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否娶了徐达的二女儿(辅君安天下旺夫30年)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成为后宫之主的皇后,绝大多数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凭美貌和气质得以正位中宫。她们中也不乏才德貌俱全者。但是,有这样一位皇后,论美貌,她像美丽的莫愁湖一样风华绝代;论仪德,她得到了上至两朝天子,下到黎民百姓的交口称颂;论才干,她曾设计守孤城,独退数十万敌兵,也曾经数次劝谏皇上安抚天下……更为传奇的是她与夫君的天生旷世奇缘……

一、绝世才德貌 奇缘定三生

“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照明乎明,大将军一人也。”这是明太祖朱元璋对其帐下第一员大将徐达所做的评价。

徐达是明朝开国元勋,不仅骁勇善战,而且棋艺也颇精湛,太祖常常拉他对弈,二人互有胜负。建国后的一个春意盎然的下午,太祖又棋兴大发,召来徐达,执意要与他一决胜负。然而此时徐达深知,旧日为兄弟,今日为君臣,棋中乾坤,胜负难料,常言伴君如伴虎,

今日胜之或让子输局,都难免触怒龙颜。徐达沉吟再三,遂仗棋力深厚,以巧思相让,于败局中用自己的白子摆出“君臣”二字,令太祖赢了此局,又心中有数。

收局之际,太祖龙颜大悦,一时兴起,遂下旨以莫愁湖花园相赠。君臣当下在一片春光绿水中执手而笑——而论棋漫语中,却没料到这花园所系的皇族与徐家一段奇缘,冥冥之中已经注定。

几年后又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美丽的莫愁湖水像当年一样春花缭绕,绿水逶迤。胜棋楼上,徐达闲来无事,重摆当年与太祖的对局。正当将军手落棋定,一“君”字落成之际,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划破午后的静寂——徐大小姐来到了人世。将军弃子而起,长笑而出,只留得胜棋楼上一盘残局。而那个赫然的“君”字,似乎也昭示着与它一同到来的那个婴儿的不凡命运。

朱棣是否娶了徐达的二女儿(辅君安天下旺夫30年)(1)

徐将军得女,欢喜异常。起名妙云。而那徐大小姐,生来水灵俊秀,一双明眸真似清澈晶莹的莫愁湖水,娇嫩肌肤更赛莫愁园中出水芙蓉。将军对这位冰肌玉容、眉宇间似有说不出灵气的幼女无限爱怜。而此女百日抓周,竟同执书本和刀剑,实令将军惊喜不尽。

太祖听说此事,也深喜爱将得此良女,与马皇后同赠徐大小姐玉书剑各一,嘱将军善教此女,说她虽是女流,将来也必能为国所用。徐达再沐皇恩,感激不尽,对女儿更是用心调教。日子倏倏而过,徐小姐果然不负父望皇恩,三岁便识字读书,五岁诗文成诵,八岁吟诗作画,显示了惊人的聪明才智。

徐达对之疼爱有加,便请当世鸿儒,授以诗书,而徐小姐聪颖好学,深得老师嘉赞。

她虽勤读诗书,性情恬静,贞德温顺,但也许是出身武门的缘故,她对刀枪也颇有兴致,常常随父习武弄剑,研读兵法。更难能可贵的是,与其父言及国家兵事时颇有见地。

徐达对此女益发疼爱。这些年间,太祖对徐达仍很器重,君臣莫逆。太祖早闻其长女生时徐达正成一“君”字,便深知此女与皇家有不解之缘,又知她文武全才,更是喜欢,便与马皇后常常召她入宫,要她常伴君、后身侧,闲话诗书家事,甚为融洽。尤其马皇后与之更是投缘,待之犹如亲生女。

十几年内,徐将军又添三女一男,而太祖皇帝亦得了二十四子,转眼也都成年。二十四子中,太祖对四子朱棣最是喜爱,常赞许此儿文能诗书,武能刀枪,为人干练,深沉不浮,很是符合自己的脾性。

朱棣是否娶了徐达的二女儿(辅君安天下旺夫30年)(2)

平日若闲,也定召前来,问答天下,舞刀弄剑,见他年纪轻轻便有雄才大略,太祖总感慨似乎又见自己当年。

徐家小姐与朱四子常往来太祖与马皇后宫中,同得二人恩宠;自然也渐熟识,言语之间初时只相互敬重,渐而仰慕,开始谈天说地,

颇为默契。如此数年,竟都把对方当作自己的知音,情愫暗生。

朱四子也曾到徐家的莫愁园中一览当日太祖与徐达对弈旧地。望着莫愁湖的清水朗日,岸边的红花碧树,忆起听他人言及徐小姐往日佳事,侧目看身畔端庄秀丽的徐小姐,他不禁心有所思……

男婚女嫁乃人世永恒不变的主题——庶民如此,皇室亦如此。皇子纷纷成人,太祖自然虑及婚配。太祖当年不坏长子为皇储的前世规矩,立长子朱标为太子,但他最疼爱的是四子朱棣,深觉此子对国家社稷必有一番作为,所以立意要为四子燕王娶一个才貌俱佳,识体有德的女子。

一日与马皇后言及此事,马皇后笑曰:“这样的人选何劳圣上愁烦,老天早为棣儿般配良缘。”太祖一愣,旋即想起一个人来,不禁仰天而笑:“糊涂,糊涂,如此佳儿良女,不成姻缘,有背天意啊!”

