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锦衣卫规模(探究明朝锦衣卫制度)

锦衣卫这个职位产生于明朝的朱元璋时期,观察明朝的发展,他甚至贯穿了整个明朝的发展,因为它不只是一个军事机构,还算是一个司法机构和特务机构,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明朝锦衣卫规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明朝锦衣卫规模(探究明朝锦衣卫制度)

明朝锦衣卫规模

锦衣卫这个职位产生于明朝的朱元璋时期,观察明朝的发展,他甚至贯穿了整个明朝的发展,因为它不只是一个军事机构,还算是一个司法机构和特务机构。

至于为什么会有他的存在,这点就不得不提它的功能了,它的出现加强了皇权的控制力,当然这点也离不开皇帝多疑的性格。

它可以参与到维护京城的社会秩序当中去,还可以监察百官,还拥有司法审判的权利,社会秩序的安定和国家的稳定,他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它的出现对于抑制明朝官吏腐败有着重大影响。

与此同时,它也有他的局限性,它会参与到权利的斗争之中,进一步地加深了政治的黑暗,也抑制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锦衣卫原来的名字叫作仪鸾司,主要的功能就是帮助皇帝管理仪仗,到了1382年,政府部门取消了仪鸾司和亲军都尉府,设置了“锦衣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至此锦衣卫制度正式产生。

《明实录》里边曾经记载有: “洪武十五年四月,改仪鸾司为锦衣卫,秩从三品”。到了明朝初年,皇帝朱元璋实行了卫所制。里边由五军都督府管理,外边则是由都司统辖。

这之后,还设置了“上十二卫”保护皇帝的人身安全,他们只受皇帝管辖,是皇帝的私有军队,锦衣卫就是这里边的一个。

锦衣卫统一的上级是“锦衣卫都指挥使”,这个职位一般是皇帝直接任命他相信的人来担任。而锦衣卫下边设有十七所、南镇抚司和北镇抚司。其中南镇抚司和北镇抚司这两个最为重要。

北司的责任是管理诏狱,南司则是负责管理军籍和刑名,所以南北司对比的话,北司的权利比较大一些。

到了1387年,朱元璋觉得锦衣卫滥用手中的权利,这项制度暂时被废除。到了明成祖时期,为了政府能够高效地运行,这项制度又重新被设置。在之后,锦衣卫制度一直存在。

1661年,这项制度被正式废除。

锦衣卫最初的设立是为了保障皇帝的安全,所以原来他的性质更像是军事机关。对于锦衣卫,明政府给的待遇也是非常的高,这也导致了他的消极的一面越来越大,各类功臣权利越来越大,已经威胁到了王朝的统治。

与此同时,地方的反叛势力发动了起义,这些使得明王朝开始动荡不安。为了加强中央方面的权利,朱元璋给了锦衣卫调查和追捕的权利,所以说,这个时候的锦衣卫更像是一个特务机构。

宰相制度的废除,使得朱元璋必须亲自处理国家的各项事务,可是一个国家的事件太多,仅凭朱元璋一个人难免会力不从心。一些官员见此机会,贪财,枉顾法律。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治理政治上的腐败问题。锦衣卫就又多了监视探查和司法审判的权利,于是他又发展成司法机关。

虽然后期朱元璋取消了他,但是朱棣时期锦衣卫恢复了所有的权利,之后他一直存在到南明时期。总的来说,锦衣卫是军事、司法、特务一体化的军事化管理机构。

有关锦衣卫设立的原因,第一点就是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在中国古代社会,皇权、相权和地方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在明朝时期则是非常突出。

从君臣关系方面来看,宰相的权利一直扩大,甚至他的权利能威胁到皇权,尤其是胡惟庸当政的时候,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已经到了水火不融的地步。功臣们也是居功自傲,他们担任高官,权利自然就大,靠着这些权利,他们为自己谋求福利。

为了扼制这种情况,朱元璋废宰相,分六部,裁中书,地方设置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这些更有效的加强了皇权和中央集权。

不过做完这些虽说是大权在握,但是日理万机的太祖也是精力有限,为了分担自己的政务,他在1382年建立了锦衣卫。

其次对比中央和地方上的问题来说,当时的北方“引弓之士不下百万众也,归附之不下数千里也,资装凯杖尚而耐用也,驮马牛羊尚全而有也”。蒙古贵族不断地挑恤,并不断地南下侵略,这些行为对明朝北部的边疆地区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来自南方的威胁,则是贵族的土地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了中央控制下的土地越来越少,一度影响政府方面的税收,中央也出现了一系列的财政危机。

