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水果几个月就可以亏到几十万吗(血本无归悲情)
据封面新闻报道,最近某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四川攀枝花凯特芒果“大量滞销”、农民“亏得血本无归”等消息,与真实情况并不符合。从攀枝花市市场监管局行政执法监督科的回应来看,这纯属“卖惨营销”,也有网民称之为“悲情营销”。而且,这绝非个案,媒体在报道中也指出,攀枝花芒果、凉山会理石榴、凉山盐源县苹果等都有过类似被“卖惨营销”的情况。
“卖惨营销”截图 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不论“卖惨营销”还是“悲情营销”,都不符合商品的真实情况。虽然营销学上讲究售卖技巧的创新,但创新一定是建立在实事求是和尊重消费者的基础之上。如果故意忽悠消费者,破坏市场规矩,即便能在短时间实现商品的畅销,获取暴利,最终也会因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被反噬,伤害商家的长远利益。
“悲情营销”本质上是一种透支消费者同情心与爱心的行为。从消费者心理来看,当人们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时,往往会对比商品的质量或价格,优先选择其中性价比最高的。而卖家抢占市场,就需要想办法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将价格设定在广大消费者能够接受的范围内。但是,“悲情营销”则是通过有感染力的产品销售话语、有冲击力的商家广告画面,干扰人们的判断,骗取消费者的怜悯和同情,让人在非理智的情况下纷纷下单。
此前,山西临猗“滞销大爷”事件一度引发舆论热议,很多网民都被“XX滞销,帮帮我们”这样的悲情营销话语打动过,担忧满脸愁容的农村大爷的处境。然而,此事最终也被证明是不当营销,当地政府不得不公开声明:“多个电商发布临猗苹果滞销的营销策划,利用打悲情牌营销临猗苹果,给当地果业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并且营销内容有诸多夸大失实之处”。
由此可见,不论是此前的“滞销苹果”,还是这次被曝光的“滞销芒果”,伤害的不仅是消费者的权利,也会给涉事商家的经营、当地的产业形象蒙上阴影,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大搞“悲情营销”的商家也会损害其他合法合规的经营者的利益。尤其是在同一地区的果农,如果有人通过“悲情营销”赚取了暴利,就会挤压其他商家的生存空间,导致其利益受损,还有可能引发其他存在投机心理的商家的模仿,导致整个市场风气的恶化。
在飞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确实存在个别遭遇严重经济困难和滞销困境的果农、商家,他们才是真正值得舆论关注和消费者同情的群体。比如家人患病、遭逢天灾等情况,确实给商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如果消费者因为被“悲情营销”欺骗过,继而不再相信对外声称有经济困难的商家,真正的弱势群体就可能得不到外界的帮助,这会让社会变得冷漠,这显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但面对商家真假莫辨的营销,消费者又如何搞清楚谁是“悲情营销”者,谁是真正需要被帮助的人呢?
果农用农用三轮车运输芒果 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更应该强调商家自身的责任感和销售平台的监管义务。前者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没有市场责任感的商家很难获得消费者信任,而对商家的监管,却未得到平台足够的重视。
如今,不少农家水果和蔬菜的售卖,都是在电商平台上进行的,消费者可能是轻信了商家的广告,也可能是出于对平台的信任,所以才不鉴别广告真伪就下单。因此,平台要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严格审核商家的经营资质,严格把关产品质量,对于明显违反《广告法》的信息,要及时清理整顿,禁止虚假广告、违规营销内容出现在平台上。那些多次使用“悲情营销”等不合理销售手段的商家,应该被纳入电商平台的“黑名单”,杜绝其坑害消费者的可能性。
虽然上述做法会增加电商平台的工作量,但本着对消费者、对整个社会负责的态度,合理的监管行为不可或缺。毕竟,从长远角度看,没有“悲情营销”这类忽悠人的现象,才能实现多方利益的共赢。
责任编辑:白毅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