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剧最有名的人(关于蒲剧五大名演员)

蒲剧最有名的人(关于蒲剧五大名演员)(1)

晋南专区为了推出蒲剧名牌,1958年在全区搞了一次民意测验,投票选举自己喜爱的名演员。投票结果依次为:王秀兰、阎逢春、张庆奎、杨虎山、筱月来。至此,蒲剧五大名演诞生。

戏行有“一旦挑八角”的说法,可见旦角地位的重要。五大名演排序,王秀兰力拔头筹,当之无愧。她八岁登台,功底打在少年,十多岁就唱红西安。她师从蒲剧名家王存才、孙广胜、原筱亭几位业师,集蒲剧旦角表演之大成,有丰厚的传统积累。上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初,戏曲旦角大多还是男旦,王秀兰以女儿身饰演女子,嗓音眉宇到形体,比男旦占了先天优势。蒲剧女旦角虽不自王秀兰开始,但由她带动,蔚为大观,却是无疑的。从此男身做女态的演出,渐次退出舞台。开启一代新风之先,王秀兰的登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蒲剧最有名的人(关于蒲剧五大名演员)(2)

王秀兰在《烤火》中饰尹碧莲

王存才的泼辣开朗,孙广胜的含蓄内秀,少年时代的王秀兰兼收并蓄。新中国成立之初,她不过20岁出头,但不论唱做念打,均已修成正果,已然是一个成熟的杰出名演。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王秀兰一曲《藏舟》动京师,荣获二等奖。

1955年,王秀兰同常香玉、袁雪芬等一同参加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演员讲习会,梅兰芳大师亲自授课。1960年,中国戏曲研究院举办“梅兰芳表演艺术研究班”,参加学习的都是全国各剧种的头牌演员,代表京剧、评剧、川剧、豫剧、蒲剧、越剧、河北梆子等8个剧种。王秀兰是其中年龄最小的研究员。同班师姐师兄有红线女、袁雪芬、常香玉、马师曾、彭俐侬、陈伯华,与这些震响中华艺坛的一流名家同窗,说明王秀兰的影响早已经超越山西一区,地位堪与国内名家比肩。

蒲剧最有名的人(关于蒲剧五大名演员)(3)

王秀兰与梅兰芳、常香玉、马师曾、红线女、袁雪芬、俞振飞、陈伯华等在一起

授课业师也是个个名满天下。梅先生为主,另聘荀慧生、萧长华、俞振飞等,还有戏曲理论家张庚、郭汉城、王朝闻等人。演员中间,特聘6人做研究员,除了学习,外带教学示范。梅先生示范演出《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宇宙锋》,荀慧生先生示范演出《红楼二尤》《红娘》,萧长华老先生也示范演出《蒋干盗书》。6名研究员结合自己的讲课示范演出各自的代表剧目,王秀兰示范的是4个折子戏《藏舟》《卖水》《杀狗》《少华山》。  

名家如林,家家国内领先。像全国选秀,选六个人,就轮到了她。我们不可想象年轻的王秀兰如何承载这样隆重的礼遇、崇高的评价。这是王秀兰的荣耀,也是蒲剧的荣耀。

王秀兰的脚步跨出山西较早,自然她是较早领略山外青山、人上有人的艺坛景观。和国内名家切磋教习,她的技艺日益精进。在山西,舞台演出由唱声到唱情,由演程式到演人物的转变,王秀兰较早开始了这个自觉。她是五大名演中最年轻的一个,因此,由旧时代到新时代,由老做派到新演唱,由艺人到新文艺工作者的改造,成功实现身份转换,在她也来得最快最彻底。她做过蒲剧团团长、艺校校长、全国人大代表。说她是文化干部,部门领导,参政人物,这是她身份的另一面。  

王秀兰的演出,不论唱功做功,都可谓开一代风气,领一时风骚。她会演三百多出本戏、折子戏,闺门旦、花旦、青衣、老旦、刀马旦,无所不能。这在现在的戏曲演员看来,只能是高山仰止,高不可攀。

蒲剧最有名的人(关于蒲剧五大名演员)(4)

