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藩王家有多少人(明代藩王的放养生活)

大明初建,朱元璋把儿子们封为藩王,帮老朱家镇守四方。但是,后世对明朝藩王的评价却很低。明朝中后期,各地藩王更是成了一群无所事事的寄生虫。如今,有个刻板印象是——藩王们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自己成了行尸走肉,更成为国家的负担。

明朝藩王家有多少人(明代藩王的放养生活)(1)

朱元璋画像。来源/网络

关于明朝藩王历史形象不好的成因:一方面是由于江南重地没有藩王,和主流士大夫的交游有限,也就难以在主流知识圈留下浓墨重彩的记录;另一方面,明清之际,诸多藩王选择抗清,在清代的历史叙事中自然就不会有他们的位置。当然,更关键的是,明王朝本身对藩王的管理就很有趣,这在根本上塑造了藩王的形象。

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得从明朝的所有权与管理权谈起。

大明王朝建立后,在朱元璋的世界中,天子居中,控驭海内,诸王守在四方,拱卫天下,如此朱家自然是铁桶江山,万世一统。朱元璋一生见识了太多的尔虞我诈、血雨腥风,让他只能更相信自己的子弟。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大明王朝,所有权和核心管理权(军队)全姓朱!

但这种模式有个问题:朱家内部出了问题怎么办?对在位的皇帝而言,这基本是个常识问题,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不管修辞如何,削藩是一致的。甚至连地方小官都清楚,叶伯巨,一个实在人,赤裸裸地把自己的认识告诉了朱元璋。一是这种话不能直说,二是朱元璋身处的环境与时代只能这么做,显然这个人就只能悲剧了。

在朱元璋之后,经过几代人的削藩,藩王的护卫基本被裁减了,调度当地部队的权力基本没了,朝觐的机会也越来越少。这时候新的结构就确立了:藩王在理论上具备王朝的所有权,事实上可以享受一部分分红;关于管理权,是不可以有的。大明事实上的所有权是皇帝的,管理权也在皇帝那。毕竟天下稳定了,只能是“普天之下,莫非王臣”。

这等于给藩王们划出了红线,军队是不能碰的,政治是不可以参与的。在红线之下,享受大明朝的繁荣,安享红利,获得一些特权。还有,在不影响政治安全的前提下,参加一些活动也是可以的。我们这就来谈大明藩王的多彩生活。

明朝藩王家有多少人(明代藩王的放养生活)(2)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二子秦王朱塽。来源/电视剧《穿越时空的爱恋》截图

一条红线,千万别碰

一定程度上说,朱棣是第一个触碰红线成功的明朝藩王。打起了“靖难”的旗号,以“清君侧”为名对建文开战。朱棣创造了一个中国历史的奇迹:历史上唯一依靠暴力成功登上帝位的藩王。

明朝藩王家有多少人(明代藩王的放养生活)(3)

影视剧中的朱棣。来源/电视剧《穿越时空的爱恋》片段

或许是受他的影响,他的儿子汉王在明宣宗朱瞻基的时代,也选择起兵。毕竟生在这个环境,更加深谙“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的底层逻辑。可惜他不是朱棣,侄儿不是朱允炆,所以他的阶层跃迁失败了,叛乱成了一出闹剧,自己成为阶下囚,最终灰飞烟灭。

作为弟弟的赵王,认清了形势,想明白了问题,果断做一个乖乖王爷,没事给朝廷建言献策,朝廷表彰一下,这种程度足够让老百姓们看到朱家的和谐景象,虽然这只是一种集体演戏。

在之后的岁月里,朝廷对藩王的管控越来越严格,如“故事亲王非迎驾及扫墓,不许出城一步”。

到了明武宗时代,社会危机的普遍出现,朝廷在治理上的整体无能,又给了藩王问鼎的机会。当时,大太监刘瑾开始了一系列“应然”的改革,这和“已然”现实产生了矛盾,导致得罪了最不应该得罪的军将们,在宁夏的安化王借此不满情绪,选择起兵。此次起兵没什么大的危害,但扳倒了刘瑾,“应然”改革也就戛然而止。

在江西的宁王,显然准备的更加充分,收留有失意读书人、地方土匪强盗,还找关系(花钱)恢复了王府护卫,合法合理地拥有军权。从这里可以看出,藩王确实是太有钱了。不过最后的结果是宁王起义被王阳明轻松平定。

这两位触碰红线的藩王,结局是很惨的。

明朝藩王家有多少人(明代藩王的放养生活)(4)

