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

2021年12月28日,“纵•横——王怀庆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本年度收官大展,也是艺术家王怀庆在北京举办的第一个大型个展,展览由中国工艺美术馆副馆长苏丹担任策展人,共展出王怀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各阶段创作的76件作品,时间跨度五十年,此次展览,王怀庆还向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捐赠《飘香的风》等9件作品及草稿。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1)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2)

现场合影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3)

开幕式王怀庆致辞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4)

作品捐赠现场

展览:呈现王怀庆的艺术密码

苏丹在讲到策划此次展览的背景时说,做王怀庆老师的展览有两方面的考量:首先,希望能够将中国艺术史现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重要个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进行充分的、有品质的展示,这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这样艺术机构的使命和责任;其次,王怀庆老师是校友,我们如何回顾、评价训练体系和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可能会很多,这种多元化的讨论是非常有意义的。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5)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6)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7)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8)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9)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10)

展览现场

还有,苏丹讲到自己与王怀庆老师之间的渊源,1991年苏丹在中央工艺美院就读研究生,当时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在模仿仿王怀庆老师的“故园”系列,他开始关注王怀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有一本非常畅销的书《曼哈顿的中国女人》,里面有提到王怀庆,苏丹记住王怀庆,后来他和王怀庆的交流中,得知王怀庆只在美国待了一年就回国了,在很多人涌向纽约的时候,王怀庆发现回到国内更适合自己的发展和生长。

2018年苏丹来到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也是在这一年他偶遇到王怀庆,实质性的开启了此次展览的序幕,此次展览“纵·横”,苏丹谈到,不仅展现了王怀庆先生的艺术风采,更在他的艺术人生告白中揭示了其艺术的密码。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11)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12)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13)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14)

展览现场

“对于本次‘纵·横’展,我个人的动念在十年前就萌发了,一直思忖着如何驾驭这个展览。2018年我调岗到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刚调来就在美术学院和艺博中间的草坪上遇到了王先生,他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想法,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和王先生的合作过程中我非常受教,因为王先生对展览品质的要求非常严苛,对作品呈现的方式非常在意。这个展览既是对称的,又是线性的,其中做了很多叙事结构上的处理。这是一个体现个人艺术历程的展览,也折射出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历程。王先生认为作品的语言最终是空间性的,作品不挂到墙上,不展示在一个有魅力的空间里,就未到完成的那一刻。我们基于这样的理念进行了合作和讨论。我想他一定很开心,因为他的这批作品在清华艺博得到了非常圆满的展示,这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我觉得新的时代即将开始,无论是对艺术创作还是对艺术的展示都是如此。”苏丹说。

同时,他还讲到,纵观王怀庆先生五十年来的作品,总体趋向是在简化。从80年代具象的、生动的、热烈的情感表露,逐渐趋于概念化、符号化、观念性的冷峭抽象。自王怀庆先生十二岁进入中央美院附中学习开始,他的人生就与艺术思考及创作水乳交融,从不曾游移、偏离这条大道,并始终贯穿着对传统的认知、对当下的觉察、对未来的想象。这三个思考向度,或交替或并行,像交织的线,如打结的绳索。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15)

在展览现场可以看到,展览的起点搭建了一个非常温馨的空间,里面展示了王怀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众多多品,可以看到艺术家作品的早期面貌,苏丹讲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一件作品是背对观众的画作,艺术家将画框展示给观众,这在当时非常具有开创性,此外,展览中除了架上绘画作品,还展示了众多雕塑、装置作品,尤其是艺术家新近创作的在金属板上的切割、折叠、对折作品,让我们看到,王怀庆作为艺术家的开放性和开拓性,虽然年龄已经很大,但仍然还在实验,更为重要的是他对空间语言的探索和实践,在艺术家群体中是不多见的。

王怀庆:纵横是空间也是时间

王怀庆1944年出生于北京,北京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作为中国跨越现当代关键历史时期的一位艺术家,其独辟蹊径的艺术创作表达,一直根深于中华文化并与现当代国际视野相接轨。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16)

策展人苏丹(左)与艺术家王怀庆

批评家贾方舟在评价王怀庆时说:王怀庆是真正在语言层面领悟了西方抽象艺术的不可多得的一位中国艺术家,也是在对西方艺术的充分理解中,仍然能在精神层面延续中国文脉的一位艺术家。他的艺术是从中国的文脉中延伸出来的成果。他运用纯粹的绘画语言和材料语言所传达出的是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感,我们从他的画面中读出的是一个族群的记忆、一个民族的阅历与沧桑。王怀庆的艺术使我们在对历史的回望中生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17)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18)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19)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20)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21)

展览现场

谈到此次展览的举办,王怀庆表示,它不是一个回顾展,是一个阶段的汇报展,从中可以看到作品的面貌变化很大,尤其是2020年创作的新作,延续了其对中国传统建筑主题的探索,但画面更为纯粹,精神含量越来越多。