朱棣是否娶了徐达的二女儿(辅君安天下旺夫30年)(3)

当下太祖与马皇后计议妥当,便急召徐达入宫,要与之对弈。二人棋至中盘,太祖笑道:“徐卿真是棋艺不减当年。”徐达躬身说道:“圣上威风日盛,臣却已老矣!”太祖下定一子,笑吟吟地说:“你我风华已去,然可喜还后继有人,就说我那棣儿,卿以为才干如何?”徐达不知其意,只得含糊应道:“燕王大才天下皆知,臣岂会有眼无珠?”

太祖大笑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你我君臣,共风雨,罹百难,已有28年,此番相知相交,实为可贵。而今卿长女品貌俱佳,我四子文武全才,卿若有意,何不于你我之间再添良缘?”

徐达先是一惊,略一思索,遂拜倒在地:“圣上龙恩,四子英才,臣感恩不尽。”

太租听得此言,龙颜大悦,忙将其扶起:“如此说来我们就是亲家了,爱卿不必行此大礼! 卿不吝爱女,朕甚感激,你我水酒一杯,以示祝贺!”君臣二人举杯一饮而尽,杯酒之中,定下此番姻缘。

离开皇宫,回到府上,徐达还未及换去朝服,便连忙派人把小姐叫来。徐达虽一生戎马,却也并非草莽鲁汉,他在外为人正直诚恳,从不以势压人,在家听任儿女们自主行事,婚姻大事也决不肯独断专行,对才华出众的长女,尤为如是。

这两年品貌双全的长女正值妙龄,远近文武百官的公子们,平日里前来提亲的也为数不少,他和夫人在众多人选之间,也有对人品才貌都还中意的,但每次问及小姐,她总是笑而不答,最多不过回爹娘一句:“女儿尚小,爹娘难道真烦了女儿不成?”

初时,徐达以为她年幼害羞,总劝她女大当嫁,然而她总是不从。徐达深知此女凡事颇有主见,既不肯应,必有缘由,也就不再勉强。后来还是顽皮的二小姐对他言道:“姐姐与朱四子情笃意深,爹爹不见朱四子三天两日来莫愁园赏花,其实是人面赛桃花,‘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徐达这才略有

所悟,欣喜之余又不免烦忧。朱四子固然人才难得,但皇室婚姻向来由圣上亲点,此番姻缘实颇渺茫。不曾想今日圣上竟然亲许,他当然就一口应下。

正转念处,珠帘轻启,女儿已到面前见礼。只见她朱唇明眸,乌眉碧发,浅笑嫣然,似莫愁湖水化成,天上云彩变就。徐达上前佯装施礼,笑道:“为父道是我的顽劣丫头前来,却原来是王妃驾到,我这厢有礼了。”徐小姐一听,颇为诧异,不由脸颊一红,也微微一笑:

“愚儿不明父言何指?”徐达哈哈大笑,将皇上求婚之事明告。

不料那徐小姐听罢却玉容不展,愁锁眉头。徐达忙问何故,她沉吟半晌,才抬头缓缓说道:“四子是一世英才,女儿与燕王又确是自小情意相投,嫁与燕王,原是女儿难圆的非分之想。然而每每私下念及,都觉女儿无此仪德,难担佐燕王之重任,便不敢再想。而今皇上竟亲指婚配,女儿实恐有负圣恩。”言罢,竟有呜咽之意。

徐达肃然站起,着重言道:“吾儿实是多虑,为父半世风云,尚敢有一言断语:似吾儿这般品貌才德,与燕王实是旷世良缘,女儿未嫁即虑及日后妇德,更见不寻常处。吾儿嫁后,只须时时将今日之言记在心中,竭力侍夫,定可佐燕王为国建功。”

徐小姐含泪凝眸,望着父亲炯炯双目,不禁动容:“女儿谨记父亲教诲,不敢有半分懈怠……”

朱棣是否娶了徐达的二女儿(辅君安天下旺夫30年)(4)

时值洪武九年,太祖下诏册封徐小姐为燕王妃。初秋的莫愁湖水,清澈碧绿。生长于此15年的徐小姐终于告别了这里的鸟语虫唧,带着她出生时与皇室的不解之缘,带着一身贤德才华,踏入了燕王府。此后的20余年,她随燕王历艰难险阻,终于辅佐燕王成就大业,更为天下黎民造福无穷。

二、护国历艰辛 风雨伴君行

封建王朝中,多数的嫔妃生活不免乏味。然而徐王妃与燕王自小就两情相悦,婚后感情十分融洽,她忙着照顾夫君起居衣食,又忙着陪其习文弄武,生活自是毫不单调。燕王若上朝理政,她便到马皇后宫中一尽为媳妇的孝心。马皇后对她本来就宠爱,这番有了婆媳之亲,更将妇道尽数相传。

徐妃聪颖谦恭,深得马皇后赏识。一日马皇后问道:“为妻者如何?”徐妃坦言:“为人妻者,侍奉衣食,促其上进,助夫成业。”马皇后深以为然,又语重心长地相嘱:“棣儿胆识雄才与太祖相略,而二人急暴脾气也如出一辙。平日处事,失于鲁莽,若为王者,易为残暴。这可全靠我们为人妻者全力劝导啊!”徐妃深为马皇后之言所动,当下拜倒立誓:“儿臣一定不负母望。”此后她果然将马皇后教导谨记于心,身体力行,更对马皇后的贤德倍加崇敬。马皇后仙去,她斋孝三年,深为天下人嘉许,其贤名不胫而走,远播四方。

徐达闻之,深感欣慰:“有女如此,今生无憾啊!”

