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影旧址全景(长影旧址博物馆)

长影旧址全景(长影旧址博物馆)(1)

每次路过长影,看见长影旧址博物馆,看见大门上郭沫若手书“长春电影制片厂”七个大字,看见院内楼房上“长影旧址博物馆”一行字,再看见络绎出入的游人,心里总是感慨万千。旅游者只要在这里花上两三个小时,就可以走完长影70年征程,还有“满映”8年的短暂历史。

可是,旅游者,你们知道长影旧址博物馆的前世吗?

1975年8月,我从吉林大学毕业之后,分配到长影总编室,担任剧本编辑。那个时候,长影对面是大片水稻田,春夏之交禾苗翠绿,金秋时节稻子成熟了,稻穗耷拉着沉重的头。长影的东侧是一片菜地,一棵大白菜有七八斤重。而长影的南边是一条水沟,过了水沟是一片厂区存放着废旧钢管。在长影大院里,1939年之后的建筑,比如,锅炉房、车库、作为演员宿舍修建的好几排砖房,后来成为长影卫生所、托儿所,还有为单身演员修建的“单身寮”成为长影机修车间。大食堂就在路边,每天中午吃饭的人都排成长队,你可以在这里见到许多在银幕上经常见到的明星。那高大的暖房烟筒,上面有一圈平台,人可以上去。我在采访电影演员浦克时,他告诉我,“满映”的时候,他在这里拍过电影,导演让他上去,沿着那上面的铁围栏跑,后面有人追他。可是,浦克看一眼就头晕,不敢爬上去。后来是导演上去跑,拍了全景之后,在地上搭了个高台子,让他从高台子上面跳下来,结果还是摔伤了……

长影大院有28公顷土地,呈方形,位于红旗街1000米处的南侧。有高大的杨树或婀娜的柳树绕院环围,树下是一人多高的红砖墙,墙内拉着电网。长影主楼面北朝南。墙面贴着青黄色小块瓷砖,墙底是花岗岩。迎面是高达二层的玄观,砌着黑色大理石,显得庄严厚重,两边坡路可以行车到门口。楼内地面铺着乳白色小瓷砖,又有黑色小瓷砖拼成张牙舞爪的两条龙。龙口相对处是这幢大楼缩小若干倍的也是瓷砖砌的平面图。

大楼面朝大街的主体三层余为二层。整体呈回字形。外面的口字,是厂长办公室、厂办系统各处室及与创作、生产相关的各部门;中间的口字是洗印厂。两边有天桥相连,与外面的口字连成一体。党团机关在三楼。进入大楼,迎面是大接待室,有四扇紫色木门,玻璃衬着白纱。室内大约300平方米的样子,沿着三面墙壁摆放着套有白色布套的沙发。白布洗得干干净净。地面铺着巨大的绣花红地毯,颜色虽不新鲜却清洁如初,不沾微尘。东南角有一个小巧的吧台。凡是中央和省里领导或者外宾及重要内宾来厂,均在此接待。紧挨着大接待室的是第八放映室,是贵宾电影厅,摆放着白套蒙着的沙发。首长来长影视察,厂里就在这里招待他们观摩影片。除了“八放”,其余的几个小放映室,都是固定在地板上的铁座椅,座板可以翻动。这里从上班到下班总在放电影,没有观众,只有一两个质检员,穿着白大褂,坐在亮着的台灯下看片子。厂里生产的每部影片的每一个拷贝,都要经过他们的质检把关,每一个画面都符合标准才可以装箱出厂。

长影有七个摄影棚,在电影厂中是棚最多的,据说这也是衡量一个制片厂大小的标志。三棚专门用来拍摄特技镜头;七棚最大,约1200多平方米,是上个世纪50年代扩建的。挨着第四摄影棚是小礼堂,也叫第十二放映室。七个摄影棚每一个每一天都忙碌着电影人。在生产任务多的时候,连厂里的大食堂都装上了景片充当影棚用。90年代,为拍摄《两宫皇太后》,在厂西南角搭建了“故宫养心殿”,保留多年,成为一个景点,也专门用来拍清宫戏。

二楼两侧都是鸽子窝一样的一间间办公室。录音室、剪接室、化妆室或者摄制组办公室。

厂房形成的回字形,顶端是机关办公处,回字形底端是美术置景间。加工完成的景片,从这里搬出去,再到摄影棚里安装成一堂堂用于拍摄的内景。厂里所有的办公室都在回字形的大楼里。

