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引发心梗的几率有多少(预防心梗和猝死发作)

冠心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心梗,心梗发作一旦抢救不及时,就可能危及生命。目前冠心病的治疗药物主要分为2大类,一类是缓解心绞痛症状的药物,如硝酸酯类,氨氯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以及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还有一大类属于改善冠心病预后的药物,也就是避免心梗发作和复发,降低猝死率,改善预后的药物,这类药物主要包括四大类:

冠心病引发心梗的几率有多少(预防心梗和猝死发作)(1)

一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列作用于不同的靶点,抑制血小板聚集而预防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时,血小板的活化和在破裂的血管创面的聚集是血栓形成的关键步骤,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而预防血栓形成,从而起到预防心梗发作的目的,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轻者引起恶心呕吐等胃部不适,重者导致消化道溃疡和出血,对于不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也可以选择氯吡格雷。总之,在预防血栓形,改善冠心病预后方面,阿司匹林是首选、是一线,氯吡格列可作为不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的替代药物。

冠心病引发心梗的几率有多少(预防心梗和猝死发作)(2)

二他汀类药物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就是动脉粥样硬化,他汀类药物抑制胆固醇的合成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是冠心病患者的基础用药,一旦确诊冠心病,只要没存在禁忌症和不耐受,都是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来预防冠心病进展,防治心梗发作的。冠心病服用他汀一定要注意:应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1.8以下才算达标,对于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为超高危的患者,LDL-C应控制在1.4以下的低水平,要达到这个水平,冠心病患者应使用高强度他汀,如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肝脏和肌肉毒性,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肝功能,密切关注肌肉疼痛、乏力等不适症状。

三β受体阻滞剂,

以美托洛尔、比索洛尔为代表的β受体阻滞剂既可以缓解心绞痛症状,也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心梗发作风险,降低心梗患者再梗死、猝死发生率,这类药物可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所分泌的儿茶酚胺类物质对心肌细胞的毒性反应,起到心脏保护作用,适用于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心率快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中,并非所有的品种都适用于冠心病患者,其中美托洛尔缓释剂型,比索洛尔等对β1受体高选择性的品种更受推崇。发作过心梗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合并慢性心衰、高血压、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都应服用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疲劳,心动过缓,肢端发冷等,严重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哮喘患者禁用。

冠心病引发心梗的几率有多少(预防心梗和猝死发作)(3)

四 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药物

作用的RAAS系统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依那普利为代表的普利类药物以及以厄贝沙坦为代表的沙坦类药物,这两大类药物作用于RAAS系统的不同环节,减少血管紧张素2的生成和醛固酮的分泌,通过扩血管、减少水钠潴留,抑制心肌细胞过度氧化、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等多重作用来发挥降压,改善心室重构,减少心肌肥厚等心脏保护作用,特别适用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衰或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患者。普利类药物在冠心病改善预后的临床研究中证据更充分,因此冠心病患者应首选普利类药物,不耐受普利类药物的患者可以选择沙坦类药物作为替代。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高血钾以及血肌酐升高,干咳为普利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双侧肾动脉狭窄、高钾血症的患者禁用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谣谣零计划##健康科普排位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