影视剧中的宁王。来源/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截图

起兵是红线的底,具有起兵能力和心思,属于靠近红线。朱允炆上台后,因为叔叔们的客观实力影响天威,就以各种罪名将周王、湘王、齐王、代王、岷王废黜,有的自杀、有的成为庶人、有的流放。

到了明末,这一原则依然坚持。有位自以为爱国的唐王,他看到了崇祯皇帝号召天下人马勤王的诏书,怀着对大明江山的热爱,以及责任感,积极组织兵马勤王,触碰了红线。按理说,这是毁家纾难,但作为孤家寡人的君王,崇祯看唐王自然是另一个视角,他今天可以勤王,明天要擒王怎么办?在这样的逻辑下,唐王只能去凤阳高墙体验人生去了。

当然在形势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可以解释清的。比如襄王就向明英宗解释了一遍,化解了自己的危机。政治和军事的红线是不可以碰的,除此之外,基本上怎么玩都是不过分的,毕竟名义上也是属于明的,实际上可以享受分红。

明朝藩王家有多少人(明代藩王的放养生活)(5)

影视剧中的朱棣和朱允炆。来源/电视剧《穿越时空的爱恋》截图

大修王府,呼朋引伴

王府的建筑要严格符合朝廷的规制,以对民间呈现出天家的威严。有位外国人记下了他从外看到靖江王府的观感,“他的宫室有墙围绕,墙不高、呈四方形,外面涂成红色,每面各有一门,每道门上有一座门楼,用木料精制。

四道门的主门前,对着大街的,再大的官员老爷也不能骑马或乘轿通过。这位贵人住的宫室建在这个方阵的中央,肯定值得一观,尽管我们没进去看。听说门楼和屋顶上了绿釉,方阵内遍植野树,如橡树、栗树、丝柏、梨树、杉树及其他树木,形成了清绿和新鲜的树林。花园中,有鹿、羚羊、公牛、母牛,以及别的兽类,供这位贵人游乐。但他从不外出”。

这里记载了王府外在的场景,想象了内部的建设情况。但是,王府内部具体是什么样子呢?

隆庆年间的陕西巡抚张瀚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材料。他笔下的秦王府:“泾渭之间,为陕西会城,即古长安。城中秦府,扁曰天下第一藩封。”每次拜见秦王,先在殿中公宴,宴毕之后,必有私宴,观赏池鱼飞鸟。书堂后引渠水为二池,一栽白莲,池中多金鲫,鱼皆跃出,投饵食之,争食有声。池后迭土垒石为山,约亭台十余座。中设几席,陈图史及珍奇玩好,烂然夺目。

石砌遍插奇花异木。方春,海棠舒红,梨花吐白,嫩蕊芳菲。后园植牡丹数亩,红紫粉白,国色相间,天香袭人。园中孔雀数十,飞走呼鸣,投喂之,从牡丹中飞起竞逐,尤为佳丽。”

张瀚的文字通俗易懂,让我们看到了秦王府内的盛况。按照明王朝的规定,地方上的主官要定期例行去拜见藩王。正是因为制度性的规定,张瀚得以进去王府参加公宴、私宴,再跟着一起游玩,看飞禽走兽,奇花异石。可见,天下第一藩的财力。

所有的藩王,在王府上肯定是大兴土木。江西的益王喜欢“广筑台苑”,西安的永寿王的园林,有“涵碧池”“涌金桥”。临潼王和保安王的园林以假山和水池闻名。虽然西安可能缺水,但具有优先分配权的藩王是体会不到的。

藩王的园林是聚会的场所,对于高级官员与藩王的交往,限制是比较严格的。对于一般士子,和藩王的交流还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崇祯年间的进士杨任斯,多有参加稷山王的聚会,留下了赞美其“葵园”的文字。沁水王博学好诗,喜欢和士大夫往来,多有布衣之交。樊山王为人不羁,能折节下士。

虽然说对藩王有这样那样的限制,但是,喝喝酒、聚聚会谁能管,谁敢管?

