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奇才饶宗颐(我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

一代奇才饶宗颐(我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1)

饶宗颐

一代奇才饶宗颐(我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2)

饶宗颐与季羡林

关注饶宗颐先生很久了。记得很多年前电视台采访饶老,知道他是位大学者,读书过目不忘,儿时曾被称为“神童”。饶老书画作品价格,近年来一路上涨,我失去多次机会,今偶得饶老书法“书名题签”一张,题签内容为:“香港近现代文学书目”。

“南饶北季”——饶宗颐先生和季羡林先生

季羡林说:我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

余秋雨说:香港有了饶宗颐,就不是文化沙漠。

饶宗颐,字伯濂,号选堂,1917年生,广东潮州人,于1949年迁居香港,对敦煌学、古文字学、词学均有研究,精通梵文。

饶宗颐先生是一代鸿儒,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是亚洲文化的骄傲。香港大学和潮州建有“饶宗颐学术馆”。2011年饶宗颐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饶宗颐先生对于历史、考古、文学、经学、教育、书画等不同领域均有涉猎,又是杰出的翻译家。他学术范围广博,凡甲骨文、敦煌学、古文字、上古史、近东古史、艺术史、音乐、词学等,均有专著,出版书40种,学术论文过300篇。艺术方面于绘画、书法皆有成就。

饶宗颐精通古琴,善于诗赋,书画作品清逸飘洒,自成一家。饶对古文字有很深的认识和研究,可以随手写出古文字,而书写出来的古文字相比其他书法家更为流畅。饶宗颐能把古文字写得流畅,除了因为对古文字有所研究外,亦因为他在幼时便学写宋人的行草,不断练习写碑文,《张猛龙碑》更是写了逾三十遍。

饶宗颐的书法,是学者的书法,亦是书法家的书法。饶宗颐幼年即从唐人欧阳询及颜真卿之楷书及宋人行草入手,在此基础上,他锲而不舍地学习古人,转益多师。另一方面,因他对甲骨学、敦煌学、简帛学及古文字学有所钻研,故能写出这些古文字,并把古代一些非书法家所写的字,变成个人风格的古文字书法作品。此外,饶宗颐对前人书画艺术有观察力及转化能力,既能写出各种不同形象,又能保持个人面目,故他的书体被称为“饶体”。

饶宗颐学贯中西,于史志、楚辞、词曲、音乐、甲骨文、简帛、梵学、敦煌学、宗教、诗词……等方面无不贯通其原委,因而在潜移默化中,其学者之文思便融会于笔下,形成了一种挥洒自如而不失旷达恬静的学者书风。

近代以来,此类学者书家代有才人,远至章炳麟、陈垣,近至启功、于省吾,无不自出机杼,丰神独具,饶宗颐与诸家相比较,则未遑多让。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饶宗颐教授内心的宁静与学识的滋养,在其书法中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冲和平静的书卷之气。正如他抄录的康有为一副对联所示,“但见花开落,不问人是非”。在这样的心境下,他能心无旁骛地潜心搦管,人书俱老,形成特有的书风。很显然,这不是从临池中可以轻易获得的。

饶宗颐的书法在娴习诸帖之后,并未为前人藩篱所囿,几乎在其书作中找不到任何一家的影子,但却不失深厚底蕴,这便是作为学人的饶宗颐书法的特出之处。在纵览历代文人之画后,饶宗颐教授对明代文人尤为推许,他认为,“其时,文人崇尚书、画、诗三艺兼备。他们大都以山水为园林,以翰墨为娱戏,以文章为心腑,而以画幅为酬酢”。饶宗颐教授正是以此为津梁,心向往之。

事实上,在饶宗颐教授的学术生涯和艺术生涯中,他不仅诗、书、画三绝,更是学富五车。作为一个享誉海内外的汉学大师,饶宗颐以其特有的如椽大笔,为人们留下了隽永深味的书画佳作,无论就其影响,还是所展现出的文人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他所心仪的明代文人,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值得骄傲的学界楷模。

饶宗颐平生最钦佩庄子的“参万岁而一成纯”。这句话出于庄子的齐物论,齐物论的主要思想是将多与少、一万年和一瞬间,都看成同一回事,把一万年的精华提炼为纯度很高的一瞬间。

饶宗颐在书画创作上也运用了很多齐物论思想,比如说在一般人看来,临摹画和创作画是两码事情,但是从齐物论思想来说,他认为,临摹本身就是一种创作。他在临摹过程中,也有自己的构型、用笔,每一笔是他自己创作出来的。

他有一套自己的“饶功”,是一种瑜伽,一种打坐方法,有空就会在家练习。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地,当我闭眼的时候,我就让自己的思想任意翱翔,可以想到几万年、几千里之外,此时我同天地融为一体,我已敲开了庄子的门。

他常对人言,做学问和做人要耐得住寂寞,要有平常心态,要“守株待兔”,不能急功近利。“积极追兔子的人未必能够找到兔子,而我就靠在树底下,当有兔子过来的时候,我就猛然扑上去,我这一辈子也不过就抓住几只兔子而已。”

有人说,他有三颗心,第一颗叫好奇心,第二颗叫孩童心,第三颗叫自在心,一颗比一颗高。持着这三心,饶宗颐在智慧的求索中执着,而不为执着所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