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话成语(我看留住祖先的声音)

“留住”与倾听

郑欣淼

2013年10月29日08:11 来源:人民日报

陕北话成语(我看留住祖先的声音)(1)

  几年前,王六拿来厚厚的两本书给我——他新出版的《把根留住——陕北方言成语3000条》上下册,这使我大为惊讶。一位公务繁忙的地方干部,竟能成就如此著作?翻阅一遍,更觉不易,还没见有人如此梳理著录过陕北方言,自认为这书对语言文化的研究无疑极有价值。但没有想到,这样一部很专的书却颇受欢迎。前几天,王六又拿来更厚的两本书给我,他说他也没想到一版发行后居然脱销了,很受鼓励。于是校改、增补、再版。再版时把书名也改了,改成《留住祖先的声音——陕北方言成语3000条》,由故宫出版社出版。

  其实何止3000条?方言成语是3000条,但每条成语的使用举例更是地道的陕北方言,再加上注释,又引出一连串的方言词语来,按目录索引,竟有方言词汇10000多条!以3000条陕北方言成语为纲,以10000多条陕北方言词汇为目,还有1000多条陕北民谚俗语,再穿插陕北民歌、剪纸、风土人情图片,洋洋120万字,是典型的陕北方言大荟萃,陕北人文小百科。

  不同的区域有各自的方言土语。陕北方言有自己的两大特点:一是富有音乐美。陕北方言讲究修饰、节奏:蓝个茵茵、黄子腊腊、软忽绍绍、硬卜拉拉、明忒眼眼、明的朗朗;更有将一个字读为分音:绊——不烂、团——突栾、杆——圪榄,或将两个词读为合音:不要——biào,不如——bùr。二是直通古代。在陕北方言里,在王六的这部书里,能够听到古代的声音,能够听到方言与文言古语的对话,能够看到浓厚的大中华色彩。我们现在只有从古书古文言里读到的字词,突然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陕北老人们的口语里,出现在这部陕北方言辞书里。像被《辞海》归为书面语言,或干脆未收录的词汇,但在陕北方言中却鲜活使用,如《诗经》中表旱神的“旱魃”、《老子》中表不善义的“不谷”、《左传》中表祈褫消灾之“禳”、商鞅变法后秦军割耳邀功的“杀割”、帝王躬耕之专用词“耤”,梵文女居士之音译“优婆夷”等等。至于将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要史实直接作为成语、民谚使用的则比比皆是:周赧王,岑彭、马武,吴越之仇,胡搅胡、汉搅汉,日南交趾,成古化年,西洋经儿……从这些似曾相识的方言词汇中,我们仿佛听到历史长河的金戈铁马,清晰看到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之壮美画卷。

  究竟是古代的书面语言筛选了那时此地的方言口语,还是口语方言口口相传传播了那时的文言?这实在是很耐人寻味的话语现象。就像我们在吟诵或聆听陕北民歌信天游时,会想到诗经、古诗里的比兴与意韵。在这个意义上,这部书对研究古汉语、古文化,对研究现代汉语、推广普通话,研究从古至今的语言流变都具有独特的价值。

  由此还会想到历史是什么、历史在哪里这样的大命题。历史是文字记载的还是口口相传的?历史在文人的笔下还是在乡人的口中?哪一样更真实?更有味道?至少有相当部分的历史真实,记录、隐藏在口口相传的言说中;有更多历史的风俗、习惯、情意,隐藏和流动于口口相传的言说里。尽管有口语流传,但由于缺少对方言的文字记录,因此而流失了许多许多文化符号、文明纹络。也正因此,方言才有了集体记忆的重要价值,方言才有了寻找历史真实的重要价值。以方言为载体的民谚、民谣、民歌,乃至民俗、俗语才理应成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受到保护。2012年,文化部将陕北省定为国家级 “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陕北方言自然成为破解这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文化基因、文化密码的钥匙。在这样的背景下,这部梳理和研究陕北方言的大书显然是求之难得的。

  这部书为什么赶在了点上?为什么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为什么出自非项目课题、非专业人员之手?这与陕北封闭的地理、开放的历史、传统的民风有关,与作者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浓厚的文化情结有关。长城黄河在陕北交汇,大漠草滩与黄土高原在陕北交界,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在陕北交融,黄帝陵延绵不绝的香火、李自成改朝换代的闯旗,赫连勃勃“美哉斯阜”的感叹、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的悲歌,使陕北文化代表性、典型性相得益彰。王六是陕北文化核心区绥米之地的米脂人。他以知青下乡步入社会,种过地,当过兵,挖过煤,卖过粮,教过书,当过村干、乡干、县长、县委书记。用他自己的话说,对母语的生命感悟、交流商洛工作后距离产生之美感,使他对传承历史文化有份不能自已的冲动和自觉。

  是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正日益成为有识之士严肃思考的课题,也成为政府守护中华文明的责任。今天我们能读四书五经、吟唐诗宋词,徜徉于中华文明大美意境之中,实在是一大享受,这关键在于“留住”。陕北方言成语3000条,留住了祖先的声音,多一份中华文明之多元多彩,让我们有机会打通时空隧道,与古代对话,倾听历史回音,是为善举也。

  《 人民日报 》( 2013年10月29日 24 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