燕王的文才武略,有了徐妃这位贤内助,得以大放光彩。数次受命北征,攻无不克,所向披靡。太祖对他更是喜爱,文武百官也深慕燕王威德;对他的贤妃,更交口称赞。每每夜深,燕王也不禁将爱妻拥入怀中,由衷感叹:“我因有你,方有今日之功绩。”徐妃嫣然而笑:

“燕王固有百姓拥戴之心,方有今日之功绩。妾身不过代百姓之意,代百姓言而已。”燕王从此更加关心百姓疾苦。

封建王朝百世的规矩是立长子为太子,继承江山。明太祖长子朱标,俊朗儒雅,身负大明江山。而这一年天有不测,宫廷剧变,太子遭毒害惨死。太祖痛不欲生。然而国不可无皇储,太祖方葬罢太子,又需虑及此等大事。其实太祖早就对四子朱棣钟爱有加,认为此子智虑双全,有勇有谋,大明若交至其子,胜似亲临。然而若按世习,太子既死,皇长孙是当然的继承人,太祖念及已死的太子,不忍亏待其后人。然而转念又想,若立皇长孙为皇储,恐功高望重的皇四子不服,皇室不稳。左思右想,陷入两难。

朱棣聪明过人,太祖之虑岂无觉察?七尺男儿,旷世英才,当然想亲临天下;然而礼法仁义,实难违背,两相思量,终于把那争太子位之念强自压下。这日晨起,乌云压顶,不免有些感叹烦闷。正无聊间,门帘轻启,徐妃手捧香茶,款款而入,人面如花,一似往昔。她奉上茶碗,轻笑说道:“燕王好早。妾知今日天气引人烦闷,特奉清茶为夫君宽心。”

燕王见到俏丽的爱妃,心情已好了一半,当下笑道:“烦爱妻劳神。方才是有些忧烦,但有爱妻相伴,已全无踪影了。”徐妃笑道:“如此妾就宽心了,妾早知燕王知书识礼,为人处事仁义为先。”

说罢满含深意地看着燕王。燕王口呷着茶,不禁启眸赞叹道:“知我者,爱妻也。”徐妃微笑不语,她是恐丈夫一时心起,争太子之位,坏了礼法,失了仁义。此时见丈夫如此知礼守法,不禁很是高兴。娇美的容颜,不觉间又增了几分华彩。

朱棣是否娶了徐达的二女儿(辅君安天下旺夫30年)(5)

朱棣既无意太子之位,终于促使明太祖下了决心,立朱标之子——皇长孙朱允炆为皇储。后来朱允炆这登基,年号建文。朱允炆与其父相似,虽文质彬彬,身为君王,却和善软弱。

太祖亦深知此子非帝王之才,于是在有生之年,竭尽所能,为大明后世免除后患。为此,他变得善猜好杀——庆功楼一把火除尽元勋宿将,便是恐他日这些重臣弄权危及朱氏;又将几个能干的儿子都分封到北方的重要省区,授之以军权,一则外御强敌,以保大明;二则内护朝廷——“朝无卫臣,内有奸恶”之时,可“统军领兵讨平之。”燕王雄才大略,被其父派往北方守边建邦。

于是,就在洪武十三年,年轻的徐王妃离开了生活十几年的南京,随燕王入北京就藩。莫愁湖水轻扬微波,似乎也在不舍她的远去;草木鱼虫也皆深深祝福,愿它们那美丽贤良的王妃能为北方人民带来幸福。

来到北京这块从未谋面的土地,燕王和徐妃都很快把这里当做了家乡。在这里,他们更加相亲相爱。徐妃协助燕王安抚百姓,建郡立业;帮燕王谋划军务,安排流民,兴修农业;支持燕王英勇征战,连连获胜。北方边防越来越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燕王和徐妃再次英名远扬。

然而树大招风,燕王为天下黎民爱戴景仰,却招来了建文帝朝中一些妒臣的猜忌。他们在建文帝面前几进馋言,说燕王扩充势力,有意亲临天下。初时建文并不相信,然而他年纪尚幼,难免没有主见。久而久之,随着燕王的名声日盛,建文终起疑心,决意削藩。

对徐妃来说,这是段快乐而平静的日子。她为燕王添了三个儿子后,不仅要去照顾丈夫,而且要教育儿子,更为繁忙。然而她相信一切都是美好的,从未想到已有一片乌云遮住了天空。

这日清晨,徐妃又早早起身,携幼子在花园游戏。不觉间日已近午,孩子们玩累了,让下人带去歇息,徐妃要起身回房小憩,突然想起自己这些日子心思过多放在幼子身上,不免疏忽了丈夫,不觉心下歉然,于是收住脚步,转向燕王书房。

推开门来,她不禁悚然一惊。

燕王还在案前闭目沉思,双目微黑,面色青暗,竟有说不出的憔悴,肩上的长衫滑落一半,徐妃推门而入,他也毫不知觉。

徐妃心下暗痛,忙将长衫拉起为他披好,燕王这才惊觉启目,见是徐妃,微笑道:“爱妃来了。”

徐妃无限爱惜地说:“几日下来,燕王竟憔悴至此,实在是妾身的疏忽罪过。”燕王眉心微展,会心笑道:“怎怪得爱妃?”随即又无限忧烦,一声长叹道:“爱妻不知,国事有变。”

徐妃一惊道:“妾只闻诸王在北方御敌建邦,颇有成效,国应太平,怎会有变?”燕王拍案而起:“妻言极是。只可恨小皇帝年幼,听信嫉贤妒能的庸臣之言动了削藩之念。爱妻请看:周王、湘王已死,齐王、代王、琨王也被贬为庶人。”徐妃接过丈夫手中公文,也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爱妻以为如何?”徐妃沉吟半晌,方抬起头来,缓缓说道:“诸王之中,以夫君最是智虑过人,所建功勋也最宏大。若果真是皇上生疑,夫君当为遭难第一人,若圣上确要铲除诸王,夫君绝难逃脱。

朱棣是否娶了徐达的二女儿(辅君安天下旺夫30年)(6)

燕王听罢,不禁仰天笑道:“我朱棣难道还怕死不成?”随即长叹一声,朗声诵道:“朕之诸子,汝独才智。秦晋已薨,汝实为长,攘外安内,非汝而谁? 尔其总率诸王,相机度势,用防边患,奠安黎庶,以达上天之心,以副吾付托之意! 其教慎己,毋虑!”