附庸风雅,收藏古玩

与士大夫交往,自然有一些雅好,能收集到古书、能找的好的书法作品,完成一些文化工程更是受到王爷们的喜爱。

周定王的世子朱有墩编著了《东书堂集古法帖》,章节编排参考了前代的《淳化阁法帖》,基本分为“历代帝王书”和“历代名臣书”。这是明代开国近半个世纪以来第一次有人尝试汇编书法经典。在周王世子朱有墩的记述中,自己“集为十卷,勒之于石,以便自观”,表示只是为了自己学习。这如果是谦逊的说法,那更证明周王的富庶,自己想写书法就可以做个经典汇编来临摹。

这套法帖影响很广。在二百年后还有人记得,后世文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列举了24种法帖,其中有四个是明代的,提到的第一种就是周王府所刻的《东书堂帖》。书法家傅山直接将《东书堂集古法帖》列为明代王府中出品的重要法帖的首位。可见当时及后世文人对周王府书帖的推崇程度,也显见王室附庸风雅的精致程度。

明朝藩王家有多少人(明代藩王的放养生活)(6)

东书堂集古法帖。来源/网络

相对于周世子表达上只给自己看的风雅,晋王世子的文化工程就更直接了。

他明确列举了项目参与人山西布政司参政王进、按察司副使杨光溥、按察司佥事胡汉和杨文卿。

明代早期的地方体制为三堂: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使司,前两个主要是文官负责,后一个主要是军人负责。作为亲藩,和地方的文官进行文化往来自然是可以的,这些文官进入文化工程编修小组名单也无可厚非。还有两位山西籍的士大夫也参与了,分别是张颐和翟瑄,张颐是太原人,1460年进士及第,官至工部侍郎;翟瑄是河南人,在山西担任过巡抚。这大体是晋藩搞文化工程的名誉圈子,和今天一样,一线干活的还是地方的小文人了。可见藩王搞文化工程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地方官员和士大夫的助力是可观的,这种风雅是属于底层文人难以想象的。

纸醉金迷,挥金如土

在嘉靖年间,有位葡萄牙人伯来拉,在桂林见到过靖江王,按照他的说法:“他们尽情吃喝,多半养得肥肥胖胖,随便看到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哪怕我们以前从未见过,我们也看得出他是皇亲。他们彬彬有礼,养尊处优”。(中国见闻录)

无独有偶。晚年的张岱回忆起早年在山东看烟火的场景,仍然意犹未尽:“兖州鲁藩烟火妙天下”,放烟花的时候必定张挂灯笼,鲁藩王府的灯笼,挂在殿上、墙壁上、柱子上、屏风上和座椅上,府中的人成了灯火中的景物。到了放烟花的时候,灯火中的景物又全成了烟花中的景物。看灯火是在灯火外面看灯火,看烟花是在烟花之外看烟花。光影闪耀,根本无法判断哪里是王宫的烟花,哪里是烟花里的王宫。烟花制作非常精致,气派,能遮蔽整个天空。张岱本身就是富家公子,能让他记忆深刻的,自然不是一般的烟花场景。可见当时地方藩王生活的富庶、奢靡。

除了这些之外,藩王还有很多娱乐活动,在戏曲、音律方面,甚至小有成就。

更简单的是收集储藏各种宝贝。先来看一份清单:

直径15.6厘米的金盂

长44.3厘米的云形金累丝镶宝石簪

高9.4厘米的金制帽饰

高24.2厘米的金壶

高4.9厘米的宝石帽顶

长10.2厘米的金镶宝石绦环

长23.3厘米的金凤簪。

这些都是梁庄王的随葬品,出土自梁庄王墓中。梁庄王是朱高炽的第九个儿子,无嗣,一代而已。从这些金银器皿、首饰和宝石中,我们可以想象下有多代积累的明代藩府的生活是多么的奢华。

园林、奢靡、风雅是明王朝藩王的众多生活的一部分。还有的藩王喜欢治学,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里写道“在明代,正如在汉代一样,皇子们跻身治学的洪流之中”。明代的藩王在植物学,炼金术、地理学、物理、印刷上都有不同的贡献。也有的地方宗藩就是喜欢作恶为祸乡里,只要不是罪大恶极,一般也没人管。

在朱家王朝稳固后,藩王就是皇帝防范的对象。在不触碰红线的前提下,藩王可以做的空间很多,喜好读书,可以交游地方士子、熟读经史;喜好建筑,可以修建亭台楼阁;喜好放荡,可以纸醉金迷、穷奢极欲;喜好艺术,可以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喜好赚钱,可以拿到朝廷的特许权;喜好江湖,来往一些小匪,也被默许。总体上,活动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不像后世描述的那么不堪。生活保障的充沛,个人可以在有一定限制的条件下,自由自在地发展。

当然,一般宗室,日子也就那样了,“集体讨薪”也是常见场景。我们可以再做议论。

明朝藩王家有多少人(明代藩王的放养生活)(7)

来源/电视剧《穿越时空的爱恋》截图

参考资料:张岱《陶庵梦忆》张瀚《松窗梦语》南炳文《明史》张廷玉《明史》柯律格《藩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