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火鸡面和盗版火鸡面测评(网红火鸡面保质期)

  未来网北京4月11日电(记者 凌萌)保质期中外不统一的网红食品,你敢吃吗?近日,一款在年轻消费群体中风靡的火鸡面产品,在社交平台上掀起了一阵舆论热潮。

  据网友爆料,韩国三养品牌火鸡面存在中韩保质期“双标”的问题。其在中国销售的产品保质期为一年,而在韩国本土销售的产品保质期却为半年。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前,梦龙、哈根达斯、加拿大鹅等国外品牌,均被曝出在食品原料、退换货政策上存在“双标”行为,均引发国内消费者众怒。这些国外品牌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

  网红火鸡面中韩保质期不统一,这些国外品牌也“双标”

  近年来,随着综艺、短视频的火爆,一款在其中频频出镜的火鸡面食品迅速风靡网络。不同于普通的方便面食品,火鸡面以“特别辣”为卖点,获得了大批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正版火鸡面和盗版火鸡面测评(网红火鸡面保质期)(1)

(图片来源:@一点资讯)

  然而,近期,韩国三养火鸡面食品却被网友爆料存在保质期“双标”问题。据未来网此前报道(又来?韩国网红火鸡面刚被爆双标,可口可乐饮料也被质疑……https://mp.weixin.qq.com/s/IrHe01tDyipDNqSqq6uZ5Q),三养食品韩国官网在介绍火鸡面这一产品时,显示的产品保质期为6个月。但在将网站切换至中文版和英文版后,不仅产品介绍栏目有所变化,同款产品的保质期也变为12个月。

  被网友诟病的是,三养品牌旗下在国内销售的三款方便面食品也被相关质检部门检测出过氧化值超标的问题。据业内人士分析:“过氧化值超标的食品,其实就意味着产品已经过期变质了。若长期摄入可能会引发致癌风险。”

  事实上,除了韩国的三养品牌,食品领域的梦龙、哈根达斯等国外品牌均被曝出存在“双标”行为。

  据此前报道,联合利华旗下的梦龙在中国市场所售产品的原料使用的是大比例的植物油,只含有少量奶粉。而在欧洲市场销售的产品原料却是牛奶,用料“双标”的举动令网友咂舌。

正版火鸡面和盗版火鸡面测评(网红火鸡面保质期)(2)

(图片来源:新京报贝壳财经)

  哈根达斯玩的也是相似的“套路”。2021年8月,哈根达斯几款月饼冰淇淋因产品成分上宣称使用“巧克力外皮”,实际产品配料却是“代可可脂”,被罚款1万元。

  据未来网记者了解,“代可可脂”不仅成本便宜,还可能产生反式脂肪酸,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风险,长期食用还会出现超重和肥胖等问题。

  然而,未来网记者梳理后发现,国外品牌的“双标”问题不仅限于食品领域,鞋服等领域也有所涉及。

  早在2017年的“3·15”晚会上,知名运动品牌耐 克就被曝光旗下的一款气垫鞋存在“双标”问题。其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没有气垫,而海外版本却配有气垫。

  去年12月,有着“羽绒服界爱马仕”之称的加拿大鹅,也陷入了一场纷争。据报道,加拿大鹅在中国大陆地区专门店售卖的货品均不得退货,而在加拿大、美国、英国等海外市场,却设有长达30天的退货政策。

  在加拿大鹅此番风波后,国外奢侈品牌退换货“双标”的问题也相继被曝光在公众视野。例如,LV在中国大陆市场设置的退换货期限为7天,而中国香港为14天,美国和英国均为30天。该品牌还在退换货政策中表示:“全球任何一家门店都接受退换,但不包括巴西、中国、哥伦比亚等地区。”

  国外品牌“双标”事件频发背后,“傲慢”底气何来?

  大到奢侈品牌,小到消费食品,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双标”事件层出不穷。对于这些品牌中外区别对待的“傲娇”态度,有媒体曾公开质问,是在中国市场赚钱太容易?还是对产品过于自信?

  在业内人士看来,部分国外品牌之所以有对中国市场区别对待的底气,一方面缘于洋品牌及奢侈品牌自身的优越感,另一方面也与早前国产品牌质量无法与之抗衡,导致消费者“崇洋媚外”有关。

  “出现‘双标’问题的国外品牌,一般在国际上拥有较高知名度。通常情况下,这些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也较长,依靠营销实力获得市场份额。”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正版火鸡面和盗版火鸡面测评(网红火鸡面保质期)(3)

(图片来源:@央视频)

  她指出,由于中国市场人口基数庞大,过去对产品品质的关注度不够,未发现国外品牌存在的这些问题。而随着消费观念的升级,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权益的保护,这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长期以来,梦龙、哈根达斯、加拿大鹅等一众国外品牌打着“高端”的旗号,以高价销售,在中国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而随着一系列“双标”事件的曝光,中国消费者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据南都民调中心此前发布的《公众国外品牌消费行为调查报告》,近六成被访者知道国外品牌存在“中外双标”的现象,超四成被访者明确表示“遇到就坚决抵制”,七成被访者表示“会增加国货消费比例”,还有近半数被访者“希望外企打破惯性思维与傲慢、尽快统一内外标准”。

  而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表示,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傲慢”态度持续已久,这种风气是时候整治了。

  此外,随着近年来国外品牌的频频“翻车”,在国内市场的美誉度迅速下降,本土品牌也趁势崛起。

  以运动品牌耐 克为例,今年3月,耐 克方面发布了一份“喜忧参半”的季度财报。2022年第三季度(截至2022年2月28日的三个月内),耐 克实现营收108.7亿美元,同比增长5%。而其在第三大市场大中华区的营收业绩为21.6亿美元,同比下降5%。据悉,这已是耐 克大中华区连续两个季度维持负增长。

  对比之下,国产品牌安踏的业绩表现颇为亮眼。安踏体育于近日发布的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实现营收493.28亿元,同比增长38.9%。有专业人士分析称,按照目前的收入增速对比,安踏集团将于今年在营收规模上完成对耐 克中国的超越。

  此外,国产羽绒服品牌波司登在市场表现上,也逐渐赶超加拿大鹅。据欧睿国际统计数据,2020年波司登羽绒服规模全球第一,销售额、销售量同时位列第一。

  资本市场上,2021年,波司登总体表现亮眼,股价涨幅约30%。截至2022年4月11日收盘,波司登市值为356亿港元,而加拿大鹅的市值仅为25.94亿美元(约203.33亿港元)。

  而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国内品牌的崛起或不止于此。“目前的中国市场上,本土与外国品牌正面临‘洗牌’。随着‘国潮热’的兴起,一些外国品牌会因负面消息遭到中国消费者的抵制,国产品牌也由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伍岱麒表示。

  如此看来,部分国外品牌要想重新获得中国市场的认可,还需摆正自己的姿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