燕王吟罢,不禁泪流满面:“太祖的谆谆嘱托,我未有一刻敢忘可小皇帝……当日父王驾崩,我重孝南行,建文初继大统,竟不念叔侄之情,阻我入京。当日的哀泣之情怨愤之气我都一一按下,可如今他又发难,当真欺人太甚!”

徐妃听罢丈夫所言,也不禁心潮翻滚,她自小熟读诗书,自知祖宗礼法,不可逾越,是以当年也曾劝丈夫不争太子之位,而甘愿北上就藩,于蛮荒之地安家,建国兴邦,二人的辛苦,建文的荣华,为臣的原不敢言怨,但如今建文竟生疑心,起诛杀之意,能不令人悲愤?!

她望着面前的燕王,正值壮年,威武挺拔,腰悬长剑,实为一代英才,不禁心中一动,当下言道:“当日在京师时,感马皇后之德,妾蒙恩宠,马皇后曾语妾云,妾身出世时,家父刚好用棋子落成一个‘君’字,先帝即以妾身与皇室有缘。今日想来,莫非这‘君’字真有所指——”

说到这里停下来,望着丈夫。燕王动情地握住徐妃的手道:“我又何尝没有此心,但是先帝遗嘱——”

“可是如今并非燕王先起此心。他人所逼至此,难道生死关头,夫婿一世英才还果真坐以待毙?”

燕王点头道:“人先不仁,我后不义。大丈夫原也不必拘泥于此不化礼法,然而如此一来,便成叛逆,必落骂名。我的力量不如建文,全仗兵精马壮,人心所向。若失人心,绝无胜望。”

朱棣是否娶了徐达的二女儿(辅君安天下旺夫30年)(7)

徐妃沉吟半晌道:“燕王原本是受先帝遗托,匡扶幼主,‘攘外安内’乃先帝嘱言,如今朝中有变,幼主受奸臣迷惑,燕王当然应该清君侧、除奸臣,以保大明江山,天下太平。燕王以此发兵,绝无不妥!

燕王听罢,不禁展颜笑道:“爱妻所言极是,实解了我心头大结呀!”

三、漫语生死际 数言退万兵

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雄才大略的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谕告天下,要斥君侧奸臣,平朝中之乱,挥兵南下。燕王大军虽在数量上处于劣势,却皆是精兵良将,个个身经百战,对燕王忠心不渝。

燕王本人更是骁勇善战,深通兵法,此番发难,势不可挡。建文帝虽统一国之兵,然满朝元老良将已为太祖消除殆尽,战事一起,便处劣势。两相交战,历时三年,其中几经反复,形势越来越对建文不利。

明建文六年,燕王兵逼大宁,精骑良将,势难阻挡。建文帝无奈之际,只得施围魏救赵之计,派大将李廷康领兵数十万,进攻北京。将其团团围住。年轻的燕王之子朱高炽,奉父王之命,留守北京,精兵强将,已随燕王南下,城中实力,实为薄弱,北京城岌岌可危。

这日天尚未亮,高炽便登上城头,视察军情。放眼望去,敌人营寨绵延数里,火光漫山遍野。高炽心下暗惊,再回头望身边的守城将士,残弱为多,又连日守城,已疲惫不堪。

如若敌人果然全力攻城——朱高炽一念及此,不禁打个寒颤。几日来他亦苦思御敌之策,然敌强我弱,力量对比确实悬殊,终无良策。昨日有报,敌营加紧练兵造械,想来不日之内,即要大举攻城,高炽更是终日愁苦,彻夜难眠。下了城头,他才闷闷回到营中,已有营卒来报:王妃驾到。

高炽连忙入帐,进见王妃。此时的徐妃年近不惑,却仍端庄秀丽,北方风沙,大兵困城,亦丝毫未减她的雍容不迫。她见到爱子愁容满面,早已心痛起来,忙命人去煮参汤来,然后温言说道:“军务繁忙,我儿连日操劳,不要累坏了身体才是。”高炽叹道:“母亲,城外敌情紧迫,敌众我寡,如若敌军近日大举攻城,一旦交锋,恐难以抵挡。儿想是否可派人南下搬兵,让父王回军救城?”

朱棣是否娶了徐达的二女儿(辅君安天下旺夫30年)(8)

徐妃听罢,不禁暗暗皱眉,然而高炽年幼文弱,她也不便相责,当下浅浅一笑,道:“高炽我儿,为娘问你,父王的千秋功业,你我妇儿区区性命,孰重孰轻?”

高炽郑重道:“我等性命比之父王功业,原本轻如鸿毛。”

徐妃微笑点头,道:“儿所言极是。既是如此,怎可因小失大?”

“为儿的原不为一己性命着想。然而满城妇幼,岂非无辜而遭荼毒?”

