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其实也想跟你穿婚纱(你们只关心我的绯闻)

初唐历史被学者蒙曼称为“红妆时代”,因为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活跃政坛的女性,真真是史无前例。

但这批女性实也该分为两类。第一类以太平公主、韦后为代表,他们依靠家族势力弄权,但也止于弄权,说到底于历史并无益处。第二类以武则天、上官婉儿为代表。她们也玩弄权术,却也有实实在在的功勋。

一、上官婉儿命运颇为曲折

上官婉儿的人生传奇始于公元664年的“废后风波”。

上官婉儿的祖父,时任宰相上官仪,向唐高宗建议废黜武后,一向铁腕的武则天岂能容忍。一连串的阴谋构陷中,上官家族男丁,包括上官仪及婉儿父亲上官庭芝等人伏诛,女眷没入掖庭为奴。

一夜之间,上官婉儿从堂堂宰相府的千金,堕入奴隶深渊,那时她一岁不到。

这是上官婉儿和武则天的第一次交手。

十多年后,武则天晋升“天后”,但她已不满足仅为皇帝的皇后,她想要更多。武则天组建为她服务的男性智囊团“北门学士”,同时,她还在后宫培养一个私人秘书性质的女官组织。

武则天

上官婉儿是其中之一。

史传上官打动天后的是一首咏牡丹的诗,流传下来的只剩两句,又称《题咏双头牡丹残句》。

势如连璧友,心似嗅兰人。

上官婉儿随即被武则天召入麾下,其后三十年中,一直为其工作。

但因了家族的血海深仇,武则天对上官婉儿,从未真正信任过。她不敢把身家性命交到上官手中。这三十年,是上官从少女步入中年的时间,也是一个政治家逐步成熟的时段,但武则天从未分派给上官任何重要的工作,终武周一朝,上官的行止一直掩藏在武则天的身后。

武周末年,武则天行将就木,对朝廷、对身边人的控制力日益下降,也是在这个时候,上官婉儿逐渐崛起。

神龙元年(705),上官婉儿和狄仁杰生前指派的李唐旧臣合作,里应外合,一举铲除武则天的势力日益壮大的男宠,并逼迫女皇退位,让天下顺利回归李唐宗室。

这是上官与武则天最后一次交手。尽管迟到41年,她终于也报了家族之仇。

作为复国功臣,即便是女性地位稍高于其他朝代的初唐,唐中宗也没有合适的职位给上官婉儿,于是他封上官婉儿为“昭容”,后宫妃嫔等级中,位列二品。

中宗一朝,是上官婉儿真正辉煌的时期。

二、参与朝政,对修文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上官婉儿凭一己之力,总揽中宗朝的制诏工作,批复四方奏折,草拟朝廷诏令。

《旧唐书•职官志》记录了从武德、贞观到武周朝所有负责制诏工作的外庭官员的名单。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魏征、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在内,人数多达二十人。唯独中宗一朝,上官昭容“独当书诏之任”。

上官婉儿成为新一任修文馆的馆主。

唐代修文馆始建于唐武德四年(621),初不为高祖重视。随着李世民称帝,四海平定,进入偃武修文时期,修文馆才渐受重视,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便在此工作过。

依《唐六典》载,修文馆的主要职责是授教生徒,藏书储贤,有参议权,但政治地位不高。因文化在当时还是个冷门行当,待遇减薄,馆内工作效率低下,人员流动性强。

上官婉儿对修文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第一,馆内增设大学士一职,延请三品以上朝廷官员担任,通过此途径,提高修文馆的政治地位。

第二,首倡设立学士和直学士的编制,提升待遇,让修文馆成为从业人员“来了就不想走”的部门。

第三,更改选聘标准。从前有人想进修文馆,得“皆妙简贤良为学士”,也即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得是身家背景清楚。许是因为自己的掖庭出身,上官婉儿对此颇不以为然,她将标准改为“征攻文之士以充之”。她只看重“攻文”这一项,其余的,性情暴烈也好人品差也好作奸犯科也罢,皆不在修文馆管辖中。

上官婉儿因此也起用了一批历史上颇有争议的才子,如宋之问、沈佺期等。这些人当初媚附武则天的男宠,神龙政变后被贬谪岭南,经过人生挫折的淘洗,诗风大变,也为中宗朝的诗坛输入了新鲜血液。

上官婉儿其实也想跟你穿婚纱(你们只关心我的绯闻)(1)

电视剧《武则天秘史》中的上官婉儿

上官的种种举措,使修文馆成为天下英才荟萃的机构。读书人以进修文馆为荣,因也激发了民间的读书热潮,为唐诗的发展为盛唐气象的到来,铺下了基石。

上官婉儿对自己的成就,当是心知肚明的。公元710年,上官陪中宗游赏长宁公主府邸,在“曲酒流觞”式的雅集中,上官赋《流杯池》二十五首。

登山一长望,正遇九春初。

结驷填街术,闾阎满邑居。

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

直愁斜日落,不畏酒尊虚。

——《流杯池》之五

仰循茅宇,俯眄乔枝。

烟霞问讯,风月相知。

——《流杯池》之十三

在《流杯池》中,上官表达了一种气度不凡的境界,有对自己的期许,有想要建功立业的志向。那真真是初唐人的少年气质,一种“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的胆魄。

