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经典语句解读(道德经逐句解读)

#头号周刊#《道德经》逐句解读:

“自见者不明。

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解读:

自见:自己炫耀。

不明:不明显

自是:自以为是

不彰:不显著

自伐:自己夸耀自己

无功:没有功业,功德。

自矜:自夸,夸耀。

不长:不居首位,不受尊重

其:他们,就是指自见,自是,自伐。

在道:从道来看。

余食:剩饭。

赘:多余

行:通形,形体

物:人,众人。

或:或许,有

恶:厌恶

有道:掌握道。

不处:不居。

有道者:有欲者

大意

自以为高明的人反而不明白事理。

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能彰显自己。

自我夸耀的人反而不能建立功勋。

自高自大的人反而不能取得威信。

从道的角度说,以上这些行为可说是:

“剩饭赘瘤。”

谁都厌恶它们,所以有道之人不会这样做。

道德经经典语句解读(道德经逐句解读)(1)

所得:

法:

正反对比法

前面的是正面说: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5],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这里是反面说:

“自见者不明。

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辩证的思维方法:得与失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排比法)

列举法:列举修道人不屑于一做的行为。

比喻法:将这些不好的行为行为比喻成“余食赘形。

事:坏习惯,坏作风。

情:不好的事情不要做

人:所有人

自我表现者不能展露自己,自以为是者未必明白事理,自我吹嘘者没有功劳,自我夸耀者不能不能被人认同。

从道的角度来看,这些行为就像“残羹剩饭”,这样的物体谁都会厌恶他们,有道的人都不会这样做的。

道德经经典语句解读(道德经逐句解读)(2)

遵循自然的法则是最好的捷径,遵循人类的规范,是人类最好的指南。

“不自见,故明”与“自见者,不明”

因为不固持己见,所以能认清事物本相。与

自以为高明的人反而不明白事理。

这两句是一个意思的正反说法。是说对待事情,不能固执己见,兼听则明。而自以为高明的人,往往坚持自己都看法,独断专行,这样的人反而不高明。

唐太宗虚心接受魏征的纳谏,是一个高明的君主。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唐太宗正是因为高明,才有了贞观之治的大唐盛世。

而商朝的纣就是独断专行,偏听偏信于妲己,最后杀了大臣,寒了大臣的心,商朝分崩离析。

道德经经典语句解读(道德经逐句解读)(3)

“不自是,故彰”与“自是者不彰”。

不自以为是的人,能够彰显自己,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能彰显自己。

这两句是就自以为是这件事的正反两个方面来叙述的,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己,而不自以为是的人反而能够彰显自己。

作家三盅说:凡事一看透,激情便褪去,但天晓得所谓看透会否自以为是。

信与疑,热与冷,人的一生总在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上左右摇摆莫衷一是,转变往往只在一念间,自我推翻、交叠覆盖,直至承认宇宙无序生命无解。

赵括就是最典型的自以为是的人物,

他自认为自己比当代所有人都强,认为廉颇不及自己,白起是没有遇上自己,

他最终死在了自以为是上,被白起杀了,

还连带着损失了赵国70W大军,

其中40万被白起俘虏之后,白起害怕40万人反叛,所以就地诛杀,也成就了白起在中国到现在为止无人能超越的杀神!

自以为是害人害己,不能彰显自己。

道德经经典语句解读(道德经逐句解读)(4)

“自伐者无功”与“不自伐,故有功。”

自我夸耀的人反而不能建立功勋。而不自我夸耀的人,往往都有所建功。

这两句是就自伐来说的。就是说自我夸赞的坏处与不自我夸赞的好处。

王婆卖瓜。

边境战乱,王婆迁到开封乡下,种胡瓜为生。

中原人不认识胡瓜,没人来买。

王婆就开始自卖自夸,从此生意兴隆。

皇帝出行时遇到王婆卖瓜,尝了一口后赞叹不已,便问王婆,瓜这么甜,为什么还要吆喝?王婆说,这瓜是西域品种,不叫就没人买了。

皇上便感慨道,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有何不好。

从此这句话传遍大江南北。

王婆的故事告诉我们想要东西卖得出手,还是要积极主动地推销。

无论是推销具体的事物还是推销自己,用一种积极的态度让他人看到自己,总是没有错的。

又有唐伯虎自夸坏事的故事。

唐伯虎本身才气为天下之冠,书画为天下绝。

就是因为自己名声太大,又太喜欢夸赞,在考试前因为喝酒后头脑不清醒,

说“我来就是来拿状元的!这届的状元非我莫属!”

同行者侧目。

等到发了榜果然是他,敌对派就拿这事当他们的小辫子说,向皇帝奏报:唐伯虎狂妄是假,他和主考官事先通了消息是真。

结果害得唐伯虎自己被皇帝关大牢吃尽苦头,最后赶出京城,永世不得入考场,不得为官。家庭因此破碎,财产也消耗殆尽。

聪明如唐伯虎,只活了54岁就在贫病中结束了一生。

而主考官是明代著名的大家程敏政也因此丢了官贬回家当平民,很快抑郁而终。

所以,自夸是害人害己的。

“自伐者无功”,果然如是。

道德经经典语句解读(道德经逐句解读)(5)

自矜者不长”与“不自矜,故长。”

自高自大的人反而不能取得威信。而不自高自大的人,反而威信很容易建立起来。

这两句话是说,人的威信,不是靠自高自大建立的。一个人的威信不是靠自己自高自大得来的,要靠别人的抬举才能成功。

一个人如果自高自大,很可能就会以悲剧结束他的一生。正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便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陆逊向吕蒙献计说:关羽自高自大,谁都不放在眼里。

如果将军借口病重,辞去职务,另外派人统率军队,再叫此人用谦卑的口气给关羽写封信,恭维他一番,关羽一定会得意忘形,放松警惕。

这时再去奇袭荆州,易如反掌。

吕蒙依计而行。他向孙权推荐没有名气的陆逊代替自己统率军队。

陆逊上任后,亲自给关羽写了一封信,对关羽恭维备至。

关羽见这个年轻人如此谦卑,便有些骄傲自得,小看了陆逊,就把留守荆州的大部分人马调走了。

陆逊得知关羽调走了人马,立刻向孙权报告,孙权当即命吕蒙统率人马攻打荆州。

就这样,关羽在自高自大中失去了荆州。退守麦城。

麦城城小,又无粮草,根本就守不了多长时间,关羽急忙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有一个将领献计,说可以先向附近城池的守军求援,加上他们的人马,就可以坚持队援军的到来。

关羽采纳了他的建议,派人冲出重围,去向附近的城池求救。但守城的将领因为怨恨关羽平时自高自大,竟然不肯发兵援救。

就是这样,关羽只能败走麦城了。

突围时,又因为自傲,不听劝阻,走小道突围,被吴军绊马索拿了。

关羽自己高傲,归降,被杀。

关羽就这样因为自高自大伤了性命。

道德经经典语句解读(道德经逐句解读)(6)

曲则全,委屈自己,顺其自然,按规矩办事,按规则做事,不突显自己,不独断专行,不自高自大,踏实做人,脚踏实地做事,往往能够成功。

道德经经典语句解读(道德经逐句解读)(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