“炽儿仁慈,实可嘉许,但再听为娘一言。如今你父王大军兵临大宁,其城指日可破,建文心惊无策,方出此御敌之计,调数十万大军北上围北京,只求逼退你父王,以解燃眉之急,我儿若求救搬兵,岂不正中奸计? 此其一。建文帝之军号称数十万,然而一来心悸家中老幼正遭战火,还恐你父王得胜后他们遭受牵连,二来万水千山,北上水土不服,如此人心不齐之军实无强力,此其二。李廷康乃一介庸才,以其为将,兵未发,已输三成。我城中虽兵少且多老弱,然而人心齐,粮草足,倚城墙之险,未必就不能拖得一时三刻,此其三。如今之计,只有壮我军威,誓死抵抗。待你父王捷报再传,兵逼都城,那建文帝定会速召李廷康搬师回救,北京之围必可自解。”

高炽听罢,不禁汗颜:“娘亲在上,为儿愚钝,险些坏了大事。为儿这就下去安排,定可等待父王凯旋而归!”

“吾儿莫急,”徐妃无限慈爱地拉住爱子,“待喝了参汤再去也不迟。为将帅者,当从容不迫。”

高炽心下又自惭愧,忙定心神,喝下参汤,片刻心神大安,精神抖擞,又上城头视察,安排军务。

当晚,高炽营中夜读兵书,苦思保城之策,徐妃又着人送来一幅锦图。高炽展开看时,但见营寨城墙,一兵一卒,徐妃均已安排妥当,早班晚换,你退我上,一一周详。读罢暗思,不禁又是感激,又是叹服。当下谨遵母命,召集兵将,安排妥当,鼓其士气,安其就位,一应军卫,皆誓死保城,一时士气大振。几日无事,北京城在剑拔弩张之间,仍巍然屹立。

这日日出时分,高炽像往日一样视察了一遍防务,下城刚要回到营中,忽闻城外鼓角相逐,喊声渐起,胆颤心惊,早有哨兵来报,敌人已尽数出动,大举攻城。敌兵众多,城内人少,虽弩箭不停,然而杯水车薪,敌人已渐近城下。片刻之后,前哨再报:敌人已架起云梯,正在攀城,我方将士英勇抵抗,敌人虽一时尚未攻入,然而情势已万分危急。高炽心如火燎,再上城头,决意与众将士同生共死。

朱棣是否娶了徐达的二女儿(辅君安天下旺夫30年)(9)

只见城头上喊杀声滔天,刀光剑影,己方将士仍誓死抵抗,一时之间,敌人还攻不上来。但俯身向城外望去,只见敌军漫山遍野,攻势一浪盖过一浪,无止无休。己方将士纵再神勇,坚持抵抗,如此下去也不免力竭而终,此城不保。高炽不禁浑身冷汗却又心无良策,只有大声呼喝,安排将士们全力抵抗。

杀声连连,号角不歇,正值纷乱之际,忽然竞有清脆的琴声响起。那琴声清脆悦耳,虽在敌军之中,仍声沁心肺。两军将士皆感诧异。瞬时之间,喊声渐弱,刀枪渐慢。琴声渐大,琴音也渐变化多端。初而低沉婉转,像南国小桥流水,蝶舞花艳;继而欢腾跳跃,似妙龄少女银铃徐歇,笑语轻歌;再又呜咽幽怨,如闺中怨妇低声哀诉,泣语连连……南国将士听在耳中,似故乡曲般细语呢喃,不禁浮想联翩。

众人转头看去,但见城头彼侧一行车辆缓缓而来,车上各有一妇人低首抚琴,当先一人容颜如画,正是燕王妃。

琴声方歇,突然又闻一阵清脆的喊声,城头冲上一队巾帼女将,执枪披甲,个个英姿勃发,口中高喊:“誓死保城!”便投入到御敌将士之中。城中将卫,见妻子姐妹也来助阵,不禁力量与信心倍增,顿时疲惫之状尽去,军威大振。南国军士的耳边尤自响彻动人的家乡呼唤,又见对方妇人参战,不禁心下愧然,纷纷想到人皆有妻儿,为何如此相逼,我那娇妻,不知此时如何? 早有许多人动了退去之心,士气大衰,竟停滞不前。

双方此番两势相易,不过倾刻之间,一位雍容高贵,面若观音的女子缓缓踱到城头上,众兵将为其绝世风姿所震,竟目不转睛地盯着她,但见她频频击掌,已有数十名彪形大汉登上城头。

燕王妃朱唇微启,似以什么相授,几句话便停住不语,却听那排大汉皆大喊道:“南边众位兄弟,我与你等本是同乡,为建文保国立邦随燕王迁徙此地。

建文帝年幼,听信奸臣所言,不感我等风霜之苦,竟又起意诛杀燕王,燕王才被逼起兵,只为杀奸臣,清君侧,实是为国为民。你等舍家弃亲,几番艰难,难道为的是任奸臣继续惑乱朝政吗?”

他们喊完后便再听王妃相授,片刻之后,又即再喊:“燕王大军指日便进大宁,直指南京,你等家人儿女水深火热,诸位竟无骨肉之情?”

朱棣是否娶了徐达的二女儿(辅君安天下旺夫30年)(10)

“燕王大业转眼即成,你等杯水车薪,实是为建文做无益牺牲!我等已决意不向燕王搬兵求援,燕王也断不会退兵回救。听凭奸臣削藩原本是一死,今日为燕王大业也不过一死,我等的性命早已置之度外!”

南国士兵,个个呆立,神情如中魔,城上又喊道:“众位兄弟还是不要为奸臣卖命送死,快快回家去吧! 燕王仁义,决不会追究你们的!”