也就是说,一部影片从剧本开始,到洗印出片,完全可以足不出楼。

长影大院也很大,有一大片树林。重拍《平原游击队》在院子里搭了一个小李庄外景地。在游泳池里搭建了水淹城市街道的景,拍了《大城市1990》。后来,这里修建了一个洗印厂,长影的动画片厂也曾在这里。上世纪80年代,在大院里搭建了仿北京前门的两条街和与天安门相对的正阳门,在这里拍了著名的影片《谭嗣同》和多部明清时代的戏。其中有我参与编剧的《黑旗特使》。那个时候,长影前院生产,后院也有旅游。一张票价二元钱。来长影的人也是缕缕行行啊!

长影东南角,有一座通体白色的二层小楼,大家都叫它小白楼。那是一座和“满映”大楼差不多的老建筑,原是伪满洲国军事部大臣绰号于大头的于琛徵的官邸,外边有宪兵站岗,是他办公及接待宾客的地方。于大头被撤职后,“满映”花了43万伪币买下来做“满映”俱乐部。职工可到小白楼听音乐、弹钢琴。小白楼还设小卖部卖咖啡及“米之阿妹”一种类似凉粉似的小吃。“满映”垮台之后,它成为了东影财产。后来,小白楼成为长影的编剧招待所,凡是来厂修改剧本的编剧、分镜头的导演或者作曲,再或者就是大明星都可以住进来。贺敬之曾在这里改《白毛女》,白杨在拍《冬梅》时住在这里。林青霞和秦汉在拍《滚滚红尘》时也住在这里。这里曾经是我的办公室。《创业》编剧张天民、导演彭宁,家在北京,他们到厂里来,总是住在这里。

后来,我在阅读了一些伪满洲国时的资料之后知道,原先长春是个只有13万多人口的中等城市。吉林省的首府在松花江畔的吉林市。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满洲国”的首都放在什么地方,让关东军颇费脑筋。沈阳和哈尔滨都是5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哈尔滨是苏俄的势力范围,沈阳虽是日本人侵入中国东北后的经济中心,但离山海关较近,反日势力容易渗透进来。而长春在沈阳和哈尔滨之间,且土地价格便宜,每平方公里才5万元。主持关东军特务机关部的坂垣征四郎大佐派“嘱托”濑川安彦和是安正利二人到长春调查原有街区的主要建筑和设施。“嘱托”是日伪的一种职位,按部门主管之嘱托办事的意思。濑川安彦和是安正利都是“满铁”职员。到长春调查之后,二人又到吉林市约见时任吉林省长熙洽,然后打着关东军的旗号,拿着坂垣征四郎的名片,跟熙洽谈买地的事。“满洲国”在关东军的羽翼之下,要在“新京”购置土地,熙洽岂敢不答应。于是,吉林省政府发布了以长春市区为中心包括近郊在内的400平方公里的区域,禁止进行土地买卖的命令。布告一公布,日本驻长春的所谓领事馆领事和“满铁”驻长春办事处头头,非常愤怒,纷纷指责关东军这一越权行为。指责归指责,他们也只能指责而已,对关东军为所欲为却无可奈何。

关东军划定的土地就包括建设“满映”这片当时是一片乱葬岗子的地方。

在这片建筑成为人民电影基地之前,“满映”已经在这里6年,生产了100多部故事片和若干辑纪录片,那些都成为“满映”配合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而留存世间。

进入21世纪后,长影大院变成了长影世纪村那一大片高楼大厦。

不过,《电影文学》发表了许多关于小白楼的回忆,说明它的作用,让人知道,如果长影是中国电影的摇篮,那么这小白楼就是摇篮的摇篮了,小白楼幸存于今。现在它已经是被楼群包围的孤岛,成为长春市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的长影办公大楼,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楼里的所有结构,都按照博物馆的设计改造了。游人进来,从“满映”开始,了解了“满映”,也了解了在接收“满映”之后建立的东影,从知道东影的第一部影片开始,也知道那些为观众耳熟能详的影片。长影70年的历史在两三个小时的游览中走过。只是,不了解长影旧址博物馆前世的人,也许以为以前就是这个样子吧。只有我们这些在长影工作若干年的人,才会想起来,哪些地方是哪些……才会引起永远的回忆,在这工作的时间越长,回忆也就越多……

真的是人生苦短,沧海桑田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