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级发明专利(发明VCD却被国外联合绞杀)
20世纪90年代,VCD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曾风靡一时。遗憾的是,一种新兴产业,却因为技术限制,被外国品牌与产品联合绞杀,百亿市场化为灰烬。
30年后,中国与外国的芯片大战,仍然持续推进。芯片缺失话语权的问题,依旧值得众人深思,思索解决之道……
灵光乍现,白手起家上世纪80年代,由于技术限制,人们只能通过镭射影碟储存视频。曾经风靡中国的拉卡OK,便是通过镭射影碟播放的。
通常情况下,由于制作过程复杂,镭射影碟价格过高,一台影碟机接近万元,而一张碟片,同样需要400元,普通人家无法支付如此高昂的价格。
与此同时,镭射影碟储存视频时间较短,方便性极差。是以,寻找一种新型替代品,用以同时储存声音与视频,成为人们的迫切选择。
也正是在这时,姜万勐先生出现了。
1992年,姜万勐在安徽省担任技术工程师,由于表现优异,他被上级看中,前往美国参观美国广播电商展览会,学习其先进电视广播技术。
姜万勐十分珍惜此次机会,全程认真倾听。突然,一个名叫斯高柏的公司,引起了姜万勐的注意。
姜万勐
斯高柏的代表,为美籍华人孙燕生。展览会现场,他向众人展示了一项全新的技术:Mpeg视频解码技术。
得知这一消息,姜万勐眼前一亮:既然CD用于储存、播放声音,mpeg用于呈现视频,为何不将二者结合起来,创造一种兼具图像与声音的装备?
就这样,姜万勐向孙燕生抛出了橄榄枝。令他意外的是,孙燕生对他的计划颇感兴趣,承诺鼎力相助,双方一拍即合。
不久后,一家名为万燕公司的企业拔地而起,从姜万勐与孙燕生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并将发明、制作兼具声音与图画的VCD作为主要发展方向。
孙燕生
最初发明VCD时,万燕公司投入了大量的金钱。经过一年的攻坚克难,万燕公司成功产出第一台VCD,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相较于镭射影碟,VCD体积小、价格便宜,操作方便。一经问世,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VCD制作技术尚未普及的时代,万燕公司以4000元的价格出售。然而如此高昂的价格,依旧不能使消费者的热情减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加,纷纷选择购买VCD。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万燕公司的VCD库存已经销售一空。
镭射影碟机
1993年,VCD的销售量达到了100万台,给万燕公司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入。
渐渐地,孙燕生意识到, MPEG-1的解码芯片是整个VCD技术中的核心,售卖MPEG-1的解码芯片,利润比VCD更高。
是以,他将大量从外国进口的MPEG-1的解码芯片,售卖给中国各个企业。那时众人没有想到,这一行为,竟然给VCD行业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万燕公司的强势崛起,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彻底引爆了中国的电子市场。
只是,从某种意义上而言,VCD的制作成本并不高,姜万勐采用的主要为CD技术与Mpeg标准,全部为外国的成品技术。
中国VCD只是将其组装在一起,并未掌握核心技术。更为致命的是,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知识产权意识并不强,便造成了市场无限饱和的状态。
大量国内外企业发现了VCD领域的巨大利润,纷纷参与其中。他们花费大量的金钱,从万燕公司购买成品VCD,随后带到工厂中拆解、研究,进而生产出完全相同的VCD产品。
他们在前人研究制造的基础上,实现快速组装VCD,一天时间甚至可以生产出几十台。
短短一段时间,VCD技术被全面破解,市面上的VCD企业也同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
VCD的售卖价格,也从原来的2000元,断崖式下跌至1000元,甚至是几百元。是以,万燕公司同时失去了技术与价格优势。然而属于万燕公司的噩梦,却依旧没有结束。
VCD最重要的部分,便是视频解码芯片,显而易见,芯片的专利不在中国,而在外国。是以,只要外国牢牢控制芯片,便可以扼住VCD命运的咽喉。
而万燕公司日夜攻关,却没有自己的技术,只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给外国人提供可借鉴的模板。
事实果真如此, 1995年,三星、索尼、飞利浦等日本、韩国品牌联合出动,开始对中国的VCD产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归纳、整理其原理。
不久后,外国品牌便在VCD的基础上,开始进行DVD的制造与发明。不久后,索尼、东芝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通过广告宣传蓄势,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相较于VCD,DVD存在着更大的优势。技术上,DVD技术是VCD技术的全面升级,清晰度极高。
VCD碟片可以储存几个小时的视频,却只有650MB的容量,然而DVD容量不断扩大,可以达到4.7GB,相当于VCD的8倍。
与此同时,DVD储存视频、音频的数量也节节攀升。除此之外,在研究过程中,外国发明者不断压缩DVD的成本,其价格低廉。
功能上,DVD在VCD的基础上做了全面改进,增加了众多功能:菜单功能,字幕选择,甚至增添了防盗系统,不断增强用户的体验感。
索尼等外国企业在实现DVD技术全面升级后,便立刻将成品DVD运送到中国市场售卖。事实果真如同他们的计划,外国DVD进入中国后,迅速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同。
他们纷纷放弃VCD,选择了价格、功能更为优化的DVD。原本盛极一时的VCD产品,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落下去。
VCD发明的第三年,巨擘万燕公司,终因资金链断裂,被其他公司并购,彻底消失在中国VCD市场。而中国的VCD产业,亦在外国品牌的联合绞杀下,永远没落于历史长河中。