话音刚落,攻城大军阵势大败,不知是谁已带头高喊:“不打了,不打了! 咱们不跟他们一命换一命啊!”“建文不行了,不为他卖命了!”顷时,敌军兵将便有丢刀弃甲,仓皇而退者。人声渐杂,退兵渐多,片刻间溃不成军。

李廷康虽大声呼喝,然而此番情景,又有何用? 正慌乱间,有报前来:燕王已大破大宁,直逼南京。李廷康手中弯刀跌落马下,不禁仰天长叹。把手一挥,率残兵仓皇退去。

徐妃站在城头,微风扬起她的衣襟,夕阳照在她的脸上,她安详的面庞上带着平静的笑容,更显得风华绝代。她极目远眺,似乎已看到燕王入主南京……

公元1405年,燕王朱棣率兵攻入南京,建文帝逃无踪迹。朱棣登基,后世称为明成祖。同年,徐妃被立为后,母仪天下。

四、劝夫宽民政 阻君定爵名

明代的帝王多是昏庸之辈。明宣宗喜爱蟋蟀,终日嬉戏;明神宗荒淫无度,二十五年不理朝政,然而大明江山竞能保持数百年,在封建王朝中已算是很长,却是全仗太祖、成祖两位一生功业无数。前人种下大树,后人方得乘凉。成祖少年便为太祖安邦安国,征战无数;登基后,更是挥斥方遒,叱咤风云,修建北京重筑长城……此中功劳,自然有成祖盖世英才,然而也有徐后的呕心沥血,成祖也一直感念徐后恩德,无以言报,心下常觉歉然。

这一日,成祖与爱妻重游莫愁湖,但见碧波微浪,一似当年。成祖忆起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昔日情形,恍若隔世,不禁叹道:“朕与爱妻幼年相识,相识相慕。父皇成全,得以双栖双飞。婚后卿贤良有德,助朕立世。当日起兵之时,卿力解朕愁,更兼困北京之际,若无妻助,怎能解我后顾之忧。朕实为感念,今日已临天下,世间万事万物,卿有意者,决无不应!”

徐妃望着青草碧水,感慨万分地说:“妾身自幼生长于此梦幻之乡,蒙君恩宠,婚配圣上,如今又贵为皇后,又复何求。然而此番流离,妾方解世间疾苦,连年征战,人民困窘,使妾虽感自身之福,亦不由念他人之苦,故想乘今日之兴,代他人恳请皇上,宽简民政,休养生息。”

言罢望着成祖,甚是诚恳。皇上不禁动容道:“难得皇后如此为国为民,朕感激不尽,岂有不应之理?”

朱棣是否娶了徐达的二女儿(辅君安天下旺夫30年)(11)

次日,明成祖诏布天下,宽兵简政,安抚百姓,人民生活渐趋平稳安定,明朝社稷亦渐渐走向繁荣,天下苍生无不感激涕零。然而成祖对爱妻仍心存感激,执意要做一件令徐后欢心的事,却苦无良策。多日思忖,这日朝毕,忽生一念。

原来成祖当日起兵之时,徐后的胞弟徐增寿经常向燕王私送军事,被建文帝诛杀。成祖知此弟深得徐后喜爱,被诛后徐后常常暗自垂泪,他便想为其弟追赠爵号。

想到此处,成祖心急难耐,直奔皇后寝宫,人未到,声先行:“爱妻迎驾,朕有喜讯相告!”徐后笑吟吟地从宫中走出,娇嗔连连,却不掩心中喜欢:“皇上贵为天子,怎地仍是这般性急,容妾身整装接驾啊!”成祖说道:“哈! 皇后不知,朕有喜讯相告,是以性急! 朕想要为令弟增寿追赠爵位,卿可高兴?”话语中掩不住得意之色。

徐后原本笑靥如花,听罢此言,却缓了脚步,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掩去。成祖见状,甚为不解:“爱妻可听见朕言? 难道不为国舅高兴?”徐后不语,将皇上迎入宫中坐下,沏茶侍奉已毕,又站立一旁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成祖仍很欣喜道:“爱妻呀,可莫怪朕未曾与你商议,这名号朕都拟好了呢!”

徐后眉头微蹙,问道:“皇上,请容妾一问,这为臣之道,首要为何?”

“为臣之道,首要的当是一个‘忠’字!”

“圣上说的好,不忠之臣,皇上将何以处置?”

成祖道:“不忠者,格杀勿论!”

徐妃听罢,微笑颔首:“圣上贵为一国之主,岂能言而无信? 方才则要封爵,此际又要杀人?”

成祖似有所悟,不禁扬眉道:“卿所言,是要朕不加封国舅不成?”

“增寿乃我爱弟,妾对其死有切肤之痛,于我而言,甚感龙恩。然而于国而言,他身为建文重臣,却私通外敌;圣上要表彰此等不忠之臣,何以臣服天下? 他日又如何训戒百官? 于我于国,妾岂能为己累国?”

成祖动容道:“爱卿一心为朕为国,实可昭日月,朕无以为报。卿一意为朕,朕岂可有愧于卿?”

“皇上……”

“卿勿再言,朕意已定!”

