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必去的几个胡同(逛了10000次南锣鼓巷)
提到南锣鼓巷,最先浮现在你脑海里的是什么?人多?好吃的多?商店多?
实际上,那条长长的人多店面又多的街,只是南锣鼓巷的主街而已。那些老北京的胡同特色,隐藏在胡同里的景色,只在主街上是完全看不见的。它们,都隐藏在南锣鼓巷的小胡同里。
今天,就让小编带你看一下,那些隐藏在南锣鼓巷的小胡同里,到底都有些什么。
前 鼓 楼 苑 胡 同
前鼓楼苑胡同里,大片的绿是最常见的。每一棵树的树干都宽宽的,小编总觉得每一棵都有超过100年的历史。
胡同里仍然还有多数住户,居民的平房每一个都没有丝毫被动过的痕迹,连屋顶的小石狮子保存的也非常好。
庆年时大大的红灯笼还挂在窗口尚未摘下,灯笼的绒布早已发旧,但却又充满着人情味。
胡同外是繁华喧闹的商业街,胡同里是岁月静好的人家。沿着居民住房多走几步,却得到了意外之喜。
藏在住户车下躲雨的小野猫悄悄露除了脑袋,环卫工人说,在胡同里有很多这样的小野猫,不用管它们。我问为什么,环卫工人笑笑,"因为管不过来啊"。
在自个儿家的院外放上小凳子是老北京人的一种习惯和传统了。
门口乘凉可从来都不是老年人的特权,坐在门口吹着小风,听着旁边树和风的声音,晃晃悠悠,一晚上就过去了。
因为还保存着居民的住所,每家门口不一样的门都有自己家的特色。一般来说会是这种传统的老北京大红门,门上贴着过年时贴的对联,门两旁放着两头石狮子坐镇。
后 圆 恩 寺 胡 同
后圆恩寺胡同有三大沉淀着老北京历史的必看之处:茅盾故居、蒋介石行辕和胡同小学。
藏在老北京胡同里的学校确实不少,但大多都改成了现代化的栏杆校门以及独立的传达室。而藏在后圆恩寺胡同的黑芝麻胡同小学,这传统古代大宅院式的建筑,似乎让我一下子穿越回了古代。
参观茅盾故居不需要任何费用,只要在门口的一个本本上留下你的联系方式和姓名即可。
茅盾先生在1974-1981期间住在这里,虽然只有短短7年,但是却保存了很多茅盾先生的字迹和用物,还有关于茅盾先生生平和成就的详细介绍。
而蒋介石行辕,好像一直都在修整当中,门从来没开过。
这么单看门面确实是很气派的。小编偷偷从门缝往里面看了看,发现里面正在修整。有机会的话还是很想来看看~
蓑 衣 胡 同
行走在小胡同里,不是参观,而是一种享受。
蓑衣胡同,明称裟衣寺胡同。因寺得名,今名化音而得。这里,你看得到胡同里的住户,穿梭在胡同间的工作人员,但唯独很少见到游客。
略过天空的鸟儿,风吹着小草飒飒的声音摩擦着瓦片砖顶。
朱红砖衬卿绿的大树,老旧结实的硬灰墙壁碰着呼呼的风。
因为人少,完全可以慢慢从胡同头走到胡同尾,不用急赶慢赶。即使并不是为了看这里的景色,难得的惬意也很值得。
菊 儿 胡 同
菊儿胡同里面正在修路,没有办法往更里面走,小编就只去菊儿人家吃了大名鼎鼎的卤肉饭,还点了一份冰淇淋双皮奶。
他家有两个店面,每个店里面都坐满了人。服务员拿着一个对讲机一直在说“大姐,五套饭”“大姐,再加两套饭”。
走了一天实在太饿,拍了一张照,一大碗卤肉饭就狼吞虎咽5分钟全都吃掉了。他家的卤肉真的都是超大颗,而且满满一碗全都吃下去一丁点也不腻,配菜也非常全,有卤蛋、黄瓜,芹菜萝卜丁是单独放在小盘子里的,是真的有一种在吃自己家做的卤肉饭的感觉。
而且,他们家的双皮奶也秒杀外面那些奶酪好几条街,吃到嘴里,奶香浓郁,口感润滑,如同在吃一大碗的奶。
吃完饭,重新回到南锣鼓巷的主街,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准备回去。虽尚未离开,但是已经开始怀念那份难得的幽静和惬意了。
南锣鼓巷附近的小胡同,虽然窄,做不到像南锣一样十多个人并排走,但老北京特色却应有尽有。
行走在小胡同里,不像穿梭在南锣的人群中而兴致缺缺,一场享受变成了赶集。行走在小胡同里,左边是大树,右边是砖瓦房,头顶有小鸟,脚下有承接了历史的石砖。
面朝前方,后背历史。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样的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