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译文(子曰非礼勿言非礼勿视)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处于转型期,学生接触到很多良莠不齐的事物,对中职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存在很大影响,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作用,是所有中职教师进行有效德育工作的一个制胜法宝,对塑造中职生健全的人格和培养正确三观有深远意义。
1 当前中职学生德育水平现状
当前中职学生在人格、心理、性格、思想道德水平和学习方面的发展参差不齐,笔者所在中职学校近几年的招生对象大部分来自农村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社会青少年,由于近几年中职扩招,生源质量明显下降,一些初中基础差的学生带着不良行为规范进入中职。学生家长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应该重视文化成绩,学校的德育教育可以放一边。当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发现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文明礼仪意识淡薄,认知缺失;二是爱国意识、责任意识淡薄,价值观混乱,诚信缺失,亲情意识淡漠;三是心理素质差,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性格上多以自我为中心;四是学习意识淡薄,缺乏人生理想信念。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学生,在德育教育中,有效借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提升德育质量。
2 中华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我国的传统文化经过了千年积淀,对于现代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能够为当下德育教育提供非常丰富的素材。广义上的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法治教育,狭义上的德育仅指道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巨大的包容性铸就了其丰富的内涵,能为德育资源的拓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1]为此,笔者所在的学校开设了“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课程,从“易经”、“诸子百家”、“儒家文化”、“传统礼仪”、“国画”、“传统音乐”、“书法”、“茶道”等几个方面对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德育教育。下面以“儒家文化”、“茶道”、“书法”、“传统礼仪”为例子剖析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结合的意义。
(1) 以“儒家文化”为例,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几千年的文化流传中一直被当做主流,德育教育能贯穿儒家思想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将对学生大有益处。儒家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包括仁爱、孝悌、诚信等,这些理念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都是必须具备的品质。在当代,“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不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能与人为善,和谐互助,对中职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大有益处。而孝悌观的养成,有助于处于叛逆年龄段的学生纠正对同学、父母、长辈出言不逊,只有心生敬畏,做到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在学校尊师敬长,遵守纪律,才有助于中职生尊长爱幼品格的养成。针对部分中职学生出现诚信危机,逃课、迟到、旷课、考试作弊现象频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以儒家的诚实守信理念教导,让学生都懂得诚信是立足社会的根本。
(2) 以“茶道”为例,茶道是一门具有古典气息和现代文化品位的艺术,具有高度的审美示范和礼仪启示作用,它是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进行礼仪教育,提升道德修养。孔子云“人无礼,无以立”,茶道讲求的是谦和淡泊的理念,从茶礼的实行到茶具的选择,都是对客人敬重的表现。我国民间有敬茶歌“客人来了先问好,净手烫杯把茶泡,泡茶之礼有门道,水满七成最为妙,凤凰点头三鞠躬,动作连贯手灵巧,双手捧茶敬客人微笑致意有礼貌。”[2]这些蕴藏在茶道中的礼仪道德,如能让学生细化于心,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个人的品行修养,达到至和、至善、至美、至纯、至真的崇高境界,那么,学生日常品行中的以自我为中心,言语粗鲁等陋习也能逐步纠正。再者,以茶道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审美理念,茶文化的核心理念概括为“清、静、雅、和”四个字,让学生在学习茶道的过程中自觉去追求雅致、高洁、淡然的生活意境,提高个人的精神品位和修养,勤俭自立、踏实务实的精神,那么日常品行中盲目追求时尚,穿着夸张,做事铺张浪费等问题则迎刃而解。
(3) 以书法艺术为例,练习书法讲求凝神静气,章法布局,长期习练书法的人要求沉稳细致,性情敦厚,学生通过练习书法可以锻炼坚韧的意志,对于克服年轻人做事易冲动、浮躁的性格缺陷十分有利。而结合书法家的人物介绍对中职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也是十分合适的。宋代书法家、文学家苏轼一生数次被贬谪,充满磨难,但作为一个正直的文人士大夫,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操守和人生方向,刚正不阿,“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道出了他一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对教育学生在遇到人生困境时不向命运低头是很好的素材。习书法对于练就一个人刻苦勤奋的品质和思想情操也具有启示作用,书法家的成就不是一天练就,临池不辍、精研发帖,经年累月,刻苦磨炼才成大器,书法家精益求精,学生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多观察多临摹,心平气和全神贯注,这种训练对培养踏实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大有益处。
(4) 以传统礼仪为例,我国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那是因为我们有知礼、懂礼、守礼的传统。在学生的一切行为规范中礼仪是最基本的规范,学习传统礼仪能提高中职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中职学生大部分毕业后要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因而让他们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懂得如何称呼、介绍和问候,懂得如何着装、待人接物,在不断变化的场所游刃有余,充满自信地与人交往,更好地促进中职生社会化;礼仪有一种价值导向的作用,能引导中职生选择正确的价值方向和目标,去做符合礼仪规范的事情,子曰“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做”,传统礼仪能端正学生的思想意识,指导他们按照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3 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策略
(1) 确立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指导地位
中职学校往往注重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在德育教育上不够重视,平时的德育课堂上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把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作为培养目标,传承传统文化中有利于学生成才发展的思想理念,中职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应围绕诚信守信、孝悌仁爱、律己修身等内容开展,教师不仅要传播传统文化知识,还要使学生内化为思想和行动。同时,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甄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展正对性教学,避免传统文化中的弊端思想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
(2) 提高传道者的文化素养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德育教育的传播者,担负着培养教育学生的主导作用,如果一个教师忽视了对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的塑造,将无法胜任传统文化应用德育教育的责任。因此,无论是德育课的专职教师还是其他课程的任课教师,都需主动参与到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将传统文化的要义化为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在平时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发挥引导示范作用,并且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和生活中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高礼仪素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3) 加强氛围体系的建立
将德育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同时,还需营造良好环境氛围,形成家校互动联盟,将传统文化与课堂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相结合,学校里可通过张贴标语,板报、手抄报、绘画等形式将传统文化的内容展现给学生,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加深理解,或是开展“传统经典诵读月”活动,
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入脑、入心。开展“明礼我践行”活动,制定修身计划,发动全校师生寻找校园中不文明的行为现象,发挥监督自律,弘扬文明。其次,家庭环境教育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家风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条件,将传统文化融入家庭,在学生中开展“孝道我践行”活动,让学生每天为父母做一件事,一次家务、一声关心、一句表白„„学生用行动践行传统文化的真意。
(4) 利用现代信息化开展传统文化德育教育
现代信息社会网络具有丰富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利用网络优势,能使传统礼仪教育更好地与贴近时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可以建立传统文化德育教育公众号,及时发布传统文化的知识、讲座等,进行思想道德和礼仪教育,学生可以在公众号上进行互动,形成线上线下双驱动教学模式,使德育教育立体化开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