王秀兰在《藏舟》中饰胡凤莲  

1952年全国第一届戏曲会演,王秀兰献演的剧目是蒲剧《藏舟》。《藏舟》一向为蒲剧行家看重。唱做并重,载歌载舞,唱腔凄美婉转,舞姿繁复动人。秋水长天,一叶小舟漂流江面。一对少男少女,演绎了一段救人互救,藏舟相爱的故事。一开场便是蒲剧拿手的打击乐,一连几十个节拍的大流水。悲怆激越的鼓乐声中,胡凤莲白衣白裙,一身缟素,木桨扎束一朵绉布白花,摇动小船,悲愤又凄然缓缓靠岸。这里王秀兰边舞边唱,连跑三个圆场。哭诉不幸遭遇,句句碎心断肠。她的舞步,却是哀而不伤其美。大圆场,小碎步,移步换形,了无痕迹。行家直称“赶浪无丝”。稍快时,只见裙裾下摆荡起细碎的波纹,仿佛风行水上,浪光荡漾。快速时,一股白色旋风漫卷,身后孝服衣袂飘起,如一朵白莲风里绽开。古典戏曲的意境美,在这里表现无遗。多年以来,这出戏一直是后人学习的范本。《少华山·烤火》也是晋南家喻户晓的好戏。《烤火》一出戏,台词很少,尤其中间一节,几乎接近哑剧,全赖表演功夫。也是一对青年男女,既入洞房却不得同床。室外天寒地冻,室内只有一盆火。取暖只有近火,限于男女大防,却又不可太过靠近,尤其不可肌肤相亲。王秀兰在剧中把少女尹碧莲那种欲罢不能,犹豫矛盾,又无可奈何、不离不弃的心理,表现得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这里的绝活,是表现室内的寒冷。三更鼓响,寒气彻骨。演员一阵浑身颤抖,随即神色一变,呵气暖手,交叉搓手。观众立刻感到寒气袭来。接着,演员曲背,耸肩,双手左右分插裹衣,跺脚踏步,实在太冷了。本能地要靠近火盆,靠近男子,又怕失礼。如何捱到天亮?观众常说,看王秀兰的《烤火》,即便三伏天,也有寒气逼人置身冰窖之感。这也是蒲剧长演不衰的保留剧目。

蒲剧最有名的人(关于蒲剧五大名演员)(5)

王秀兰与牛桂英、郭凤英、花艳君合影

王秀兰的好戏,还有一出《杀狗》。“王秀兰,八岁红,柜中缘,出了名。杀狗烤火再不能!”是晋南各地熟悉的民谣。《杀狗》是老艺人王存才传给王秀兰的剧目。多年来,王秀兰边演边改,日益炉火纯青,常看常新,成为观众呼应强烈、舞台效果最好的剧目。《杀狗》宣传孝道,表现民妇焦氏由苛待婆母到孝敬老人的转变。焦氏泼辣强悍,和一般的青衣老成持重不同。这里显示了王秀兰表演的另一种戏路。略带夸张的表演,喜剧色彩的融入,王秀兰展现的是另一种面貌。哧啦哧啦地纳鞋底,大手大脚地进进出出,呼噜呼噜吃面,大腿上磕掰硬馍,王秀兰的表演出神入化。《杀狗》比一般的小回戏要长。故事完整,情节曲折,人物性格发展也很有层次。送饭的一吃两吃,和婆婆的一打再打,丈夫杀狗劝妻的一杀二杀,或撒泼,或耍赖,到惊吓,到求饶,王秀兰层层推进,每一层都有华彩。加上演员的即兴发挥,每次演出观众都掌声不绝,大笑声叫好声时常淹没了台上音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丈夫怒不可遏,举刀欲杀,飞踢一脚,焦氏一个滚背,翻身过狗,动作干净利落。这个戏说是青衣,实际表演融合了老丑、武旦好些因素。加上特别生活化、家常化,深受晋南地区老百姓的喜爱。做一个也许武断的结论,它必将成为蒲剧的传世之作。它蕴藏的丰富的身段技巧,足资后人继承借鉴。  

五大名演中,阎逢春、张庆奎都是须生。同工一行,两人的道行却各有千秋。论唱腔,阎逢春古朴苍劲,张庆奎华美精致。论做戏,阎逢春的夸张粗犷,张庆奎的潇洒英武,两路风格,各臻其妙,殊途同归。《反徐州》《出棠邑》《杀驿》《贩马》,都是阎逢春的代表作。他的唱腔,苍凉古朴,练就的复音,高亢激越。更难为的是由本嗓低音到假嗓复音,他经常突然启动,大度跳跃,行腔陡峭,如叫天子直冲云霄。这是典型的蒲剧行腔特色。

蒲剧最有名的人(关于蒲剧五大名演员)(6)

