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现实超越梦想:当现实超越梦想

当现实超越梦想:当现实超越梦想(1)

作为一名与铁路打交道在铁路工作30多年的老铁路职工,出行首选是铁路,铁路首选是高铁。不仅是一个铁路情结,还有一种自豪感在里面。

每次出行,不管是出差还是居家出游,坐上高铁心里有一种久违和久别重逢的感觉,仿佛与它有着一个约定,不见面心里就犹如一种心结,见了面激动地心里砰砰的,我管这叫“高铁邂逅症”。

是啊,怎能不是呢。

京沪高铁开通前,济南到北京普快列车要大半天时间,高铁开通后2个小时左右就能到达,朋友们开玩笑说,在北京上班,在济南买房的梦实现了。以前,普通列车从济南到临沂、日照段区出差,忙完工作要第二天才能返回,当日兰高铁开通,拉近了日照、临沂、曲阜东与济南的距离,我所在段区职工们出差当天往返,朝发夕归已是事实,再也不愁为了异地段区出差在行程上耽误时间了。仅2021年,我们辗转大半个中国,奔波多地为30多名异地居住老党员发放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困难,积极做好企业退休职工社会化工作,为使每一名退休职工顺利移交到社区,为给老同志们转接党员关系,一天时间走过合肥、芜湖、阜阳、扬州、莱州辗转上千多公里,高铁功不可没。

谈起高铁,作为一名老铁路人有许多话要说。在铁路学校学的是机车专业,梦想着开着火车,走遍大江南北。毕业实行是蒸汽机车,火车喘着粗气,呼哧呼哧蹦跳着前行,人也在驾驶室里颠哒,留下长长的冒烟的“辫子”在空中摇曳,还有那悠扬的汽笛声在空气中飘荡。我的文章里面,不管是文学还是新闻,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消息、通讯,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汽笛”,“汽笛一响黄金万两。”是对铁路的褒奖,也是铁路人的骄傲。

毕业后分到机务段,圆了我的火车梦,整天见到的是机车,陪伴的是机车。使用的是ND5型机车,俗称“大老美”,马力大、拉的多、跑的远,加一次油,拉上4千多吨货物,济南一气跑到天津。司机开起来也舒服,不用加煤、加水,不用烧火,担心“掉气”(火车司机的术语,蒸汽机车运行中蒸汽压力下降,多在长大坡道上出现。)告别了重体力劳动,司机室也干净多了。但心里总感觉有点什么不得劲,仔细想想那就是,用的是“洋车”,车是外国人造的。啥时候能开上中国造的大功率机车,有时候在想。什么时候咱也领先国外,让中国的火车开到国外,领先世界,我想那是我的美丽梦想。后来,国产电力机车的普遍应用,实现了我的梦想,电力走行无声,功率大,拉的多、跑得更远。连接电网和机车长长的机车辫子,替代了蒸汽机车的烟囱,着实扬眉吐气了一把。大功率机车再也不用依赖进口了。

现实超越梦想的是高铁时代的到来。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成为中国内地第一条设计速度350千米/小时级别高速铁路,京津之间居住、工作当日往返成为了现实,那子弹头似的结构着实吸引了乘客的眼球。2021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突破4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历史性的实现了“复兴号”对31个省(直辖市)的全覆盖。一个“流动的中国”更加生机勃勃。中国高铁10多年的高速发展表明,高铁效应给沿线城市的发展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机遇。高铁更便捷、更快速、更舒适已成为了我们出行的首选。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正在实施,是现实对我铁路梦想的又一超越。2021年12月3日,随着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营,中国高铁走出了国门。2022年8月21日,我国出口印尼用于雅万高铁的一组高速动车组和一组综合检测列车,在青岛港顺利完成装船,运往印尼。随着国际铁路联盟发布实施由中国主持制定的两项高铁“中国标准”,为推广中国铁路“走出去”提供了标准支持,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一位文人眼中,火车旅行是神秘的。两地间的穿越“把大地上两个完全不同的个性联结在一起,把我们从一个名字带到另一个名字那里”,从蒸汽火车到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再发展到子弹头般美丽的动车、高铁,这些越来越快的交通工具在加速各地距离的缩短,促进地区间的交流和发展。

作者简介:作者系济南市作协会员,中国铁路文联会员。九十年代开启创作文学和新闻写作,作品先后登上中央和省部级以及市地级媒体。

壹点号 林林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