朱棣是否娶了徐达的二女儿(辅君安天下旺夫30年)(12)

徐后跟随成祖多年,深知他甚是倔犟,意既已决,誓难更改,只得道:“圣上龙恩,臣妾不尽感激,然而于礼于法,妾仍以为此中利害,仍须三思而行,若圣上一意如此,恕妾不谢龙恩!”说罢欠身一拜。

成祖慢慢饮茶,似乎也在深深思索。徐后知道再说什么也无济于事,只有默默祈祷成祖不要鲁莽行事。

这晚孤灯长夜,徐后辗转难眠,不知成祖到底如何决定,在她心中,成祖的社稷江山,朱氏的功业万代,实胜过己身一切。辗转之间,耳边不禁又响起马皇后当日嘱咐:“为人妻者……”

次日方才起身,刚刚用完早膳,已有来报:“贺喜皇后娘娘,圣上已降旨为国舅增爵!”徐后不禁一声长叹,花容黯淡:“圣上此行,实非妾心啊!”此时的徐后,不禁忆起当日马皇后所言:“棣儿的脾性……”

燕王旧日虽也顽犟,但无碍大事,今日亲临天下,万人之上,若果然独断专横,必引祸端……徐后抬眼望苍天,隐隐感到了肩上的重担。

五、教子保贤臣 皆为天下平

朱棣的脾性极类其父,登基之后,安邦抚民,数件大事,甚是英明,一时之中,朝臣百姓,竞相称颂,他就不免矜傲起来。忆起当日自己不辞辛苦,北上就藩,却招重臣猜忌,被逼起兵,南下征战,九死一生,也自忿恨。得胜之后,为首之臣虽已诛杀,但仍难泄他心头之忿。于是,朝政稳定之后,他又开始筹划诛杀大批建文遗臣。

而此时,徐后也自有一番事情在忙。徐后妇德,天下称颂,婚后以相夫为己任,助成祖成就大业;对皇子倾心爱护,悉心教导。此番成祖天下已定,又英明神武,深得民心。徐后便把心思转到儿子身上。徐后深知,他日江山平稳,全靠皇储德才,所以连日来,一直心系此事,今晨又有主意,只等前去禀明圣上,得他允诺,便得施行。

洗漱完毕,早膳用过,徐后便前往皇上书房,边走边想,近日里一直惦念儿子之事,倒疏忽了皇上,不知身可康健,国事可重? 一念及此,不由脚步加快。进得书房,但见皇上正俯案疾书,徐后嘘声示意身旁侍臣不得言语,皇上凝神专注,也未察觉徐后来到。

盏茶功夫,皇上方掷笔而起,长吁一口气,却见徐后微笑在侧,惊道:“皇后何时来到?”随即笑道:“可也正巧,快快瞧朕又做了件大事,泄朕多年怨气!”

“噢? 妾也正有一事相告,如此极巧,妾倒愿先闻圣上的大事!”

成祖站起身来,负手而立,仰天长笑,得意之极:“我要杀尽建文遗臣,解当日猜忌之怨!”

徐后听罢,大惊失色,心头愁云,顿然而生。皇上登基后果然日益专断,不听己言。执意追封国舅,这番竟又要滥杀无辜,如果实行,祸端必起。虽知此番劝谏必极艰难,然而昔日马皇后训诫、父亲重望,犹在心中,岂可有负?

朱棣是否娶了徐达的二女儿(辅君安天下旺夫30年)(13)

当下故做欢颜,道:“那些建文旧臣,妾早已恨之入骨,杀之后快。但妾从不敢起诛杀之意,原本有所顾忌,今日听圣上一言,倒也不应再顾忌我大明千秋基业,而应以泄心头一口怨气为先!”

皇上听罢,唇边笑意敛起,颇为困惑:“皇后所言顾忌我大明江山,不知何指?”

“圣上英明,怎会不知,定是又在考教妾身了。当初的乱臣祸首,已被诛杀,其他建文遗臣,皆为先帝精心挑选,实是国之栋梁,但他们不阻建文帝削藩,确实当死。皇上杀了他们,并无大碍,虽然大明再无可用之材,然而以圣上神武,自可以一人而治天下!”

成祖听罢,不禁暗自心惊,汗如雨下,抬起头来,见徐后一双明目正深深望着自己,当即心下雪明,点头叹道:“皇后明鉴,朕又鲁莽了。”

徐后再笑:“如此说来,圣上这刚起的手谕,怕是白费了。”

皇上只是笑道:“快快毁去,快快毁去!”

徐后终于长吁一口气,方才心安,旋即又笑言:“妾差点忘记了,此番前来,原有一言相禀!”

“卿但言无妨。”

“皇上英明过人,天下太平。然而陛下千秋之后,这朱氏江山,全倚后人。太子品行,即是大明未来,妾恳请皇上选取品学兼优、德高望重的当世鸿儒为太子之师。”

皇上听罢又不禁叹道:“卿实在是朕的贤内助。朕忙国务,疏误皇儿,多亏卿一片苦心! 朕即刻便遣人安排。”

“皇上明鉴,太子虽贵,然而其他皇子皆为朱氏之后,他日大明江山,皆有所赖,皇上可否不吝贤臣,每位皇子都严以律教——东宫太子如此,其他皇子也应如此,今世如此,代代均当如此!”

“爱卿为朱氏天下实忧思甚远。如此一来,朱门兴旺,天下岂有不兴之理?”

皇上紧执徐后双手,深情地说:“今晚朕与爱卿月下同饮,一谢卿意。”

一片苦心未付东流,徐后不禁露出由衷的笑容。

在徐后的倡导下,以后的皇子皆从名师,严以律教,自此形成规制,世代不改。

六、德行威天下 仙逝动地容

秋高气爽,更深露重。皇宫深院,徐后午夜梦醒,披衣伫立窗前,不禁浮想联翩。连日来与马皇后梦中相见,当日教诲,婆媳之谊,亦历历在目。先后虽故去多年,然而昔日教诲,仍受用无穷。力竭恩尽处,又托梦而来,星光月光之下,感恩不尽。今夜再次惊梦,又不禁愁烦,深觉自己力实微薄,一切言行,还有负于马皇后重望。此刻与星光相对,冷风习习,马皇后教导,又在耳边徐徐而起:“为人妻者……”