三、倡导诗风改革,“健举”

除了修文馆的种种举措,在当时诗坛上,上官婉儿亦倡导诗风的改革。

初唐诗歌,流行体例以上官婉儿祖父上官仪创造的“上官体”为主,这类诗歌精于雕琢,精致有余,气象不足。

上官婉儿评判诗歌的标准是“健举”,意即气象气魄,一扫宫廷诗的婉媚、阴柔。

上官婉儿其实也想跟你穿婚纱(你们只关心我的绯闻)(2)

电视剧《武则天秘史》中的上官婉儿

公元709年正月,上官婉儿陪同中宗游幸昆明池。其时早春,万物复苏,乍暖还寒,君臣游历一番,照例要赋诗唱和。

修文馆馆主上官婉儿是当仁不让的诗歌裁判。

昆明池畔设置的彩楼,上官高立其上,手握众诗人的诗章,目光落于纸上。诗人臣僚们皆立在楼下,仰颈而望,眼里满含期待,希望上官选中自己的诗歌。

随着上官目光在诗章的扫掠,一页页诗歌被她随手抛下彩楼。诗章随风飘然而落,人群中一阵低呼,表情各异,看见自己诗章的,垂头叹气,暂时幸运的,继续引颈而望……

最后,上官在沈佺期和宋之问的诗作间略犹豫,两人诗才不相上下,但她终于选定了宋之问。因宋诗末句“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月光散尽,夜珠复来,运气不足,人力补之,这种不轻易妥协的胆识,便是上官倡导的“健举”。

四、开启盛唐气象的先声

在自己的应制诗中,上官婉儿诗风雄丽,意境阔大,具有同时代男性诗人也少见的气度。

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

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

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

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

——《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图群臣上菊花寿酒》

公元708年重阳节,上官陪同中宗游历慈恩寺内的大雁塔。上官奉命献诗。九九重阳日,菊花绽放,秋色长天。上官的诗作,格局阔大,不仅颂赞皇家仪仗的豪华,还勾勒出西北秋日晴空的高远,和那辽远视野中大雁塔顶天立地的雄姿。

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

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

——《三冬》

公元709年末,上官陪同中宗游幸新丰温泉宫。其时为隆冬时节,漫天飞雪,视线所及,皆是茫茫雪原。上官诗作中,描绘皇家仪仗队伍,万马奔腾于无际雪原的雄阔气势。

此诗赢得明代文学家钟惺的盛赞,他评道:

遥看、回瞩俱有分晓……绝句能陡然竞住,毕竟神老气健。全首皆以猛力震撼出之,可以雄视李峤等二十余人矣!

上官婉儿倡议的“健举”被公认开盛唐气象的先声。因历史的种种错过,上官存诗仅三十余首,难以窥其全貌,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

上官婉儿其实也想跟你穿婚纱(你们只关心我的绯闻)(3)

五、一代才女最终落幕

公元710年,唐隆政变爆发。

政变主谋李隆基在手刃韦后、安乐公主后,不甘将上官婉儿这样的劲敌留给与自己争权的姑母太平公主,自行做主将上官杀害。

但待大势稳定,唐玄宗授意时任宰相张说,编撰上官婉儿文集二十卷。虽然文集全部遗失,却也可见唐玄宗对上官婉儿的欣赏与看重。

张说在《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中,将上官婉儿生前的工作形容为:“两朝专美,一日万机”,并说上官婉儿集诗才、政才于一身,是汉朝班婕妤这类的著名才女也无法与之比肩的。

上官婉儿其实也想跟你穿婚纱(你们只关心我的绯闻)(4)

电视剧《武则天秘史》中的上官婉儿

无疑,这一定也是唐玄宗的看法。

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 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 歌阑舞罢闲无事,纵恣优游弄文字。 玉楼宝架中天居,缄奇秘异万卷馀。 水精编帙绿钿轴,云母捣纸黄金书。 风吹花露清旭时,绮窗高挂红绡帷。 香囊盛烟绣结络,翠羽拂案青琉璃。 吟披啸卷终无已,皎皎渊机破研理。 词萦彩翰紫鸾回,思耿寥天碧云起。 碧云起,心悠哉,境深转苦坐自摧。 金梯珠履声一断,瑶阶日夜生青苔。 青苔秘空关,曾比群玉山。 神仙杳何许?遗逸满人间。 君不见洛阳南市卖书肆,有人买得《研神记》。 纸上香多蠹不成,昭容题处犹分明,令人惆怅难为情。 ——吕温《上官昭容书楼歌》

公元798年,诗人吕温的好友崔仁亮,在洛阳南书肆购得一本《研神记》。诗人在书缝处发现上官婉儿的签名,不由心生感慨,赋诗《上官昭容书楼歌》。

此时距上官婉儿亡殁不过八十多年,民间一定流传着关于上官的许多鲜活的故事,诗人赞上官“不服丈夫胜妇人”,当也是时人对上官婉儿中肯的评价。

所以,上官的传奇人生,哪是她那一两段私情就能盖得住的。那些津津乐道于上官私生活的闲话,注定会错过上官人生最精彩的部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