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武松怎么被害的(水浒传中武松是真实存在人物吗)
大家今天去杭州西湖旅游,经过北线的西泠桥时,一定会看到苏小小墓和武松墓。苏小小和武松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古代名人了,其中武松墓墓碑题字“宋义士武松之墓”。根据介绍牌的信息,我们得知这个墓纪念的就是《水浒传》中最后在杭州出家、葬于杭州的好汉武松,清代传说武松墓位于六和塔一带,今天的武松墓始建于民国时期,于20世纪60年代因为你懂的事件被毁,直到2004年才在原址重建。
那么,这个武松墓是否是真实的?里面葬的是否是行者武松呢?
大家知道,宋江起义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件,在时人李若水的诗和折可存的墓志铭都有提到,之后《东都事略》《宋史》这种可靠性高的史书也有记载。但是,这些史料都只说“宋江三十六人”。除了首领宋江之外,其他三十五位头目的名字并没有记录。只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提到宋江手下有个史斌,有学者认为可能就是史进的原型。那么宋江起义为正史可考的人物,实际上只有宋江和史斌,而没有武松。
不过,关于武松的传说,在两宋之际应该就有流传。根据宋人罗烨《醉翁谈录》记载,当时流传有一些话本小说,其中就有《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等。这些话本记录的人物,很明显对后来的《水浒传》有所影响。这也是《水浒传》中好汉故事的来源,多由当时流传的历史人物、传说人物事迹改编。这里的“武行者”,很明显就是行者武松的原型。可惜的是因为这些话本都失传了,今天我们已不知道具体内容。
武松真正进入宋江起义的,是在南宋的《宋江三十六人赞》里,在这部书里有了宋江三十六人的绰号、姓名和赞辞,其中武松排名十四,赞辞是“行者武松:汝优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财气,更要杀人”,大约说武松是个酒色财气样样精通的僧人。到了元代《大宋宣和遗事》中,就提到九天玄女赠宋江天书的故事,天书上写了宋江和手下三十六人的名字,这三十六人中武松排名三十。这两部书均提到宋江起义有武松其人,但都没有关于武松的具体故事。
元杂剧中也有关于武松的故事,主要有三篇:《双献头武松大报仇》《折担儿武松打虎》和《窄袖儿武松》。这三篇杂剧与《武行者》话本一样都失传了,但从存目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双献头武松大报仇》大约讲的是武松杀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故事,《折担儿武松打虎》确凿无疑讲的就是武松打虎。明传奇也有以武松为主角的《义侠记》,与《水浒传》内容相差无几,多出一个武松之妻贾氏。不过《义侠记》应该是《水浒传》影响下的创作,而非参考素材。
《水浒传》中武松形象,正是经历了宋元话本杂剧的演变,到明代才由小说才塑造完成的。在《水浒传》中,说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后至八十善终,这是后话”“于六和寺出家,封赠清忠祖师,赐钱十万贯,以终天年”。可见,关于武松在杭州去世的记载,最早就是《水浒传》的说法而已。《水浒传》只是一部小说,当然不能作为真实依据。而且据前文分析,实际上武松其人存在与否都存在疑问,更不要说哪里去世哪里安葬了。
那么,武松墓到底是怎么来的?追根溯源是来自清人朱梅叔的一本笔记小说《埋忧集》:“国初时,江浙人掘地得石碣,题曰‘武松之墓’。当日进征青溪,用兵于此。稗乘所传,当不诬也。”根据他的说法,清朝初年在江浙就有人挖到“武松之墓”的石碑。而清人周恒之《西湖茶余录》也说:“石碣既得,武松当葬其附近,于是四周深掘,获一巨人骷髅,缺左臂,盖必武松也。”这位说法更夸张,连五百年前的独臂骷髅都发现了!
这些记录,当然不可能是真实情况。如果清朝初年真有这样的大发现,又怎么会只记录在后代笔记小说里?不管断臂还是出家,都只是《水浒传》的说法。而且在《水浒传》里,武松出家为僧,那么圆寂也应该是火化,将骨灰留在佛塔里,又怎么会有墓葬和骨架?今天杭州虎跑公园就有济公塔院和弘一法师舍利塔。这是《埋忧集》《西湖茶余录》一类稗官野史的最大破绽。但民国时期杜月笙和虞洽卿不管这么多,还是搞出了这个“宋义士武松之墓”。
根据杭州地区一些地方志记载,武松是北宋末年杭州府都头,后来升任提辖。后来蔡京的儿子蔡鋆担任杭州知府,鱼肉百姓,无恶不作。武松出于义愤将其打死,而武松本人也被逮捕入狱折磨而死。后来杭州百姓为了报答武松,自发将其葬在西湖边上,并题上“宋义士武松之墓”。不少人据此认为武松就是真实人物,此武松非彼武松。但这种晚出的地方志,本身也不能作为信史,不如说反而是受了《水浒传》影响的传说。
这种将小说人物以讹传讹的例子并不鲜见,这里不得不说河北清河的“武植古墓”。据说武植古墓是1992年武氏族人发掘而出,并于1996年修葺一新并撰写碑文,大意说的是武植是明朝人,小名大郎,夫人潘氏是名门闺秀。其于中年中进士,并官拜七品,为官清正廉明,深受百姓怀念。不少人又据此说这就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和潘金莲。实际上,这些说法无非是依托《水浒传》的历史发明,今天福建顺昌还有“齐天大圣墓”呢!
参考文献:
陈松柏:《〈水浒传〉源流考论》
宁稼雨:《〈水浒传〉趣谈与索解》
赵晨浩:《武松形象:从文学到影视的演变研究》
作者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出版著作《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网易历史频道等纸刊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