突然醒悟,不禁想到,马皇后为妻,己身为妻,均助君行政,而天下之大,满朝文武,若人人之妻皆效马皇后,则百官清明,大明亦必兴旺。念之及此,不禁心中浮起一个念头……

次日晨起。徐后禀明皇上,将文武百官的妻室召至宫中,设宴相待。

朱棣是否娶了徐达的二女儿(辅君安天下旺夫30年)(14)

席间,徐后长跪谢天,举杯言道:“我蒙先后垂爱,曾受谆谆教导,为人妻者不仅要侍奉衣食,更要助其业,辅其成。我一直遵之不敢有违。朋友之言,淡于生疏;君臣之言,有时未免荒于顾虑;唯有夫妻之言,婉转称心,语重心长。我于宫内敦促皇上以民为念,你等在家劝众臣为民谋福,如若果然君明臣贤,大明也必兴旺!”说罢,她将杯中水酒一饮而尽,面对诸人郑重说道:“我代先后与当今圣上,代天下黎民百姓共谢各位!”

在场众人无不动容,纷纷举杯应誓,必尽全力相夫教子,不负皇后重托,不负苍生重望。

此事传出,成祖与百官更深以为诫,君臣同德,共理朝政。明代江山在众多夫人佐夫立业之下更欣欣向荣。

40有余的徐后更加勤勉,以马皇后言行为守则,始终如一为君为国。不久,从小才华横溢的她为让天下妇人皆有良德,将《女宪》、《女试》汇为一体,编成《女训》二十篇训导天下妇女。为了相助成

祖安邦定国,她不辞劳苦,整理古人的嘉言懿行,编成《劝善书》,颁行天下。大明百姓感念国母仪德,纷纷效行,民风日益向善,百姓安居乐业。而皇后宫中那盏窗前的夜夜孤灯,不知有几人知晓,自古女子不理朝政,然而这位忧国忧民的一代贤后,又岂是那些千百年来争宠斗艳、寻欢作乐的后宫嫔妃们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神武的明成祖朱棣,既临天下,也多行武断,残忍专行,若无这位贤后,大明江山不知又会多了多少干戈、多少纷争? 这位自幼便与皇室社稷有不解之缘的奇女,历艰辛,踏险难,呕心血,为大明江山立下不朽功勋,不知只因苍天注定之缘,还是缘自这份悲天悯人之心?

徐后的传奇一生,留给天下黎民、大明江山的功绩,似滔滔黄河水,永流不尽。

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徐皇后一病不起。

成祖悲痛万分,遍集天下名医,却无回天之力。这晚徐后病情濒危,成祖与太子共守徐后榻前,不禁泪如雨下。

卧病已久的徐皇后,虽无春花之彩,然而如玉面容,风采犹存,樱唇启处,依然带着一脸安详笑容,声音若南国涓涓细流:“炽儿过来,听为娘一言。”

太子流泪上前,跪于床侧,紧紧握住母亲的双手。

“国事繁重,皇上日理万机,你要代为娘照应龙体,你也已成人,更应尽心辅佐父皇处理朝政,为父皇分忧,他日大明江山,全仗我儿啊!”

太子垂泪道:“儿谨记母后教导,不敢有半分懈怠。”

成祖听着,只是泪流滚滚,无以为言。

徐妃目光转向成祖,面上带着虚弱的笑容,嘱道:“圣上,妾即远去,仍有一言相烦,望君感念。”

成祖握起她的手,只感柔弱无力,见她也气息不调,眼见大限已到,又悲又怜,已说不出话来,只是连连点头。

“圣上英明,妾身得以侍君,一世无憾。今日远行,只愿陛下能一如往昔爱百姓,重贤臣,不急躁而行。……”

成祖含泪点头:“朕记卿言,卿可放心。”

“社稷安稳,勿重外戚——”徐后气渐微弱,手渐无力,声亦微弱。

她收回目光,闭上双眼,唇边又漾起一个安然的笑容,喃喃而语:“北国将校妻女,昔日与妾同生共死,原望与圣上重巡北方,安抚他们……叙别情……如今……只有抱憾……”

朱棣是否娶了徐达的二女儿(辅君安天下旺夫30年)(15)

说着说着,她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喘息更加微弱不匀,终于渐渐归于平寂。

听得她至死仍挂念百姓,不忘北国将校之妻,在场众人无不感动涕零。

而这一代贤后,面带着退万兵、经百事的不朽微笑,也终于带了些遗憾,溘然长逝,终年46岁。

悲痛欲绝的明成祖大举发丧,诏告天下,谥徐皇后为仁孝皇后,使她极尽哀荣,当时成祖正在开始营建北京和明皇陵,他决心让徐皇后成为北京明皇陵的第一位入葬人,于是先将徐后梓棺安放起来。

六年后,即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七月,北京城通往天寿山的路上,哀乐动地,素旗遮天,一条送葬的队伍绵延数里。队伍中,醒目的巨大棺棂上雕龙刻凤,昭示着徐皇后不同凡响的身份。而夹道相送的百姓比肩而立,莫不垂泪,更显示徐皇后生前的德名。而当日正值夏季,天色忽然大变,阴云遮天,冷风携雨,还奇迹般夹着霜花……这个传奇的场景为徐皇后在史诗中留下了不朽的赞颂:“德行感天下,仙逝动地容”……

徐皇后身故17年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在北征蒙古回师途中病逝,享年65岁,临终之际,朱棣一再叮嘱要将自己的灵柩与徐皇后合葬在长陵。

这就是朱棣的皇后仁孝皇后徐氏的一生,她是朱棣一生的白月光,“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爱情大概就足以形容朱棣与徐皇后的感情了。

朱棣是否娶了徐达的二女儿(辅君安天下旺夫30年)(16)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