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当下的启蒙阅读(心斋教育笔记弁言)

张全义

这本笔记的内容,以2019、2020两年的《人民教育》为主,《中国教育报》为辅,此外还有一些书籍报刊中关乎教育的经典性表述,以及自己对于教育所思所感的浓缩性记录。

这些内容于我而言,一则是生命的需要,再则是职业的需要,当然笼而统之,其实属于一回事,那就是,在我的教育历程中,尤其近几年,我迫切需要借助中国同行以及全球教育最权威的表述,来发酵、深化和厘清关于教育的一些思考,以便在宽坦的道路上能走得更快一些,能收获更多一些。

每每看到我所熟悉的校长,多在积淀深厚、思维敏捷、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55岁左右便退居二线,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就时不时从思绪中闪过!过去我没有追逐世俗所谓的成功,今后更不会“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但我非常留恋这份职业,留恋在我终于想清楚了许多关于她的微妙问题之后,留给我的从教时间却越来越短。

2020年教师节那个晚上,一向睡眠极好的我,竟然因此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很多时候,只能后悔自己年轻时机遇频繁,但却没有选择去江苏、浙江这些观念发达、平台广阔、珍视人才的省份。因为这种优势,上面这些省份,60岁上下的优秀教师,同样是弥足珍贵的教育资源。他们整理教育心得,指导青年教师,优化教育决策……正所谓“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时间非常珍贵,需要读的书又很多,基于“最权威”的定位,于是我选择了《人民教育》和《中国教育报》这一刊一报,并以摘录精彩片段的方式一边阅读,一边笔记。清代学者章学诚有训:“读书如不及时笔记,犹如雨落大海没有踪迹。”几十年来,仗着记性好,读书从来不去笔记。这些年来,才越来越感觉到笔记对于读书治学的重要性。在身边楷范语林先生激励与前贤章学诚箴言启发的双重驱动之下,我扎扎实实培养起了笔记的习惯,效果果然格外明显。

两年以来,《人民教育》中的一批文章,于我启发很大,有些不啻于醍醐灌顶后的豁然开朗,比如促进深度学习、发展学生思维、重建教育生态等一批专论。阅读中面对大量重复庸常的所谓“正确的废话”,我之所以还能耐着性子去逐篇排查式阅读,就是因为每期总会有三篇左右让我惊喜的压卷之作。再或者,即使一些平庸之论,个中也偶然会有遗贝散珠。笔记内容多为后者;对于前者,我舍不得抡斧取舍,所以尽量大篇幅摘录,以保证其阐发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人民教育》每期应在10万字以上,两年48期,我提炼的精华近10万字。因为于我收益极大,电子版本,就陆续发给了几位好学不倦而又聪颖可望的友人同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便利和帮助。

读书、笔记、阐发,以此修养自己,裨益师友,优化职业,于我而言是很开心的事,所以欣然行之,从不以之为累!

庚子岁末,甘泉子于心斋。

一点当下的启蒙阅读(心斋教育笔记弁言)(1)

一点当下的启蒙阅读(心斋教育笔记弁言)(2)

一点当下的启蒙阅读(心斋教育笔记弁言)(3)

一点当下的启蒙阅读(心斋教育笔记弁言)(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