关于他设立的第二点原因,是因为明朝皇帝的多疑。明朝的皇帝很多都性格多疑,尤其是明太祖,他自小出生在一个贫农的家庭。后来他一路披荆斩棘,坐上帝位。不过因着他出身的卑微,一些地主和平民是不承认他的身份的。

尤其是在他少年时,看到了太多来自地主阶级的压迫,于是他对地主阶级也是说不上喜欢,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厌恶。所以当秩序稳定之后,他就猜疑那些功臣和他们的后代会对他的统治造成威胁。

于是他就设立锦衣卫,监视那些功臣贵族,用各种借口杀掉他们,“胡蓝之狱”则是最有力证明。

锦衣卫作为皇帝的直属机构,在皇帝的允许下,它可以参与到明朝社会的各个领域。社会秩序、参与监察以及参与司法活动等三个方面是主要体现。

为了维护京城社会秩序,锦衣卫参与到京师治安,对一些不法之徒进行镇压或者逮捕。对当时邪教迷信的传播,政府方面也是绝不容忍,让锦衣卫挨家挨户搜查,捉拿到方士和僧道,让他们在一个月之内全部离开京城。

在明朝刚建立的时候,御史台才是政府监察机构,负责监察事务,行使监督权力。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太祖对这项制度进行了改革,这使得他形成了两套监察制度。

一是六科给到事中,明朝将丞相撤掉之后,六部开始行使国家权力,为了监视六部,政府又设置了六科,他们的长官是都给事中,他的下面又设立了左右给事中。

二是设置都察院,国家最高监察机关,它是由左右都御史管理,左右都御史下面设立了左右副都御使和左右佥都御史,都察院下按照当时的地方来划分,设置有十三道监御史。

不过为了巩固朝廷的政权,明太祖觉得仅仅靠这两套监察制度是完全不足以维护他的统治的,所以锦衣卫又增加了监察的职能,并且它直接听命君主。

虽然明面上它不是国家正式司法机关,但实际上它发挥着国家司法机关的作用,有关锦衣卫的司法活动,可以分为两点来讲。

其一就是侦查逮捕,他们的侦查范围很是广泛,凡是有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是在他们的侦查范围之内的。如果太祖对谁有防范之心,就会经常派人去到他们的家里探查。

第二就是监禁审讯,由北镇抚司管理的锦衣狱,是专门关押犯人的地方,明朝许多人被诬陷而关在那里,而他们在锦衣狱中,会受到一些刑罚,这些刑法十分残酷,更甚者会有些犯人受到全刑。

任何一个制度都会有他的双面性,锦衣卫制度也不能排除,作为贯穿明朝始终的角色,有它积极的一面,不过它也有着一些不可避免的局限。

有关它积极的一面分两个方面来讲,其一就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的稳定。明朝初年时候就连京城秩序都十分混乱,锦衣卫就是对那些影响社会治安的人进行逮捕,保障京城和周边的社会稳定。

其二就是改善明朝吏治,抑制腐败,由于他是直接归君主管辖的,各地的案件可以直接给皇帝汇报,少了中间的环节之后,皇帝处理的效率会更加的高效。

这之外,他们参与进了监察和审判环节,对百官进行督查,使得他们不敢谋私。也由于他们身处其中,里边的一些刑罚让他们形成了一种畏惧,让他们也不敢轻易地就违法。这也间接地遏制了腐败,减少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有关他消极的作用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第一就是它参与了权力斗争,也算加深政治黑暗。有明一代,只要有关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锦衣卫基本上都有参与,比如著名的“胡蓝之狱”、“大礼仪之争”等等。

到了天启时期,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之间斗争非常激烈,那个时候的魏忠贤控制了锦衣卫,他充分利用锦衣卫,打击谋害那些反对自己的大臣。实际上的锦衣卫已经成为了统治者争权夺利的工具,这无非进一步恶化了明朝的政治氛围。

第二点是它抑制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到了明朝中叶,资本主义发展,为了维持原本的经济形势,颁布和实行了一系列阻碍其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而锦衣卫正是执行机构。

总结来说,明朝锦衣卫充当了维护皇权的工具。它最初的只能是为了保护君主,相当于皇帝的私人卫队,不过后来的它却发展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一个国家机器,对明代军事、文化、司法、教育等诸多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