阎逢春在《跑城》中饰徐策

阎逢春对蒲剧艺术的更大贡献还在做功。他继承前人,创造和丰富了帽翅功法。即台上演员的纱帽翅,可以随着表现人物感情需要,或左边单甩,或右边单甩,或上下齐甩,或前后滚甩。须知帽翅根是弹簧做的,要操控自如又不露痕迹,仿佛有祖传秘方,其实是天才绝技。须生细分,也有好多支派。演员一般都扬长避短,唯独阎逢春,不论软页戏,靠甲戏,都能出入自如。软页唱做精工,扎起靠甲,他一招一式无不合度又自创新裁。他的《出棠邑》中的掸剑、丢盔、上马,被称为三绝,至今无人企及。《徐策跑城》名满天下,师从甚多,京剧名家也让他三分。

蒲剧最有名的人(关于蒲剧五大名演员)(7)

张庆奎在《观阵》中饰秦琼

张庆奎的拿手戏是《三家店》《十道本》等。由于《观阵》多年长演,观众几乎把他和秦琼的形象和而为一。他的唱腔,讲究行腔自然优美。本音和假嗓之间,过渡自然,衔接一体,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高音不炸,低音不弱。蒲剧老腔,一般都比较简单。张庆奎自度新曲,行腔拖腔,多有创造。比如蒲剧的“摇板”“吟板”,就来自张庆奎的起唱。他擅长花腔装饰,化丑为美,磨粗糙为细腻。《三家店》中秦琼的唱段,在民间广为传唱,就是因为张庆奎不断创造丰富,唱腔一改过去的简单直白,成为丰富曲折、千回百转、繁复精致的精品。高亢处,如云在高天,风雷激荡;低回处,如柔肠百结,难诉深曲。他的表演,也比较讲究内在含蓄。秦琼观阵,上山,下坡,涉水,过桥,马立,马卧,马惊,马跳,马奔,马停,一招一式,各有不同。张庆奎提炼出70多种挥鞭策马的造型,徐徐策马,挺鞭高扬,金鸡独立,前俯后仰,搓步踢腿,蹒跚踟蹰,一直到最后的英雄会合,心花怒放,马鞭在空中甩成一个大圆圈,金穗流苏宛若一朵黄花盛开。这出戏,蒲剧的唱和舞,都被他演到极致。这两个蒲剧须生,双峰并峙,二水分流,形成上世纪五十年代蒲剧演出的灼目光彩。张庆奎可谓风华绝代,阎逢春堪称千古一人。

蒲剧最有名的人(关于蒲剧五大名演员)(8)

阎逢春、杨虎山合演《朝房》剧照 

五大名演中,杨虎山、筱月来最为年长,一者为二净,一者为小生。杨虎山的代表剧目有《八义图》《薛刚反朝》《赠绨袍》等,他既擅于饰演耿正忠烈的大臣巨宦,也长于表现奸诈诡谲的小人。《八义图》中,屠岸贾本是一个残忍无耻的大奸,但在杨虎山演来,他时而拔剑欲杀,时而畏瑟退缩,时而气焰嚣张不可一世,时而又以袍袖遮面,露出羞惭而又鬼祟的神态,较好地把握住了人性的复杂。剿家以后大开杀戒,人性恶方才一泻无余,表现出演员对人物的深度理解。《薛刚反朝》中与兄长路遇一场,向来为观众所称道。就是由于杨虎山通过大段道白,把一个鲁莽大汉的天真无邪,面临灭门之灾时的了无牵挂,表现得活灵活现。1957年的会演,他的剧目是《赠绨袍》,他不负众望,发掘和发展了传统特技“吃草”,抢救出濒临灭绝的这一份遗产,厥功甚伟。筱月来是小生演员,但戏行都知道他装龙像龙,装虎像虎,创作能力最强。

蒲剧最有名的人(关于蒲剧五大名演员)(9)

筱月来在《黄鹤楼》中饰周瑜 

《黄鹤楼》中的周瑜、《截江》中的赵云、《燕燕》中的李素卿、文武小生昆乱不挡。尤为叫绝的是,在《窦娥冤》拍电影时,让他扮演张驴父,这本来是个丑角,戏份不多,那一份寡廉鲜耻、横蛮奸猾,观众却印象深刻。无论什么难题,筱月来演来一样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五大名演的表演艺术,都成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受时代的局限,那时的演员文化程度都很低,大部分人甚至不识字。文化素养当然要限制一个人的眼界,甚至影响到人的风度仪态。        

