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乐队儿童演奏(现场鼓童雨中登场)
雨下得不小,然而在黄浦区城市草坪音乐广场,来自日本的顶级太鼓表演团体“鼓童”并没有取消7月12日晚的这场户外演出。他们此次带来上海夏季音乐节的作品《螺旋》,由日本“国宝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导演,演出票提前一个月就被一抢而空。连绵不断的雨没有浇灭观众的热情,他们准时抵达演出现场,穿上工作人员发放的雨衣,有序坐到台下。一群男女鼓手赤脚登场,密集的鼓点伴随雨声响起来了。
许多人都曾玩过游戏“太鼓达人”,但直到亲耳聆听鼓童的演出,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件传统日本打击乐器的魅力。训练有素的鼓手们强有力地击打鼓面,直击观众的耳膜和心灵。合奏时他们如同军队般整齐划一,毫无瑕疵,可谓力与美的完美结合,让冒雨前来的观众感到震撼不已。
倾盆大雨也抵挡不住观众的热情。
多年潜心修炼,以赤子之心击鼓
太鼓形酷似啤酒桶,有大有小,鼓身材质为榉木或楸木,鼓面由熟牛皮制成。鼓童成立于1981年,致力于传承古老的日本太鼓表演艺术,成员个个仿佛从武侠小说中走出来的。若想加入鼓童,首先要来到位于日本海的佐渡岛,进行与世隔绝的艰苦训练。
这一次有16位鼓童成员来到上海演出,年纪最小的20岁,最年长的39岁。演出前,女鼓手三浦友惠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鼓童的训练十分严苛,包括耕地等看似与击鼓无关的日常劳作。“日本和中国一样,都是农耕国家,耕地是我们训练的一部分。因为太鼓源于日常生活,因此我们也要从生活中汲取能量。”除了打鼓,成员还要接受唱歌、跳舞、吹笛、茶道等全方位的艺能训练。
鼓童的演出变化多端,时而如疾风骤雨,时而如泉水叮咚。
和其他表演团体不一样,演出前当乐器运到黄浦区城市草坪音乐广场,鼓童的演员都是亲自卸货,尤其是运鼓的箱子,只有演员才能经手。此次演出道具中最大的太鼓直径1.2米,由粗壮的原木完整截取当中一段镂空制成,价值约人民币120万元。在鼓手们眼里,这既是他们的表演工具,也是他们的热爱和信仰。
在日语中,“鼓童”(Kodo)这个词具有双重含义。它可以被翻译成“心跳”,这是所有节奏的最初来源。太鼓的声音如同子宫里的婴儿感受到的母亲的心跳,婴儿在雷鸣般的鼓声中依然可以安然入睡。当然,鼓童也可以指“鼓的孩子”,这反映了他们以赤子之心击鼓的愿望。
“在舞台上,每一位鼓手都将自己全部的身心投入到表演之中。”今年29岁的鼓手池永辽太郎说,“即使未来离开了鼓童,我还是会继续打鼓,对于艺术的追求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即使下大雨,鼓童也一丝不苟,全身心投入演出。
如骑士般勇猛,如外科手术般精准
自1981年亮相柏林音乐节以来,鼓童已经在五大洲的五十个国家举办了超过6000场演出,其中包括3900场以“同一个地球”为主题的演出,他们的鼓声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界限。2001年,鼓童的成员曾在诺贝尔和平奖音乐会上演出,次年,他们为世界杯主题曲《足球圣歌》配乐,并在世界杯音乐会上现场表演。2003年,鼓童为张艺谋电影《英雄》配乐,开始为中国观众所熟悉。
2012年到2016年,坂东玉三郎担任了鼓童的艺术总监。坂东玉三郎是著名的女形表演者,被誉为“日本的梅兰芳”,他的执掌给鼓童带来了一系列变化。“坂东先生打破了鼓童许多传统的观念,比如以前我们觉得打太鼓要穿日本传统服装,头上要绑头巾,但现在,我们的服装变得更加现代,加入了西洋元素。此外,他在我们的表演中融入了更丰富的艺术形式,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艺术世界。”池永辽太郎说。
此次在上海夏季音乐节,鼓童要一连演出两场坂东玉三郎导演的《螺旋》。“螺旋”可以解读为鼓童数十年来从未停歇的艺术蜕变,由过去走向未来,图新图变。《螺旋》分上下两场,共十一首曲目,是鼓童历年作品精华中的精华。《芝加哥论坛报》曾评论说,鼓童将医生于外科手术中的精准与骑士在冲锋陷阵时的勇猛完美结合在一起。最后一曲“螺旋”中,平太鼓、长胴太鼓、桶太鼓及定音鼓同台亮相,节奏之复杂、气势之磅礴,令人叹为观止。当然,冒雨听完演出的观众,也让鼓童成员十分感动。
有人开玩笑说:“宇宙已经无法阻挡这场演出进行到底了!”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本文摄影:郑国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