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家原单(月亮家10年前的回望)

王秉良

月亮家原单(月亮家10年前的回望)(1)

“扑棱棱”飞起的小鸟一样,我八岁的孪生儿子“呀呀”乱叫着冲出大门来。等爸爸妈妈出了大门,他们已经飞上了过街天桥。在北京西五环边的长安街延长线上,竟然有那么一片长得焰腾腾的、几近原始的山林。傍晚时节,随着群鸟的归巢,我一家也来这山林里稍作栖迟。

时近中秋,随着渐渐黯淡的夜色,满山匝地的绿荫,都已变得昏茫。今年的秋老虎一直未退,热气和这昏茫的夜色混杂在林中,连我的心智和眼睛都有些迷眩了。蝉声和蛩声萧索地响着,长安街上汽车穿梭一样地飞驰,轰鸣声和灯光被树木枝叶割裂后透进来,告诉我这里毕竟是闹市中的一片土地。孩子却仍像鸟儿一般在长满杂草和丛树的山坡上跳上跳下。半月没来,满树的酸枣都红了,你看你看――陡坡边上,在荆棘和绿叶中就像红色的繁星一样,恣肆地把酸甜的诱惑放射出来。

儿子在妈妈呵责下去荆棘间采摘小小的酸甜果儿。在这不够清凉、不够静谧的傍晚,我在这低山顶上,看今夜的月亮。

月亮家原单(月亮家10年前的回望)(2)

光源太多,光线太亮,我们已经忽视了曾经明亮的微光。我幼时和大伯住在喂牲口的房子里,趁着一盏如豆的油灯,疙疙瘩瘩地读《封神演义》、《说岳全传》。骡子在圈里“咯噔咯噔”地嚼着槽子里的玉米秸,大伯和几个老伙计打着骨牌,啪啪地在木桌上擂响,大呼小叫地叫喊“锤!”“和了!”屋子里弥漫着牲口的粪尿味和大人的旱烟味,气味浓郁而刺激。但是,那是我读书最静、眼前最亮堂的时候。有时我已经睡下了,“月出惊山鸟”一般,透过窗棂的月亮会把我惊醒。月光像冰凉的水,“刷”地一下洒了我一脸,让我一激灵就坐起来。伙伴们的呼喝声和月光一起把我拽起来,神思没有半点惺忪,蹦跳着就冲到街上去了。

也许正是那时的人们,才如此亲近月亮。它暗夜里洒下的光芒如水、如银,让人恨不得多几个在天上才好。于是人们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水映照着月光,就有两个月亮了。西湖里有“三潭印月”,天上的月亮、湖心三个石坛的圆孔和水中的倒影,影影绰绰,都是人们心中的月亮,于是月亮就足足有三十二个了,这就成了著名的美景。

而今,长安街边的路灯,一个灯柱顶着两个球形灯,一路过去,便是无数个月亮了。月亮太多了,灯火太亮了,我们已经忽视了那个真实的月亮。皇城大都,什么时候都是灯火如昼,像一座永远不会入睡的城市。而今我抬眼望去,四围都是橙红的天幕,月亮透着点昏黄,没有睡醒一样,星光就更是黯淡了。

这还是那个能惊醒我的月亮吗?

一双儿子被那酸甜的繁星引逗着,在城市的山林间窜上跳下。刚刚吃过“稻香村”莲蓉馅月饼的他们,是为了那小鸟出笼般的自由而雀跃呢?还是真的贪恋那一点酸甜滋味?我暗暗有点可惜,你们不会被月亮惊醒,也不会尝到我在河边沙丘酸枣棵子上摘得的那种深刻的酸甜滋味了。

这些年,沙丘已经被村民们拉回家垫房屋地基了,就那么一车车蚕食着,绵亘几里长的沙丘竟然消失了。

头顶的三光日月星和自然的电光火焰,给我们以光明。如今,我们发明了电气,光明已经俯拾可得。可是到处都是明晃晃的时候,是否反倒更容易让我们昏暓迷乱?

月亮让人想家,对着这无数的“月亮”,我有些惶惑。

月亮家原单(月亮家10年前的回望)(3)

我离开中原老家,整整十七年了,我走过的岁月,基本上一半在那个乡村度过,一半在异乡为客。从湖南读书四年后,我到四川工地,两年后又到北京附近的一个小城工作。之后和妻子结婚,生下一双儿子,在那里有了一个家。之后我来到北京。如今,妻儿也来到身边,一家人在一个比较逼仄的居室中生活。

歌中唱道“人生是一粒种,落地就会生根”。那么,我还是“客”吗?多年以后,我的一双儿子也许会像鸟儿离巢,到另一个地方组建自己新的家庭,那么我的哪一个居处才是他眷恋的、认同的家?

我忽然想到香山居士的一句话:“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是了是了,走过的这些地方,其实都是我的家。以前,在中原的那个小村,是因为有父母、兄弟,有我一块儿光腚长大的伙伴们;在湖南的湘江之滨、雁峰脚下,是因为有为我传道授业的老师和一起度过青春岁月、从青涩到渐渐成熟的同学;在四川、在京郊的小城、在这里,有扶持、提携我的领导、同事,有如兄如弟的良朋好友,还有我亲爱的妻儿。一路走来,我的工作事业、我的爱恨悲欢都交织在一起,无形中已经打上了密密匝匝的纠结,把心安在了所有的“这里”。

在许多事情不再纯粹的时候,我想,“安”了自己的心,所到之处都会是自己的乐土,都会是一个美好的家。正如这一片山林,带给儿子的快乐,又何尝少于我幼时的河边沙丘呢?

月亮已经慢慢爬上来了,泛着点橙黄,静静地悬在空中。天色愈加黯淡,山林间树影斑驳,细小的山道在灌木和杂草间有些难以辨清了。妻子在招呼儿子:“快,别玩了,该回家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