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位京剧名家到临汾探访王存才,恰好碰上老人脱了棉衣捉虱子,来人不禁大惊失色,没有想到大牌演员如此不堪。其实这一批走进新时代的蒲剧演员都没有脱了土气。王存才一级演员,被戏称为“文盲高级知识分子”。  

在北京的梅兰芳表演艺术讲习班,王秀兰就是最土气的一个研究员。即便参加全国会演,她连一条裙子也不敢穿。但是,如果由此认定他们不会演戏,你就大错特错了。文化水平和演出能力相通,毕竟不能等同。演出靠形体和表情说话,这一套也不好形诸文字。他们掌握的那一套表现人物敷衍剧情的法术或者“密码”,也是难以企及的艺术造诣。他们就是靠着这些窍门,不断完善表演,把一出戏代代相传,演得越来越有味,以至于达到“无不从筋节窍髓以探其七情生动之微”(前人论《牡丹亭》)。  

新中国成立之初,排演《屈原》,筱月来扮演屈原。剧场上要大段朗诵《橘颂》《雷电颂》,筱月来不识几个字,在大段的独白边上,连批带画加上了不知多少符号。

蒲剧最有名的人(关于蒲剧五大名演员)(10)

筱月来生活照 

一个半文盲,背诵这些近乎文言体的念白,他能理解原意吗?他能走近人物吗?筱月来请人讲解,反复演练,体会屈原的悲愤和绝望。日夜高歌长吟,背人手舞足蹈。待到一旦登台,峨冠博带,忧思徘徊,面折廷争,呼天抢地,一个活屈原!下得台来,他儒雅斯文,气宇轩昂,前胸总喜欢别两支钢笔。谁能想到出演伟大诗人的这主儿,楚辞是靠画符号背下来的?  

五大名演中间,只有王秀兰及早实现了由旧艺人到新时代艺术干部的转变。她先是靠文化补习初通文字,后来不断刻苦自学,文化水平日渐提高。多次进京进修,和名流交流切磋,艺术之路艰难跋涉,也使得她早日深入堂奥,融会贯通。她系统地学习过世界三大表演体系,听过梅兰芳的讲解。谈起斯坦尼、布莱希特,如数家珍。山西的文艺理论家们给她讲过艺术概论,话剧表演。旧戏表演从来不讲剧本。理解剧本,分析剧情,解剖人物个性,王秀兰很早就懂得以人物感情驾驭唱做念打,根据剧情需要运用程式,她在台上的一招一式,背后都能讲解出蕴藏着的潜台词。

蒲剧最有名的人(关于蒲剧五大名演员)(11)

前些年,临汾方面想学《少华山》,派人听王秀兰说戏。王秀兰每天开讲,详细解析,一出戏足足讲了一个月。临汾来人着实开了眼界,舞台上露出的,不过冰山一角,大量的蕴藏在演员心里。掰碎了捏合,捏合了再掰碎,条分缕析,头头是道。艺术家的修养,山高海深。  

山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郭士星说:山西演员都会演戏。只有王秀兰,会演戏,也会说戏。能演戏,能理解戏,能讲解戏,这个演员的境界,就不一般了。  

五大名演,除筱月来外,前后都入了党。他们获得政治身份,和演出水平当然有关。又红又专,两方面择取,王秀兰都是最合适人选。演员队伍,也需要一个参政议政的形象代理。选择她,也是时势使然。  

她毕竟最年轻,从旧艺人到新演员,到行家干部,到领导,到政治代表,实现这些转变,都来得及。  

看来,五大演员中,王秀兰挂头牌也不仅是出自“一旦挑八角”的行业习惯,这其实也是上上下下对她的总体评价。  

对蒲剧,她会永远微笑着祝福它,不管它那里传出了什么响动。(文章来源于《大音绝唱》,作者毕星星)

蒲剧最有名的人(关于蒲剧五大名演员)(12)

作者简介:毕星星,山西临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原任山西文学副主编,作品曾获赵树理文学奖、冰心散文优秀奖。他多年来致力散文创作,成绩斐然。散文、纪实文学多见于《散文》《中华散文》《随笔》等刊物,多次被《散文选刊》《青年文摘》等选载。主要作品:《大音绝唱》(长篇文化散文),作家出版社出版;《坚锐的往事》(散文随笔集),上海东方出版中心出版;《走过带伤的岁月》,2013年5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走出岁月的阴影》,2016年5月由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山青石在》(许石青评传),2016年由中国联合文化出版社出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