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安徽经济(先秦时期的安徽经济)

安徽是我国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1955年和1957年,考古工作者先后在肥东县大城墩、五河县濠城镇的新石器遗址中,发现了炭化稻谷,这说明在四五千年前,安徽九种植水稻了1955年,在亳县(今亳州市)的钓鱼台遗址中又发现了西周时期炭化麦粒,说明安徽境地长期处于楚国的统一管辖下,社会相对稳定,农业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清朝时期安徽经济?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清朝时期安徽经济(先秦时期的安徽经济)

清朝时期安徽经济

安徽是我国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1955年和1957年,考古工作者先后在肥东县大城墩、五河县濠城镇的新石器遗址中,发现了炭化稻谷,这说明在四五千年前,安徽九种植水稻了。1955年,在亳县(今亳州市)的钓鱼台遗址中又发现了西周时期炭化麦粒,说明安徽境地长期处于楚国的统一管辖下,社会相对稳定,农业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著名的水利工程芍陂(现名为安丰塘),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位于今寿县县城以南30千米,是我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为后来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的修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芍陂工程宏大,孙叔敖悉心研究农田水利,征集民力,依据南高北低的地形,上引下控,大规模围堤造陂。这座既可防洪又可防旱的特大蓄水工程,化害为利,体现了古代安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隋唐后此陂在安丰县境内,又名“安丰塘”。

安徽的手工业,尤其是青铜冶铸在商周时期发展很快。今铜陵铜官山成为当时全国炼铜业的中心。安徽出土了大量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其中寿县楚王墓出土的“大铸客鼎”,造型美丽,纹饰繁丽,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重400多千克,是现存周朝以来最大、最重的铜鼎。安徽的青铜及其制品,曾被北方华夏民族称为“南金”。

寿春城(今寿县)是当时安徽境内最重要的城市。它既是楚都所在地,也是重要的商业城市。安徽省出土的铜制“蚁鼻钱”、“鬼脸钱”和金制的“郢爰”,以及寿县出土的“鄂君启金节”(当时商业免税的通行证),都反映了当时安徽商业的重大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