同时,王怀庆说能够回到母校举办展览,非常的高兴,就像回到“母亲的怀里,可以撒撒娇,也可以撒撒野,但是也很紧张,因为面对的是自己的老师以及同学,所以一定要拿最好的水平,做一个汇报。”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22)

在展厅的入口处,写着王怀庆的一句自述“纵横是空间也是时间”,王怀庆说,今天的中国人,无论从纵向上还是横向上,都要使自己有一个非常自由的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在这样一个空间里,要把自己想要说的想要干的,说出来和干出来。

在王怀庆看来,没有空间人是不能生存的,所以40年前他创作“故园”系列时,就是对人的生命空间、思想空间的一种陈述,现在画“建筑”,是对人的生存空间和私享空间的表达,是自己对空间认识的一种呈现。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23)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24)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25)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26)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27)

展览现场

王怀庆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就在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和木结构家具中获得启示与灵感,并从中找到确立自身艺术的基本方式。在此后的三十多年中,他一直在对这些具有传统文化基因的形式因素进行试验,他的作品从空间到平面,又再度延伸到空间,更加证明了他在自觉地经历了现代性历练之后的当代性选择。因此,在中国当代艺术家中,王怀庆无疑是一位思路清晰、指向明确、成就很高的艺术家。他通过自己的艺术努力,把中国传统文脉成功地“切换”到当代语境中来,使上千年的中国文脉顺畅地延伸到当代。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28)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29)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30)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31)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32)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33)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34)

展览现场

在展览开幕之后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上,来自美术界及艺术理论界的十余位专家学者:苏丹、贾方舟、杜大恺、刘巨德、殷双喜、徐虹、顾黎明、王端廷、杨卫、李大钧、吴洪亮、水天中、皮道坚、陈孝信、王林、刘淳、鲁虹、冀少峰、管郁达围绕王怀庆先生的作品特色、对中国油画的发展与贡献、以及清华美术学群的重要性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35)

研讨会现场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36)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杜大恺发言

其中,杜大恺讲到,王怀庆最初画《椅子》的时候他有过顾虑,他在想椅子怎么能不断的画下去,在他看来,王怀庆正是从椅子开始,不断地的拓展自己艺术语言无穷无尽。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37)

本展学术主持、批评家、策展人贾方舟主持研讨会

批评家贾方舟说自己当年也有这样的怀疑,“画来画去不就是一个椅子嘛。”其实,王怀庆将自己逼到一个险道上、窄道上,在别人觉着希望不大的地方低头前行,最终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所以,他讲到王怀庆对待艺术的态度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往最好的地方去做,这是王怀庆重要的特点之一。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38)

《伯乐像》 王怀庆 1980年 布面油画 176×197cm 中国美术馆藏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39)

《故园》 王怀庆 1986-1989年 布面油画 160×140cm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40)

《行》 王怀庆 1999-2003年 布面油画 112×145cm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41)

《天工开物-5》 王怀庆 2004年 布面油画 200×240cm

而此次展览,让贾方舟看到,“椅子”在王怀庆这里已经不是一个物体,而是成为一种符号和精神,并且不断的拓展进行新的表达,比如可以拆,可以重叠,可以组合,可以平面,可以立体,可以着色,可以黑白,甚至把椅子搬走,剩下一个空空的房间。而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1991年王怀庆创作《大明风度》背后所思考的东西,在那个年代,中国艺术开始发生巨大的转变,由社会主义写实主义转向视觉艺术的系统,转向对作品的观看、对艺术语言自身的探索、尊重,而这恰恰是吴冠中当时强调的,就是让绘画回到绘画。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42)

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批评家、策展人杨卫发言

在批评家杨卫看来,王怀庆的创作佐证了当代艺术的在当下的全新转向,他发现近两年,当代艺术的创作开始向个人化回归,语言回归,就是材料和观念统一,材料即语言,观念就是语言,很多展览中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作品,比如像卡普尔的作品,一面不锈钢镜面,没有其他任何东西,材料就是观念本身,材料本身就是批判性的存在,王怀庆的作品也具有这种现象,所以,杨卫觉得这次展览虽然时间跨度很长,具有文献的意义,更有意义的地方是王怀庆开启了新的可能。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43)

批评家、策展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端廷发言

批评家王端廷则讲到,王怀庆的艺术是一种东方观念主义艺术,并不是形式主义艺术,它已经超越了形式。他的艺术是中西融合的产物,借鉴了西方现当代艺术的方法论,但保留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品格,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上长出来的艺术新苗。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44)

《出山》 王怀庆 2012-2014年 综合材料-绘画与装置 垂直面 600×350cm 水平面 500×900cm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45)

《三足鼎立》 王怀庆 2011-2012年 铝合金 H200×L295×D163cm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46)

《自己和自己的影子》 王怀庆 2011-2012年 铝合金 H210×L145×D45cm

雅昌艺术家排行榜(王怀庆回到清华)(47)

《芝麻,芝麻》 王怀庆 2020-2021年 铝合金 H100×L145×D10cm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2022年3月3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