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旧时光村落(关中记忆光场)

关中旧时光村落(关中记忆光场)(1)

图片来自网络

“场”是小麦从地里收割到晾晒归仓前停放和碾打的场地。通常这块地要有良好的进出道路,便于转运和存放;要有相对较大的地幅,不一定很长,但一定要方正;要兼顾分散各处田地,位置居中最好。

作场的地一般都是固定的,每年要么种大麦、油菜,要么空着啥也不种。大麦、油菜生长期比小麦短10天左右,一般在收小麦前完成收割。

这个场地很重要,要精耕细作花不少人力和时间。大麦和油菜收割后,先用牛或人拉犁翻地,再找平没有起伏坑洼,用耙子耧很多遍,捡走碎石、土疙瘩、麦茬和草根。人拉着碌碡,进行碾压。每碾压一遍,太阳晒上半天。如果墒情不够,还要洒水。

光场时,炕灰是必不可少的。把炕灰装在一个长把笊篱中,放在碌碡上。随着碌碡的滚动,炕灰通过笊篱的缝隙均匀地洒落在碌碡面上,既不粘黏,还能保证场面碾压后的平滑。

这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智慧和手艺真是让人佩服。经过两三天的反复碾压和晾晒,原来凹凸不平的泥土地,奇迹般地像水泥地一样平整结实。场光好了,农忙的大幕也正式开启了。

关中旧时光村落(关中记忆光场)(2)

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