牛,但从根本上看,还是这头牛在给农民提供粮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不含三聚氰胺的正宗荷兰牛奶成了农民难得的营养保证。丰满的奶牛乳房很容易让男性农民有性的联想,于是,偷摸奶牛的奶子成了牛二的罪状,他甚至因此被戴着高帽游街。九儿这个角色很有意思,她处处顶撞权威,用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在贫瘠的山村里播撒着生命的意义,然而又是一个伪反抗者——虽然她嚷过“妇女解放”之类的话,但山村封建秩序显然又庇护了她——她与牛二的婚配完全是宗族势力的利益安排
每个好的电影存在于细节中,这一点在《斗牛》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个一直没爆炸的日军炸弹后来成了重要的道具,而不识字的牛二始终分不清“人”跟“八”(表现这个场景时,《上车,走吧!》里的黄渤大哥高虎已经成了给他配戏的小龙套),最后便把“牛二之墓”摆成了“二牛之墓”——耐人寻味的是,八路第一次出现让牛二的命运陷入了与奶牛的疯狂纠葛中,而“八路”(解放军)的第二次出现则只是给农民书写了一座墓碑。
耐人寻味的是在这样一个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的60年大庆前夕,这样一部片居然过审而且上了院线,还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疯狂的石头》300万成本,创造了2000万票房。
看过《疯狂的石头》的网友是不是认为这部只是一个单纯喜剧搞笑的电影?如果这么想,也没错,《疯狂的石头》是一部纯粹的娱乐商业电影,它并没有想表达什么过于深刻的主题,仅仅是为了单纯的娱乐观众。但是你绝不能忽视这部影片严密的逻辑性,片中很多的笑点的成功都在于预先埋下的伏笔,比如影片中有一桥段国际大盗模仿《谍中谍》里下坠盗宝却发生绳子不够长,气得大盗骂了句“奸商”,观众观看仔细的话就会联想到影片上半段中商人卖10米绳子给大盗的镜头。另外还有一个桥段,谢厂长接到儿子求救的电话却数番不予理睬,形成这个幽默的契因是影片伊始谢小盟曾被谢厂长发现在厕所教人用绑架蒙他老爸,这个笑点可谓一炮双响。这样的巧妙布局衔接非常之多,虽然夸张但是非常有说服力,足够观众开动脑子来联想。由于影片中有着太多戏剧化的巧合,太多预设的幽默包袱,而人物彼此之间又有太多的联系,因此在如此庞大的信息量之下故事极易发生纰漏。不过最终宁浩和他编剧小组做得非常好,整个故事讲得相当严密,使影片从头至尾并没有出现过明显的漏洞。这样一部商业电影绝对是需要精密地反复推敲过,而并非耍耍小聪明就可以搞定的。
除了事件结构,影片人物的刻画也非常出彩。芸芸众生,市井百态,虽然这不是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这种黑色幽默的方式放到中国人身上却自然的很,没有大明星反而让人觉得亲切真实。
虽然这种用镜头说话的方式并不是容易理解,但是在一个个看似无比熟悉的搞笑的镜头来回晃动的间隙,遗漏出了一部分的真实,是关于小人物的、关于他们生活处境的、关于他们如何生存的、是关于他们不断的挣扎的。在搞笑的间隙,我们能从缆车上看到重庆一座座无比简陋的楼房;我们能从寺院中看到下岗女工为了生活模仿千手观音;我们能看到三宝家里窄小破旧的黑暗的房屋,以及房屋内患病的妻子,劳作的老人;我们能看到包世宏因为前列腺炎无法尿出来摔打东西的痛苦样子。这些看似没有意义,占了很少比例的深情镜头,我认为,除了缓解我们三分钟就笑一次的审美疲劳外,更重要的就是构成了戏仿名义背后的超越部分。宁浩用无声的镜头告诉我们,这不仅仅是一部喜剧,不仅仅是让你看着好笑而已,他还想让你在笑声之外能思考一些什么,比如真实,比如生活。《杀生》黄渤主演的第二部黑色幽默悬疑电影
《杀生》一部所有人对一个人的谋杀。管虎导演的一部黑色幽默悬疑电影,根据陈铁军中篇小说《设计死亡》改编,讲述了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里,旧中国西南部一隅存在这一个鲜为人知与世隔绝的小镇,因为镇上的人长寿一特点,清时皇帝赐名”长寿镇“。几代人严守的规矩却被一个人捅破。正如海报上写的“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相”杀生会不会产生罪恶感,到底被杀者有罪还是杀人者有罪?
影片以幽默的剧情为主旋律。“牛结实是怎么死的”这一疑问从开场就萦绕在观众的脑子里,导演采用倒叙和插叙的手法将整个事件完整的梳理,一边讲述牛结实(黄渤饰)在死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另一边是外地医生(任达华饰)寻找线索线索,挖掘牛结实的死因。影片开始前就交代了两人的故事背景铺垫,外地医生欠牛结实一条命,自此分开。十三个月后,外地医生第二次见到牛结实,此时牛结实已经基本死亡,就此外地医生开始调查牛结实的死因,同时也揭开“长寿镇”镇民隐藏几代的秘密。
人物设计角度上看:余男饰演的哑女这个角色,是中国女性本能和天性的隐喻,长寿镇里的人曾想通过一种仪式杀死这个哑女,这是用文化压制女性本能和天性的隐喻。这个哑女因为所谓的不守妇道,被长寿镇的其他女人围攻,则说明文化可以让女性变得痛恨自己的本能和天性,进而也想用类似于自我阉割的方式,让自己看上去更正经,更有道德,更符合男权社会的期望。而余男饰演的角色被设置成是一个哑女,则是隐喻中国女性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欲望。
苏有朋饰演的那个牛医生是专制权力的隐喻,专制权力痛恨自由个性,所以专制权力设计一种文化,一种无处不在的“凝视”,进而借大众之手完成对自由个性的阉割。
任达华饰演的那个角色则是现代科学理性的隐喻,现代科学理性会不断“去魅”,即不断去神秘化和去神圣化。某种意义上,所有专制社会都喜欢利用神秘化和神圣化这两种手段来维持自身顺利运转。而在真正意义的现代社会,没有任何神秘的东西,也没有任何神圣的东西。
我们都知道牛结实一定会死,但是不会死的这么快。首先从一开始,设计整个计划的牛医生,和牛结实有着深仇大怨,在小时候,牛医生因为牛结实而误杀家人,这也让牛医生一直将过错怪在牛结实身上,这次回长寿镇给了他杀牛结实的机会,因此他一定会杀牛结实。他没有用自己的手亲自去杀他,而是利用村民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战战兢兢忐忐忑忑地想把他赶出去,想让他自己离开,自己屈服,自己死掉时。这个村子里的人们其实自始至终都还怀着最本质和质朴的人本善的心。
从这几部电影来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暗示着社会的性质,人的是本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