市场需求的改善,再次化身为强大的驱动力,迫使大量的VCD企业转型升级。
他们故伎重施,计划购买DVD产品,模仿后进行批量生产。然而众人深入了解后才发现,模仿是一条完全走不通的道路。
DVD制造技术水平高,纵使中国企业拼尽全力,依旧无法破解其核心技术。万般无奈之下,中国只能向外国购买技术。
同中国不同,外国人在技术发明领域的知识产权与专利意识十分明确。早在DVD发明之初,外国的公司、联盟就已经申请专利。
中国想要进行批量生产,必须向外国企业申请、购买。然而那时DVD的市场售卖价格为30美元至40美元,易于被消费者接受;
专利费用一件却在10美金至20美金,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越多,需要支付的专利费就越高。如此高昂的费用,对计划生产DVD的企业而言是致命打击。
尽管如此,为了利润,中国DVD企业却别无选择,纷纷从外国处购买专利。相关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生产DVD的数量占据全球总产量的90%。
产品销往世界各地,然而其每年却需要向外国支付15亿美元的专利费,如此,DVD企业获得的利润便十分有限。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那时的中国DVD产业,已经彻底沦为国外的加工厂。不论在技术还是价格上,皆受制于人,全面丧失了竞争优势。
此后数年,中国DVD企业,大多处于能够维持基本开销的“苟延残喘”状态。
一直以来,电子技术都处于不断革新的过程中。30年前,在VCD与DVD竞争中,DVD杀出重围,后来,DVD市场再次受到重创,智能手机兴起。
用户只需要连接互联网,便可以观看各种各样的影片和视频,不必随身携带,也不必产生额外的开销。
是以,在智能手机抢占世界市场后,DVD也成为了技术革新的牺牲品,退出了竞争舞台。
纵观VCD的兴起与辉煌、没落,我们不禁感叹,从始至终,外国的竞争手段从未改变。从前的VCD技术,亦是如今芯片技术的缩影。
芯片制造,挑战重重
万燕公司、各大VCD技术为何逐渐被市场淘汰?究其原因,不过是核心技术的掌握问题。正如专家所说,没有专利与核心技术,不论如何发展,都将被市场淘汰。
如今关于网络技术与电子技术的核心竞争,芯片再次杀出重围,成为崛起的关键。
然而新时代,美国等国家再一次故技重施,联合起来,掌握芯片核心技术,给中国芯片制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作为半导体领域最顶尖的产品,如今绝大多数的电子设备,小到智能手机,大到军队的高精尖武器,都需要依靠芯片运转。
然而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的起步时间较晚,想要制造出高端芯片,更是难上加难。最初,中国芯片依赖于国外进口,西方的英特尔与AMD企业,垄断了全球的CPU市场。
他们提供的七纳米芯片,运算性能强大,满足了中国的需求。然而中国在大量进口外国芯片时,也遭受着极大的挑战。
如果中国将外国的芯片用于武器制造、航空航天、智能手机等领域,将面临着窃听,甚至是毁灭等一系列危机,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是以,中国痛定思痛,开始加大芯片与技术的研究力度,摆脱对其他国家的依赖。
在技术领域,华为堪称领头羊。经过攻坚克难,华为在智能家居与5G专利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此同时,华为吸取从前专利缺失的教训,对此事十分重视。
在5G研究道路上,华为不断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短短一年的时间,便花费了1400亿美元,相较于上一年增长7%。事实证明,华为的付出,终究得到了回报。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华为的5G申请量,已经达到全球第一,占据15%。
华为仅仅依靠收取专利费,就可以获得一只手机2.5美元的收入,自5G杀出重围至今,华为已经获得了6亿美元的专利收入。
事实上,华为的顶峰远不止于此。掌握5G技术与专利的华为,每售卖一部手机,便可以获得对应的收入。然而2美金的专利费,却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以美国高通为例,其专利费用为一台苹果手机上百元,而最新款的苹果手机,也不过几千元。相较于华为,这样的专利费用似乎并不合理。
正如华为集团创始人任正非所说:“华为最近几年发展得很快,大家都很忙没有时间去收费,等闲下来会收取一些费用,但不会像高通那么高。”
华为如此高速发展,技术、销售全面开花,被美国等西方国家视作眼中钉,开始频繁对其进行打压。
近几年来,美国禁止专利企业与制造商同华为合作,华为进口外国高质量芯片进程受阻。此后一段时间,华为坚守制造底线,同美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与此同时,华为也经历了技术攻坚最为艰难的时刻。然而众人始终相信,华为终将拨云见日。
芯片制造,人人有责。华为创业,纵使困难,仍捷报频传,一如成长中的中国芯片制造。
几十年来,经过无数科学家的攻坚克难,中国龙芯面世。龙芯基于自主架构的3C00服务器芯片,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LoongArch指令集,完全摆脱外国的制约。
现如今,龙芯已经被应用到中国北斗卫星、地下开采矿石等多个领域,拥有强大的可靠性。
与此同时,中国芯片的性能与西方产品相比,正逐渐缩小。龙芯3A5000在性能上,拥有同英特尔6代酷睿的一战之力。
30年前,中国VDC被外国品牌联合绞杀,30年后,美国等国家故技重施,妄图重演当年的VCD悲剧,扼住中国的芯片咽喉。然而此时之中国,已非昔日之中国。
尽管目前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不可否认,中国与西方国家依旧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居安思危,砥砺前行,中国才能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参考资料[1]《中国经营者》,《他是VCD机的发明者,缔造了一个光影时代,如今却无人能识……》
[2]《国企管理》,《万燕折翼》
[3]《创新科技》,《“万燕”开创VCD市场的成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